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高校法学教育创新路径探索

发表时间:2020/10/20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18期   作者:晏敏 赵国庆 陈浩杰
[导读] 现在的社会是人才的社会,因为科技发展得很快,新型技术综合了云
        晏敏  赵国庆  陈浩杰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警官学院   610213
        
        摘要:现在的社会是人才的社会,因为科技发展得很快,新型技术综合了云计算、大数据、管理信息系统等,帮助我们培养了诸多法律人才,且提升了法律教学水平。同时,融合信息化和法律教学,还创新了高校的法学教育形式,对于创新需要有效结合信息化和实践。因此,本文分析了高校法律教学的目前发展,并对于其中存在的问题,给出对应的有效措施,有利于提升我国高校法律教学质量,加快法治中国的建设。
        关键词:高校;法学教育;创新路径;探索
        引言
        由于我国社会发展得很快,法学行业开始备受关注,而现阶段,法学专业的教学水平还是不够合格,因此需要非常重视这一问题,并基于国家出台的各项有利政策,创新高校法学教学模式,并结合不同学生群体的学习需求,才可切实提升法学专业学生的综合水平。
        2我国高校法学专业教学的现状
        2.1培养的体系不足
        由于我国法律领域正不断充实,社会需要越来越多的法学人才,就国家层面而言也需要优质的法学学生。所以培养学生时应注意更加专业化,意思是教学应融入学生职业的素养教学。总结我国法学学生在毕业后通常多选择律师、老师、企业法务与公务员等,那么要求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综合水平。不过现在我国高校的法学专业尚未形成完善的教学体系,教学方式很单一,无法有效提高学生的法学水平,而且在真正工作时无法满足企业的需求,那么应届生也就需要面临就业难的问题了。现在高校的法学专业中安排了不少附属课程,有些尽管听起来很没特色,可学习后却真的能帮助到学生的就业与工作,可是不少学生缺乏主观认知,所以不重视选修课程,这都是不利于自身全面成长与发展的。
        1.2教育管理意识滞后问题
        目前,我国信息化教育普及早已形成完善的信息教育体系。但信息化教育管理思想滞后问题,仍是困扰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组织推荐的重要因素。信息资源教育实践,一定程度依赖对信息技术的掌握,而信息化教育管理意识滞后,直接导致信息应用实践流于形式,难以融入实际的高校教育管理体系。此外,部分高校在信息化教育普及过程中未能重视对教师及管理人员有效培训,使应用技术方面青年一代教师与老资历教师在信息化教育理解层面存在偏差,容易对高校背景下教学管理实践形成阻碍。例如,课堂教学管理对信息化教学的运用,青年一代教师可以基于分析根据学生兴趣爱好做教育布局,而老资历教学则更倾向于结合自身教育经验与教学阅历开展教育工作。教学质量层面两者并无本质差异,但教学管理层面后者容易衍生出教学管理实践效益不足等诸多问题。
        1.3教学资源应用投入不足问题
        高校教学资源应用投入不足,主要体现在资金投入不足与人力资源应用不足两个方面。当前,我国基层政府单位对于高校教育工作扶持力度相对较小,尤其是高校信息化教学管理建设对网络教育资源应用具有一定的依赖性,对于网络教育平台而言,增加经济收益是网络教育办学的本质。因此,资金投入问题是困扰高校管理创新的重要因素。高校对信息化网络建设的人力资源投入不足的问题由来已久。长期以来,高校信息化教育工作的实施,其设备维护管理与资源供给更多的是由第三方教育机构提供支持,高校本身并不具备良好的信息化教育专业技术管理能力,使高校教学管理对信息的运用能力始终停留于相对较低的水平。
        1.4法学教育信息化支撑不够
        现在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处理法律事务也有了改变,出现了不少专业的服务软件,极大提高了法律业务的处理水平,而且还出现了不少免费课程,这样,学生可以排除空间和时间的限制,确保自己的学习时间,只是无法很好地把握教学效果。现在,大数据技术确实给了我们很大的惊喜,冲击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可现在智能教学设施并没有均衡分布在各大高校,许多法学生还是没有应用大数据处理法律业务的能力。


