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画笔传爱抗疫情”学生主题性绘画创作

发表时间:2020/10/20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18期   作者:李冬梅
[导读] 2020年寒假,对我们来说非比寻常。新冠肺炎疫情从武汉蔓延至全国
        李冬梅
        广东省珠海市九洲中学  
        2020年寒假,对我们来说非比寻常。新冠肺炎疫情从武汉蔓延至全国,牵动着党中央和全国人民的心。作为美术教师,在这场看不见硝烟的战“疫”中,每个人都应“躬身入局”,发挥抚慰心灵,见证时代,礼赞时代英雄的“灵魂工程师”作用。同时号召宅家的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拿起画笔,隔空战“疫”,声援抗击疫情,为大爱发声,为冲锋定格,为英雄塑像,为国家祈福!给孩子们播种对社会有责任、讴歌中华民族的家国情怀的种子,体现中华学子的担当精神。
        笔者作为珠海市中小学层面最早的发起者和收集者,在“画笔传爱,抗击疫情”的美术作品征集活动中,至2月底收到全市700余件师生作品,并已陆续通过珠海教育局美术工作室、香洲美术教师社团等多家微信公众号向社会推送了三十余期微展,广受社会的关注和赞誉。
        作品都是学生根据网络、电视等媒体资料进行的原创作品,没有美术老师的包办、代笔的作品尽显“稚拙美”,体现了原汁原味的学生气息,传递着学生们的炽热情感和抗击疫情的坚定决心,令人感动。笔者基于学生的部分抗疫作品,谈谈学生主题性绘画创作的几点思考。

一、概念界定
        本文章指的学生绘画创作,是在中小学层面的学生,通过主观的、有目的、有意识的对客观世界一切美的事物的再创造过程中,运用各种美术绘画语言表现完成的作品。创作大体分两种形式:
1、自由创作
        没有特定的主题,学生们可以随心所欲、天马行空地画,关注“自我”重“逸趣”。
        2、主题性创作
        主题性绘画创作又称命题创作,是以明确的创作“主题”为基础设计与再现的,它在构思和画面表达上有别于其他类型的艺术创作,它多以表现当代生活和历史事件的形象为特点,同时它更多的是以表现带有社会意义、历史意义的形象和主题为主。
“主题(Theme)”一词是源于德国的一个音乐术语,后来被广泛地应用于其它诸如诗歌、美术、影视等文艺创作之中。“主题”一词和我国传统文学艺术中所强调的“立意”、“主旨”等意思相同,强调的都是文艺作品中核心内容的表现。是艺术家通过对现实社会生活的观察、体验,经过分析、整理而升华艺术形式,并反射出作者对现实生活的认识和态度,从而去感染他人,以及所反映的社会现实生活的客观意义。比如,当下学生的抗疫主题性创作,就是以“抗击疫情”为核心,把所见所闻,通过以往的美术表现经验,传达创作者的情感,鼓舞斗志、抚慰心灵、凝聚人心。主题性创作更重“社会价值”。(图1-图3)


