英文儿歌在小学低段英语教学中的作用及教学策略

发表时间:2020/10/20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18期   作者:李素方
[导读] 小学低段的学生还保留着幼稚、活泼、好动的心理特性
        李素方
        上海市嘉定区武宁路实验小学 201800
        摘要:小学低段的学生还保留着幼稚、活泼、好动的心理特性,对于感性事物的兴趣要远远大于理性事物。英语作为一门外来的语言,与学生的生活有着一定的距离,在英语教学之中引入英文儿歌,凭借其活泼欢快的曲调,可以很好的拉近学生与英语文本之间的距离,激活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兴趣,提升课堂的活跃程度,使得英语课堂不再是死气沉沉。本文分析了英文儿歌的特点,探讨了英文儿歌在英语教学之中的作用以及应用的策略。
        关键词:英文儿歌;小学英语;教学研讨;
        伴随着我国教育水平的飞速提升,小学教学之中英语教学的重要地位不断凸显。小学阶段的学生抽象认识能力与知识积累还较为有限,完全陌生的英语对于他们来说仿佛“天书”一般。教育理念的滞后使得我国小学英语教学之中死记硬背的笨方法依然是教学的主要手段,这种方法很难吸引小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兴趣,久而久之,学生会读枯燥、乏味的英语学习产生出距离感,进而丧失对于英语学习的主动性。英语儿歌是以歌曲形式呈现的儿童文学作品,针对我国不同年龄英语学习者的英语学习水平,进行适当的编辑与创新,使之更加贴合对应人群的能力与心理。新时期以来,英语儿歌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不断提升,以牛津沪教版的教材为例,英语儿歌已经成为其教材中固定的组成部分。在进行英语教学时,教师应当充分把握好课本上的儿歌内容,再结合教学实际,引入一些符合儿童心理特性的英文儿歌,综合地辅助学生英语能力的提升。
一、英文儿歌的特点分析
(一)简短易懂
        儿歌的主要面向对象是儿童,儿童的理解能力较为有限,因而简短易懂是英语儿歌的必备特点。只有这样,儿童才能较为容易的接受儿歌之中的内容,才能借助于英语儿歌完成对于英语学科的初步认识。小学是学生正式迈入校园的第一个阶段,学生学习的英语内容往往较为容易,讲英语儿歌融入到小学英语教学之中,将其与字母、单词、句式等相融合,使原本枯燥的内容以韵律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可以很好的辅助学生。牛津沪教版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采用了《Good morning》这一首儿歌,在《Good morning》这首儿歌之中本课所学习的核心“Good morning”一共出现了6次,“hello”这一学生需要掌握的基础词汇出现了4次,学生在诵读、歌唱这首儿歌的时候,可以快速的掌握本课时学习的核心内容。
(二)节奏明快
        节奏明快、朗朗上口是英语儿歌的必要特点,只有这样才能与小学低段儿童的心理相契合。不少儿歌之中都会包含大量的叠声词、象声词,孩子们读起来郎朗上口,在轻松愉快的韵律之中完成对于英语内容的学习。牛津沪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一模块第三单元《What can you hear?》中的儿歌“Here it comes”,其中包含了公交车的“ Boop ... Boop”声、火车的“Choo...Choo”声、货车的Beep...Beep声。当孩子们听到这些这些鲜明的拟声词汇时,会不自觉地跟着音乐的旋律进行模仿与跟唱,在头脑当中想象出不同交通工具的形象,将它们与相应的英语词汇相对应。
(三)富有动作感
        许多朗朗上口的儿歌不仅使用大量的叠声词和象声词,其中还会包含很多动词与色彩性词汇,这些词汇与学生的生活或者肢体动作密切相关,学生在学习这些儿歌时,不仅仅可以跟着大声诵读,还可以辅以相应的肢体动作,这样可以很好地从多个维度提升他们对于英文的理解。以一年级上册第二模块第一单元中的儿歌《I can draw》为例,“I can draw,I can draw,I can draw a flower.”教师在教授这一儿歌时,可以鼓励学生将动作与口述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歌唱的同时摆动上肢,用手指充当画笔,在空中画出花朵的形状,这样可以很好地使用身体外在的变化来进行语言学习,有效地提升英语教学的效果。
二、英文儿歌在小学英语教学之中的作用分析
(一)英文儿歌可以激发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兴趣
        小学初段的孩子集中注意力的能力有限,在英语课堂上很容易被其他不相干的事物所吸引。英文作为他们的第二语言,在学习的初期不免会感到有些许的陌生,英文的儿歌就是拉进他们与英语之间距离的最好选择,学生可以借助于英语儿歌这一敲门砖,快速地步入神奇的英文世界之中。比如《字母歌》、《Do Re Me》等,许多小学生在步入校门之前就已经在日常生活之中听到过这些歌曲,许多学生可以伴随着教师播放的旋律自主地进行哼唱,这很好的消除了学生对于未知语言的陌生情感,可以提升他们对于英语学习的兴趣。
(二)英语儿歌有利于提升学生对于陌生文化的了解
        文化品格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应当可以通过英语的学习,增进对于西方文化的认识与理解,以更加理性、客观的态度看待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帮助学生养成跨文化思考问题的方式与能力。例如,非常出名的英文儿歌《Jingle bells》就是一首与圣诞节相关的歌曲,其描述的是圣诞老人骑着马拉雪橇,在平安夜这天给小朋友们送惊喜的场景。通过这首儿歌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不同于中华传统的文化节日与生活习俗。
(四)英文儿歌有利于学生良好语感的培育
        正如前文所述,英文儿歌往往朗朗上口、富有韵律,学生们在学习英文儿歌的过程之中可以在潜移默化之中完成语感的初步培养。

一年级下册的儿歌《Bingo》中“was”与“a”还有“farm”与“and”等之间的连接可以在儿歌演唱的过程之中,自然的平滑过渡完成,并不需要教师在教学之中进行特别的强调。
