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银成
四川省广元市昭化区王家镇小学 628021
摘要: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要凸显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要求学生改变被动学习的地位,提倡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学习。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遵循科学评价原则、主动性原则、主动参与原则,引导学生行小组合作学习,提高科学课堂教学效率。基于此,本文章对合作学习在小学科学中的实施研究,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合作学习;小学科学;实施研究
引言
科学教学不仅要帮助学生掌握丰富的知识,而且要促进其良好学习方式的形成,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其终身学习奠定基础。然而,在科学教学中,由于教师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限制,对于学生自主能动性的激发不够充分,限制其学习效率的提升。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也应该创新教学理念与方法,严格遵循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使学生能够充分调动自身积极性,增强科学综合素养。
一、合作学习的概述
合作学习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学生或群体为完成某一任务而开展的配合性学习,在课程教学中非常常见。采用班级授课制度,对班级学生进行了分组,优化了教学组织与教学结构,为学生提供了合作探究的机会。教师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发挥引导作用,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动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合作学习能够拉近生生之间的距离,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
二、合作学习模式应用的意义
(一)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能力
在实行小学科学教育中,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要格外受到重视。要关注学生的差异性,其中有些学生是学习能力强,对于教师传授的知识能够高效的吸收。但是同样也会有学生歇息的效率低下,对于新知识接受的并不好,这种情况下,教师要做到因材施教,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来进行教学,不能随便忽视跟不上的学生,始终坚持学生为教学主体。
(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首先,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进行知识探究的积极性;其次,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可以实现学生独立学习所不能解决的问题;再次,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可以实现同伴间的互学共进;最后,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同时也增进了同学间的友谊。
当然,在小组合作学习之中,学生还可以在小组交流中充分展示自我,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三)提升学生之间的凝聚力
小组合作模式能够基于小组讨论、配合,提升学生之间的凝聚力,使学生在合作与竞争中发挥探索知识的能动性,并且在合作过程中,产生深厚的友谊。这既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也是对学生素质教育的贯彻和落实。学生间相互学习,能够促进知识的交流与沟通,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也为教师构建高效课堂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合作学习在小学科学中的实施研究
(一)建科学合理的合作学习小组
组建科学合理的合作学习小组,是实施合作学习的关键因素。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想要运用合作学习方式进行教学,组建科学合理的合作学习小组十分重要。合作学习小组的组建直接影响到合作学习效率,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是否能够在小组学习中获取知识。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以及学习能力分配合作学习小组,要保证在每一个小组中都有科学基础、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也有具有一定的科学基础、学习能力中等的学生,还有学习能力差、成绩不理想的学生,也就是保证组内差异。这样学生与学生之才能够从各个角度提出更多的想法,并且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能够带动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二)创建多元评价
课堂评价是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关键环节之一,在小学科学课堂中实施合作学习时,科学教师可以根据合作学习活动的特点,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多元评价方式,一方面让学生全方位正确认识自己的课堂表现和明确自身的优缺点;另一方面为调动学生合作学习兴趣和提高课堂合作学习参与度提供保障,从而有利于构建小学科学高效课堂。
(三)引导合作分析,展开自主合作
教师除了要设置具有一定可行性和针对性的问题来引导学生的思考,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科学合理地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在学生个体对于一个问题进行一个阶段的自主分析后,如果还没有得出答案,甚至对于这个问题还没有一个清楚的解题思路,那么就有必要借助小组合作分析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小组合作的过程其实就是集中全体小组成员的智慧来实现最多收效的天字第一号。一个小组的各个小组成员都有其自身的优点,可能有的擅长提出创新见解,有的擅长具体操作,有的思维缜密,想问题周全,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
结束语
总之,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实施合作学习具有积极的作用。因此,小学科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重视合作学习法的实施,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合作学习经验,同时加强合作学习的研究,以期为发挥合作学习应用价值,构建小学科学高效课堂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赵丹.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研究[J].才智,2019(24):135.
[2]施群弟.小学科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应用探讨[J].农家参谋,2019(09):177.
[3]郭洪朋.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探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9(12):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