二、学生主题性绘画创作带来的启示
        相比文字记录的历史,绘画作品演绎的历史往往更深入人心。绘画艺术从产生起就肩负着叙事的审美使命,中国秦汉以来就有为社会服务的主题性创作,直至唐代《布辇图》、宋代《清明上河图》等都是典型的主题性作品。欧洲从文艺复兴以来的宗教画、历史画,都记录了当时的历史风貌。近现代,德拉克洛瓦的《自由领导人民》、董希文的《开国大典》更是成为了比文字更鲜活、更易于传播的历史注解。古今中外优秀的主题性绘画创作不仅有较高的思想性,而且富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和鲜明的时代特征。
        从学生围绕“抗击疫情”主题性绘画创作来看,主题性绘画创作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体味社会与人生,让学生具有了社会责任担当精神、独立思考的品格、敬畏自然,尊重科学、热爱生命以及讴歌中华民族的家国情怀等。
        1、责任担当精神
        绘画作品具有认识、教育、审美三大社会功能。主题性绘画具有认识一个国家、民族、文化和社会现实的特性,反映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意志、精神以及价值追求。我们当前有很多画家平时喜欢舞文弄墨,自娱自乐,似乎不愿意谈及主题性绘画创作,对于责任感流露出淡漠甚至麻木,创作的绘画作品失去了所应该承担的社会功能,没有为社会带来应有的价值,这对绘画艺术的健康发展是不利的。古今中外,很多画家在祖国最需要他们的时候都会拿起画笔呐喊,给人以力量,给人以鼓舞。西班牙画家毕加索以《格列尼卡》代武器声讨德国法西斯的暴行;在中国多灾多难、国家危亡的时期,蒋兆和、司徒乔、闻一多、何香凝等画家甚至冒生命危险用绘画作品关注国家命运,体恤人民疾苦,其鲜明的主题,画家强烈的社会使命感动民众,延安精神主题性绘画体现了巨大的凝聚力;古元的《人桥》描绘了人民解放军为快速攻下敌占地,在时间紧迫来不及造桥的关键时刻,战士用肩头顶着木梯,让部队从肩头上冲过河去的壮烈场面,体现出人民战士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疫情当前,我们虽然身不在抗疫战斗的一线,但我们的心与一线的英雄们在一起。很多画家或爱好者从绘画角度反映抗疫故事、表达人物情感思想,具有重大深刻意义,倾注了画家的满腔热情,鼓舞了抗疫热情,作品吸引人、感染人、激励人,呈示出特殊时期的宏大审美力量,在作品中人们或仰戴、或悲惋、或切齿、或抗节、或叹息侧目,这就是绘画所体现的当代艺术价值。所以我们的学生应学以致用做一名有社会责任感的小画家,积极主动地关注社会、关注民生,创作出能够反映时代精神、富有思想性的主题性作品,这也是社会责任感的体现。
        
        2、独立思考精神
        庄子认为,人需要归于“独”的自由境界,就必须“解其天韬”,要解除套在人心灵上厚厚的盔甲。在艺术的感悟中,保持学生思想的独立性尤为重要。但是在现实的美术学习中,成人为其套在头上的枷锁是对作品的评价标准,抑制学生心灵发展的是学科表现规则。他们纯真的心灵长期被成人的某种观念所禁锢。所以,要唤起学生美术学习的知觉体验,其核心是学生在美术的学习过程中发现了什么?
        宅家抗疫期间,学生们的独立思考、独立创造发挥了极致,他们需要从众多的信息和图像中进行甄别、筛选、思考、表现等流程来独立完成自己的作品,这就要求学生把握主题的精髓、深刻理解内涵之后进行再创造,而不是“直译”主题。学生对主题的理解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肤浅的认识使作品没有深度,缺乏内涵。

        3、经验建构能力
        主题性创作活动有利于学生获得经验构建能力。学生在进行绘画创作时,创造出具有真善美的感人艺术形象,这需要学生对生活有敏锐的观察和概括提炼能力,以及生活的认知体验和实践经验,使学生有了创作的灵感和进一步创作的能力,并需要对创作的选题进行缜密的推敲,再运用美术语言,将审美意象和审美认识在作品构思阶段形成时表现出来,物化成为美术作品。在这里是集学生所有对美术绘画的认知和实践经验等建构在一起,是一次综合的、立体的美术体验过程。(图4-图6)
        
  
        
        4、增强情感表达
        主题性创作从不缺少情感的表达,在中国现代美术史上,最具思想含量、艺术价值与历史价值的艺术作品往往都是主题性创作,它体现了体现国家意志和民族意识,是民族文化精神的反映,蕴含着浓郁的家国情怀,是一个时代的文化印记,是历史真实与艺术真情的融合。
        学生面对疫情的现实题材,通过美术的载体表达出致敬最美逆者、敬畏自然,相信科学、尊重生命、热爱祖国等家国情怀和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坚定信心。