        2目前高校法学教育的创新措施分析
        2.1完善法学专业的教育系统
        培养法学专业时需要注意学生的综合能力,为避免学生有学习短板,应注意结合教学内容与生活实践,如此一来,才可保证学生能够获取专业的法律知识,同时充实自己的法学眼界,积累一定的案例知识。同时,要注意培养法言法语的表述水平、整理案例信息水平、法律文书的写作水平等等。同时,老师要注意对学生实施双轨制教学,具体的意思是学生学习时不但要跟着老师来把握课程内容,还应在此过程中不断积累法律知识,结合自身已定的就业目标,达到有效的学习效果。就像之前提过法学生在毕业时,能够通过自身学到的知识,离自己的梦想更进一步。
        2.2法学教育强化法学院管理
        法学教育要从社会人才的需求出发,按照办学宗旨和学生未来走向找准自身定位,将法学教育模式分为不同的“层次”或“类型”,从而优化法学教育结构。根据目前法学人才的要求,结合大学所处区域的经济发展情况及大学本身的办学定位等因素,可以尝试将法学院系分为“研究型”“应用型”“实务型”“国际型”等各种类型,致力于培养从事研究、立法、执法、司法实务等方面的人才。另外,要对法学院管理专业化,管理人员应当具备学术鉴赏力、职业化行政能力等,引入竞争机制,才能建立与国际接轨的现代化法学教育机构。
        2.3高校教育管理合作新模式
        传统模式下高校教育管理合作更多基于企业合作加以实现,由于受合作管理方式的限制,传统方法并不能在大数据信息背景下发挥教学管理多元化优势,为此,高校应综合自身教育特点,利用学术、商业、教育合作的形式实现对资源应用的低投入与高回报,使信息数据共享成为高校教学管理协作的主要模式,以此不断地进行教学资源拓展,让更多的大教学资源融入高校教学管理体系,实现高校教学管理内容的更进一步完善,解决高校信息化教育投入不足问题,构建新时代环境下教育管理合作新模式,使数据资源的使用不再受传统教学管理框架的限制。进而,一方面满足高校发展背景下教育信息资源应用需求,促进高校教学资源运用的多样性;另一方面也为高校未来开展不同专业的教学管理实践创造新的教育契机。
        2.4建立信息化教学发展机制
        我国高校在招聘法学老师时通常关注科研水平、教学能力等,却不重视考察老师的信息化水平。因为大多数老师是没有这方面教学能力的,所以课堂经常是死气沉沉的,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所以,老师应注重培养自己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并与高校一起完善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机制。对此,高校也应多为老师组织信息化教学的培训活动,为法学老师制定出一系列的培养计划;积极采用公开课、沟通等活动,推动普及信息化教学机制。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先是分析了我国目前法律教学的授课形式,觉得现在的法学教育模式有所固化,急需和社会接上轨,以及满足信息化社会的发展需求,对此,法学老师应注意提升自己的信息化授课水平,帮助学生一同完善信息化教学环境。以后的法学信息化教育还需要技术、体制与政策的多方面支持,也离不开完备的教学资源,并通过大数据技术完成法律专业的个性化授课。
        参考文献
        [1]郭杰.协同创新视角下的法学专业人才培养探析[J].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6(02):100-102.
        [2]刘晓海,李文赫.我国法学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的优化[J].时代金融,2018(18):286-287.
        [3]“校所合作”模式破解司法所人员短缺难题[J].人民调解,2018(01):42-43.
        [4]曹文泽.司法体制改革背景下高校法治人才培养机制的创新[J].法学,2017(07):13-16.
作者简介:
晏敏,男,云南宣威(1999年4月18日)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警官学院 。
赵国庆,男,湖北黄冈(1999年10月1日)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警官学院 。
陈浩杰,男,浙江绍兴(1999年2月18日)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警官学院 。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