二、小学英语中开展英文儿歌教学的策略研究
(一)以学生为本,明确好英文儿歌的运用目的
        英文儿歌的特点决定了其可以应用到英语教学之中听、说、读、写等多个环节,英语教师在进行英文儿歌教学设计时,应当以学生为本,重视“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理念,重视学生的实际水平与兴趣爱好,使得课堂上引入的英文儿歌发挥出切实的效果。教师在进行儿歌选择时应当充分考虑本班学生的现有水平,选择可以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起联系,可以使学生在温习旧知识的同时,发掘出他们身上的学习潜力,使英文儿的功效发挥到最大。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进行英文儿歌选择时,应当特别尊重儿童的心理,选择他们感兴趣的或者与他们生活密切相关的英文儿歌,使学生在心理上乐于学习,激活学生主动参与的欲望,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心态,这样的英语儿歌教学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从教学活动出发,选择合适的儿歌
        除了课本上每一模块中所给出的儿歌之外,教师还可以结合教材的内容,对于其进行适度的补充与拓展。想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明确好每一课时的核心教学目的,在此基础上认真的分析每一首儿歌的应用目的,结合目的与现实需要将英文儿歌有机地融入到英语的各个教学环节之中,发挥英语儿歌所具备的独特优势。牛津沪教版一年级《My face》一课时的教学目的是为使学生可以初步地认识与理解包括嘴、鼻、眼在内的人体面部常见器官,笔者在进行教学时,会引入英文3D动画儿歌《Face Song》,学生们借助于多媒体设备观看视频,跟随着视频的节奏一起跟唱,并且使用手指不停的指向自己的各个面部器官,英语课堂上充满了孩子们的欢声笑语。
(三)灵活的运用各种儿歌教学方法,使英文儿歌深入到课堂的每一个环节中
        常见的儿歌教学方法包括听唱结合法、唱动结合法两种,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可以针对其不同的特点,将其融入到教学的不同环节之中,从多个渠道发挥儿歌教学的优势,提升小学初段学生的儿歌学习水平。
        听唱结合就是指在儿歌的学习之中,将聆听与哼唱结合起来,这是最常见也是最近本的儿歌教学方法。当下我国英语教学存在的典型问题之一就是“哑巴英语”盛行,不少学生能读、能写、能听,但就是很难自己开口说英语,儿歌的运用将英文与音律相结合,可以降低孩子们开口的门槛,有效的改善“哑巴英语”的现象。笔者在教学时还会举行班级内部的英语儿歌吟唱小竞赛,在学生们学习完儿歌之后,将他们分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儿歌演唱竞赛,选取出节奏最好、发音最标准的英语小组,进行相应的鼓励和表彰。将竞赛引入到英文儿歌的学习之中,可以有效激活学生身上的团体荣誉感,提升学生对于儿歌学习的主动参与欲望。
        全身反应法是20世纪著名心理学家詹姆斯·阿谢尔与六十年代提出的具有深远影响的教学方法,主张将语言的学习与肢体动作和其他行为相结合,通过身体外在的变化来进行语言学习。唱动结合是英文儿歌的常用教学方法,是全身反应法与英文儿歌教学相结合的产物。其在听唱结合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充分的利用自己的身体,加强其体验的效果。这种方式的亲身体验感更强,可以调动学生的感觉通道,深化学生对于相关知识的理解。同样在学习《My face》一课时,笔者会在课上引入儿歌《Dear kids》:
        Dear kids,Dear kids,where is your nose,where is your nose,touch your nose,touch your nose.
        Dear kids,Dear kids,where is your ears,where is your ears,touch your ears,touch your ears.
        Dear kids,Dear kids,where is your mouth,where is your mouth,touch your mouth,touch your mouth.
        句子的顺序可以根据教学情况进行打乱,当我带领大家一起唱开头“Dear kids”时,学生们就把手指举起,在脸上画圈圈,当给出具体的器官名称之后,学生一边跟随朗读,一边迅速将手指指向相应位置,大家在紧张刺激的英语练习之中实现了英语词汇的深入理解。
结语:英文儿歌通常通俗简练、节奏性较强,叠声词与象声词丰富,其背景往往与学生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关键词汇的反复出现,可以使儿童在欢快的节奏之中,自然而然的完成英语的学习。整个过程轻松愉快,很好的符合了小学生阶段的心理特性,对于改善英语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英语教师在开展英文儿歌教学时应当格外注重儿童的参与性,使班级内的每一名孩子都可以走入到儿歌之中,在儿歌中感受到英语学习的魅力。
参考文献:
[1]程诗淇,黄云龙.英文儿歌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农家参谋,2020(13):262.
[2]田莉娜,田华,王亚芳.小学英文儿歌的教学研究[J].基础教育论坛,2020(09):67-68.
[3]沈竹影. 小学英语教学中儿歌运用的现状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9.
[4]唐新萍.论英文儿歌在小学英语语音教学中的运用[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8,34(05):38-42.
[5]朱立亚.英语儿歌类别及其文化特征[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7(04):107-10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