三、学生如何进行主题性绘画创作
        (一)画什么?
        选题立意。准确理解题意,选好题材,构思立意 。这就如同写作文一样,选材和立意是关键。学生生活接触的方方面面到处有可画的内容,这就要求学生有较强的选择能力,既要符合学生自身的认知特点,也要凸现“以学生发展为本”。学生绘画创作的过程,其实与成人搞绘画创作过程大同小异。在创作前,都需要深入观察与了解生活,细心观察生活,观察事物。目的都是为了收集创作的素材。善于发现有意思的内容,新奇有趣的事物。学会观察并不是看看而已,熟视无睹,其意思就是看惯了的东西,如果是漫不经心的,也像没看见一样,在脑子里没有印象,没有记忆,所以要学生学会观察,有目的地去看,去分析,去留心和记忆,绘画创作时就能做到心中有数。(图7-图8)

        

(二)怎么画?
        1、造型   有了充分的“感知素材”,并能展开想象,根据主题,合理造型。绘画不是生活的照搬和复制,它不同于摄影。它可以表现现实人物造型,也可以表现夸张性、拟人化的卡通形象等,还可以异想天开、创造出有个性的、与众不同的形象来。这样画出来的画也许不符合真实生活,但更有情趣。

        
        在造型处理上还要注意形象主次关系,即各种形象在画面中如何分化成主体与背景的过程。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在处理画面主次关系时有着显著差异。主要有以下几种造型形式:
   (1)罗列形象:将事物看作是独立的个体。在空间关系上是孤立的,没有彼此联系,不发生任何影响,具有列举的特点。(图12)




(2)以空间关系安排形象:发现了秩序和相关的空间概念,绘画时使一个事物与另一个事物发生相互联系,有上下概念,但不明确上下前后左右三度空间。作品各形象在画面上都显得同等重要。(图13)

(3)形成主体与背景:学生开始注意到特殊的环境,用不同方式来处理环境。主要形象通过增加细节加以装饰等方式被描绘得更加突出,从而成为画面的主体,另一些形象则成为构成背景,并有简单的情节。(图14)

        2、构图布局
        尽管学生绘画作品的构图没有成人作品那么严谨。但花心思布置画面,设计出“巧”的构图,与随随便便画上去,画面效果就大不一样。常见的构图大体有以下几种形式:三角形、圆形、S形、X形、对称式、放射式、三段式、对角线构图等。(图15-图23)

        
        
        
        
        
        
        
        3、色彩运用
        表达主题绘画中的色彩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再现性色彩,另一种是表现性色彩。再现性色彩是创作者客观地再现物象的色彩,是比较写实的;表现性色彩则是创作者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去运用色彩进行表达,表现性色彩并不完全是写实的。比如:毕加索的《格列尼卡》, 画面以黑、白、灰三色为色调,用具象与抽象和超现实等相结合的手法表现法西斯的黑暗和残暴。(图24) 古元的《人桥》,画面以黑色为主,既表现了黑夜,又突出了战士们的雄姿。运用橙色暗喻着光明就在前方,充分表现了炮火连天、激烈的战斗气氛和战士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图25)


        
        不同的色彩带给我们不同的心理感受,这种感受会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画面,这就是色彩的表现力。我们了解了色彩的感受力,就可以运用色彩帮助我们营造画面意境和情调,表达主题思想。学生按照自己的喜爱或者心情尽情地改变色彩,冲破常规来涂色。这种涂色的方法能使画面更具个性也更有情趣。
        
        4、情感升华
        形式语言并不是主题性绘画作品的全部价值所在,绘画的价值核心要跟植于艺术性和思想性,也就是绘画的形式与内容共同达成的文化意趣与精神境界的升华。必要时也可使用文字补充说明,也能很好地体现作品的意境。

       
        有些话,说出来就带了光芒;有些情,画出来就有了力量。在疫情面前,同学们以画笔战“疫”,以少年儿童特有的绘画语言,绘制了一幅幅抒发真情的美术作品,致敬在防控第一线逆行而上的医护人员,歌颂各界团结一心抗击疫情的英雄们,宣传普及防疫知识,用感人至深的画作凝聚起人民群众抗击疫情的强大精神力量,充分体现了中华学子的家国情怀与担当精神。当他们回首往事时,不会为这场战“疫”的碌碌无为而后悔。
        学生进行主题性绘画创作不一定要画得多么完美,重要的是在这个难忘的美术实践体验过程中,尊重了学生的情感,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形成了独立思考的品格,为他们种下了社会责任担当精神的种子,这是最可贵的。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