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课程背景下我的教学误区

发表时间:2020/10/20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18期   作者:万静萍
[导读] 在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往往会产生困惑。作为一名合
        万静萍  
        云南省普洱市景东彝族自治县民族小学,云南省 普洱市 676200
        摘要:在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往往会产生困惑。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我们应该清楚意识到新课程标准是教学的指南,处理好理论与实际的差异,认识语文课的性质——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学习专家们课堂调控的方法策略,因时制宜,因材施教。
        关键词: 教学误区  因时制宜  因材施教
        从教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几年中,我认真钻研教材,掌握大纲的要求,精心备课、上课。在课堂教学中,我从拼音、字、词、句上下功夫,让学生掌握好语文基础知识,识记往年测试中经常考到的题型,在每学年的期末测试试中都取得了好成绩。教育理念的更新,教育教学也随着发生变革。在新课程背景下我的教学也曾在迷茫中不断调整:
一:误区:盲从+迷茫
        记得我刚乘上景东新课程改革的第一趟“列车”时,我感到很庆幸,庆幸是因为我可以早一天熟悉新教材,早一点参加各种新理论的学习培训。但庆幸之余更多的是暗自伤神,生怕我的教学方式违背新课程理念,生怕学生不能得到全面发展,整天忧心忡忡。于是,病急乱投医的我开始锁定目标,咬定专家的课堂实录不放松,今天看贾志敏老师的作文教学实录,明天看窦桂梅老师的三个超越,后天看王崧舟老师的精彩片段诵读……专家讲座也听了不少,看课堂实录时热血沸腾,听专家讲座时干劲十足,仿佛专家已经近在咫尺。在课堂教学中更是花样百出(其实说洋相百出更合适),今天模仿王老师上课风格,明天却又想学窦老师一样激情四溢,课堂上学生掌声不断。虽然学生的小脸没有通红,但是小手却拍得发红,老师就更是忙得不可开交,一会儿组织孩子们合作,一会儿又要组织孩子们小组交流汇报。老师唾沫星子四溅,孩子们谈得乐不可开交。反正,课堂气氛搞得热热闹闹的,让我有了暂时的成就感。在学生的学习指导上,就更是流于形式,新课程倡导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等多种学习方式。学了合作学习的理论,没有多加思考,我们就积极响应号召,为了便于孩子交流,我们还把两人一张的课桌合并为四人两张,让孩子们面对面入座,虽然孩子们交流起来方便多了,结果却是孩子们连老师讲什么都无法听清。既然合作学习不好掌控,那就进行自主探究。我又开始了新的行动,阅读课上让孩子自由朗读,读出感悟,众说纷纭的探究言论就出炉了,即使偏离了文本宗旨,我们也不去过多的追究,总认为孩子思考了,有自己的见解了,我们不应该打击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更不能束缚他们的想象的翅膀。看着这种表面现象,我喜上眉梢,自认为终于放飞了孩子的思维,却没有意识到我表面看似热热闹闹,实际上是流于形式,已经偏离了新课改的航线,专家的上课风格没学会,却丢掉了本真的语文教育。
二:教学误区:困惑+烦恼
        随着所教年级的升高,我发现我们班的孩子思维真的很活跃,孩子的自主意识也很强,强得简直就是自大,只要自己认为是合理的,就会力争,如果再这样下去,后果不容乐观。我既想把新课程理念贯穿我的教学,又不想让自己成为束缚孩子思维的绊脚石,更想让孩子们静下心来接受我的教导,有一副谦虚好学的态度。

本来新课程理念和教学两者是不矛盾的,但因我课堂调控能力差,无法得心应手的掌控课堂,也处理不好理论与实际之间的矛盾,所以,我无从下手,心虚了,不敢教了;胆怯了,害怕见到孩子那明亮的大眼睛。教字词,我怕目光太短浅,只会盯着字词不放;教阅读,不敢再放手让学生合作交流,自主探究了,教习作,为了保底,不敢让孩子先写了,都是通过范文让孩子模仿书写。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现。按古人的读书理论去做,应该没有坏处。于是我就在阅读课上让孩子读,除了读,还是读。一节课就是在孩子的朗朗书声中熬过。可是读的时候学生只动口,不动脑,结果就是孩子们只是机械朗读,读得让人听了都昏昏欲睡,甚至有的孩子怕读,导致开口不出声的朗读假象。更让我揪心的是读了就读了,孩子们一无所获。此时的我,不知道要教什么,更不敢放开手脚去教。此时的我,来到学校就烦,看到书本就怕,见到学生就心虚,原因是我心里没底啊,不知道要教什么,也不敢放开手脚去教。该教的不教,不该教的乱教,这样经典的评价,不正是我的真实写照吗?
 三:教学的感悟:反思+调整
        静下心来细想,专家们的课堂很精彩,很亮丽,是值得我们借鉴学习,但他们扎实的文学造诣更值得我们学习。所以,我要学的是专家那种不断学习,不断反思,不断总结的工作态度,在教学中应该把握好以下几方面。
        首先我们应该清楚地意识到新课程标准是教学的指南,关键是要处理好理论与实际的差异。最重要的是我们还应该清楚地认识语文的性质—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为什么把工具性放在前,这就是语文教学中的主次关系吧!既然工具性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性质,工具性的体现又离不开字、词、句,所以,字词句积累是我们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当然应常抓不懈。
        其次是要学习专家的言论,因为理论是指导行动的指南;要学习他们课堂调控的方法策略,但决不是盲目地跟从,更应该学习他们不断学习,不断探索的精神,只有具备渊博的学识,才能超越语文课堂,超越文本。
        再次,新课程的教材编排更科学,更合理,每册教材都是以专题来整合,每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范文。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就要充分挖掘文本,利用好文本,让孩子在学课文的同时就学做人,学作文。
        此外,教会孩子学习语文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不容忽视。新课程倡导自主探究是孩子学习的一种方式,而且是重要方式之一,所以我们就应该教会孩子如何自主,让孩子养成主动找出自己学习中的问题,并能想办法解决。比如,放手让他们自己布置家庭作业,碰到他们不会做的,不急着告诉他们答案,鼓励他们自己查一查相关资料,把看课外书也当做家庭作业来布置。只要坚持,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一定会培养起来。
总之,我们要走出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学误区,必须沿着新课改的方向,努力学习,丰厚自身的文化底蕴,提高自己的教学理论水平。同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实践、反思、总结,大胆尝试,因时制宜,因材施教,在教学中体现新的教学理念,展示自己的教学风格。
参考文献:
1.王应麟的《三字经》,2002年5月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2.周小山主编的《教师教学究竟靠什么》,2002年6月北京大学出版社。
3.刘芳主编的《教育观念的转变与更新》,2000年3月和平出版社。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