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在小学科学课程中的应用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发表时间:2020/10/20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18期   作者: 游广宇 周历声
[导读] 微课是一种针对性强,教学内容少,时间仅十分钟的视频片段。通过学习微课可以让学生
        游广宇 周历声
        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青云中心小学236800
        
        摘要:微课是一种针对性强,教学内容少,时间仅十分钟的视频片段。通过学习微课可以让学生对小学科学课堂中的概念、重点知识和实验进行预习和巩固,利于学生的掌握和应用。除此之外,微课在小学科学中的应用可以让基础差的学习反复观看而加以掌握,而对于基础好的学生通过学习微课可以对课堂知识进行延伸,提升自身的科学素养,为今后的成长奠定基础。因此,微课教学是目前课堂教学中最受欢迎的一种方法
        关键词:微课;小学科学;教学设计;对策
引言
        微课是一种以视频为载体,能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它具有时间短、内容精的特点,能够形象地展现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而且,微课教学落实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作教学视频,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1当前小学科学课程微课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
        1.1缺少优秀的教学设计
        有研究对参加全国首届高校微课教学大赛的教师进行调查,发现84.63%的教师认为在微课制作过程中,教学设计是最重要的环节[10]。传统的教学设计并不适用于信息时代的微课设计,但是教学设计是教学的基础,所以微课教学设计是当前实施微课教学研究的难点和热点。而且微课的教学设计也是推广微课的难点之一。
        1.2存在一定程度的同质化,需要更多创新的切入点
        在调查中发现,当前我国有关小学科学课程微课研究的文献多是关于教学应用,从文章题目来看,“试论微课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浅谈微视频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微课在小学科学课堂中的应用探究”“微课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等,这样的题目是最为普遍的;文献中的内容和研究方法基本相似,只是换了一种表达方式而已,存在一定程度的同质化。
        1.3缺少完整的教学评价体系
        微课的核心理念是在课程中把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紧密联系起来,以产生一种“更加聚焦的学习体验”[11]。在教学过程中,最容易被忽视的就是教学评价,只有通过教学评价,才能知道微课教学对学生而言到底是起促进作用,还是起相反的作用。传统的教学评价是研究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价值的过程。


2基于微课的小学科学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
        2.1利用微课进行直观的演示
        在科学这一门课程中包含很多的实验教学,但是由于实验教学耗费的时间太长,小学科学的课时又很少,基本上一周只有两节课,科学课堂上没有太多的时间来进行实验的讲解。而且,小学阶段的学生们的抽象能力普遍比较低下,科学课本上面很多的实验对于他们来说都是很难理解的。教师在这个时候就可以利用微课去为学生们发布一些短视频,让学生们进行观看,这样一来,既节省了课上宝贵的时间,而且也能够让学生们更加容易地理解实验内容与知识。
        例如:教师在讲解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的实验“用过滤的方法分离混合物”的时候,直接将关于这个实验的一个短视频发布到了班级的微课平台上,让学生们课下去观看以及学习。视频中首先说明了实验材料是:铁架台、滤纸、漏斗、玻璃棒、水和泥沙的混合物以及烧杯。然后播放了实验步骤:第一步:要正确折叠滤纸。第二步进行实验装置的组装:首先,将折叠好的滤纸打开放入漏斗中,用水洇湿滤纸,使滤纸紧贴漏斗内侧。在这一步骤中要注意滤纸与漏斗内壁不能留有气泡,滤纸边缘不能高于漏斗边缘。其次,根据漏斗长度和烧杯位置调整铁架台铁环的高度,并将漏斗颈的下端紧靠烧杯内壁放好。第三步过滤混合物:将玻璃棒倾斜,轻轻抵在三层滤纸一边,将烧杯中的混合物沿玻璃棒缓缓倒入漏斗中进行过滤,而且要注意液面不能高于滤纸边缘。所有的步骤都完成后,可以观察到滤纸上留有沙子,下边烧杯的水变得清澈。最后得出来了不能溶解的物质可以用过滤的方法进行分离的实验结论。最后一步进行器材的整理。通过短视频的观看,学生们可以非常直观地了解到过滤实验的实验步骤。
        2.2解析操作步骤,锻炼实践能力
        由于学生的生活经验不足,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不强,需要教师的引导才能进行正确的实验操作。而且,小学生的动手能力较差,无法熟练记录实验过程和步骤。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微课帮助学生分解实验步骤,配上图片和文字注解。这样能简化学生的实验过程,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例如,在《分离食盐与水的方法》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准备好实验材料、工具以及微课视频,展示出实验记录单。在加热盐水的实验中,教师可以先播放微课视频帮助学生总结实验过程,并提醒学生注意事项,再让学生自主进行实验,在实验记录单上写出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增强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结束语
        综上所述,微课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走进各个学科的课堂之中,所以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一教学资源,充分发挥其优势,帮助学生解决科学问题,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自主探讨课堂知识,从而在不断地探究中提升自身的科学素养,为今后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
参考文献
[1]才让当智.基于微课的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12):247.
[2]王俊卿,贾云.信息技术视域下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探究[J].辽宁教育,2019(23):61-63.
[3]许巍,张美艳.微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问题研究[C]..教育理论研究(第三辑).: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18:2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