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林基
福建省长汀县第二中学 366300
摘 要:伴随着社会的日益进步,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空前的提升,但是随之而来的是人们也开始面对越来越多的生活、学习、工作的压力,导致他们的心理承受力越来越低,患心理疾病的人也越来越多。尤其是未成年中的中学生,他们受到互联网影响,面临更多的是升学、青春期等一系列的压力,常常导致情绪紧张,内心矛盾等问题,进而产生很多不健康的心理问题。通过对学生进行心理咨询,是提升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的途径之一,本文对中学生心理咨询需求的结构和特点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促进途径,希望具有一些借鉴意义。
关键词:中学生 心理咨询 心理健康教育
在中学阶段,学生的心理和生理都会发生巨大的改变,直接影响学生以后的发展方向,是心理问题出现的高发阶段。这是因为中学生受到学业、情感等方面的问题,正处于叛逆阶段,父母忙于工作,教师不够专业,不能够及时对学生进行心理疏解,缺乏陪伴,也忽视了学生的内心需求。学校和家长急需要与孩子进行有效沟通,改善交流技巧,强化信任关系,对学生的心理问题提供专业咨询服务,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人际交往能力和优良品格等,让学生在正确的轨道上进行发展。
一.心理咨询相关概述
心理咨询是心理健康教育一种重要的方法,它是运用一定的互动方法、途径对咨询相对人进行心理危机处理,从而使得咨询相对人的心理问题得到了疏解。它既是一种治疗,也是一种服务,更是一种让咨询相对人认清自我和成长的一个过程。心理咨询的对象一般是健康的但有心理问题的人群。因为,健康的人群常常会面对家庭、就业、求学、人际、职场等方面的问题,但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他们的负面情绪和压力也就随之而来,造成一定的困扰和痛苦,急需要心理咨询师来提供指引和帮助。从目前我国中学生的整体状态来看,出现心理问题的人越来越多,说明在心理咨询体系建设方面,还存在很多的问题,我们必须立足于中学生心理问题的实际,进行心理咨询结构和特点分析。
二.中学生心理咨询需求的结构分析
本文运用调查问卷的方法,对250名学生进行调查分析,其中男生125名,女生125名,从收回来的200份调查问卷可以看出,中学生对学升学压力、情感问题、人际交往、就业困惑等方面的心理咨询需求是比较高的。按照男女进行分类,女生对于升学、情感的咨询需求明显高于男生;男生对于人际交往方面的心理咨询需求高于女生。按照年级高低进行分类,高年级的学生在升学、就业方面的心理咨询需求高于低年级学生,低年级学生在情感方面的需求明显高于高年级学生。总体而言,在升学压力、情感问题方面的需求最为旺盛。
2.1心理咨询需求结构要素之间的关系
通过对中学生心理咨询需求的结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来,在中学阶段,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是非常不稳定的,容易受到很多问题的影响,具有叛逆性、敏感性、封闭性等特点。随着学生经历更多的学习、生活上的困难,他们要么越挫越勇,要么开始进行自我思想封闭,胆小怕事,感觉自身的孤独感和自卑感明显增强,总认为没有人能够理解他们。以学习进行举例,如果一个学生原来成绩名列前茅,但一次考试成绩不够优秀,受到老师或者家长的批评,学生就会认为自己没有被别人所理解,而老师和家长也没有与学生进行心理谈话,看学生是否遇到了什么心理问题,进而破罐子破摔,存在畏难情绪,上课就会出现走神的现象,长此以往,就跟不上老师的教学进度,学习一落千丈。在面对初中升高中或者高中升大学的时候,心理上就会想不开。同时,学生的成绩落后之后,其他学习好的学生也开始排斥该学生,。这就又会造成人际交往方面的心理问题,因此,出现的这些心理咨询需求之间是有关联的,不是单一而存在的,需要老师和学生进行仔细的辨别和分析,并立足学生实际加以解决。
2.2心理咨询需求性别班级及来源分析
第一,之所以女生要比男生的升学压力要大,是因为女生相对于男生的性格要沉稳,能够静下心来进行学习。而且,男生的智商一般比女生高,头脑更加理性和活跃。此外,女生的就业面相对于男生要窄,女生就会通过升学来提升自己的价值。第二,高中生在升学压力方面要高于低年级学生,高三面临着高考冲刺或者就业选择,学生们一般都会比较迷茫。第三,在班级里,来自农村的中学生在情感方面的心理咨询要比来自城市的中学生的需求要高。这是因为农村中学生的家长常年外出务工,家长不能够对学生及时进行性教育,加之,学校大多开设的是文化课,对于身体、心理等方面的课程几乎没有,教师及班主任也不具备专业的心理知识和素质,不能够对学生给予及时的答疑和指导,导致学生在情感方面的好奇心就会越来越强,这使得中学生的心理咨询需求不断增高。
三.中学生心理咨询需求的特点及对策分析
中学阶段是学生在青春期一个至关重要的阶段,他们之所以会出现在升学、情感、人际、就业等多方面的心理咨询需求,因为青少年的心理尚未发展成熟,还处于过渡阶段和动荡阶段。极易产生考试的焦虑情绪,过重的学习负担造成心理紧张,学生与老师的关系不够和谐,一些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家庭成员之间关系复杂,在认识自身生理结构方面不够清晰,对异性萌生爱慕。如果这些问题处理不及时,那么学生极易出现厌学、自杀等过激表现和行为。中学生无法意识到这些问题的严重性,也知道如何去进行解决。因此,我们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好心理咨询工作;
3.1重视心理问题。第一,不管是学校、教师,还是家长都要认识到心理咨询对于中学生的重要性,更需要他们相互配合。第二, 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调节。中学生要在咨询师的帮助之下,进行自我调节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中学生正处于懵懂时期,心智和身体还未发育完全,当其遇到问题用其他方式都无法解决时,心理咨询师应该以热情、诚恳的态度去接待学生,建立彼此信任的咨访关系,让学生从心理慢慢接受并放下戒备心,找到学生问题的源头,引导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第三,对心理健康与咨询知识进行宣传和普及。这样中学生才能够敞开心扉,不会觉得去心理咨询中心一件丢人的事情。当然,学校要有专门的心理咨询师,代课教师、班主任、家长都要学会进行心理指导。要呼吁社会共同关心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鼓励大家接受心理咨询。
3.2强化家庭心理咨询教育。家庭是学生的第一个人生课堂,中学生年龄小,还没有完全脱离家庭的能力,可以说,家庭心理教育是增进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基础。一个良好和谐的家庭关系、正确的教育理念和温馨的家庭氛围背景之下,培养出来的孩子的心理就会是健康的。对于家长而言,不仅要关注学生在学校的学习成绩情况,对于他们的生理、心理成长情况也要给予高度关心。首先,家长要和孩子建立一种双向沟通的朋友关系,不要用命令、强制的语气和孩子进行谈话,要运用一种理解、尊重、平等的态度。其次,要及时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对人体的生理结构,尤其是女生,要交会孩子进行自我保护。在处理任何家庭问题的时候,要用一种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态度和方式进行解决,防止运用暴力手段来进行解决。最后,家长要接受社会现代化所带来的影响,及时更新教育观念,接受心理咨询培训,不断提升自我修养,帮助学生进行心理咨询辅导。
3.3强化学校专业心理咨询服务。学校一是要成立专门的心理咨询机构,树立正确的目标,要把中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尽早适应社会。建立咨询爱心热线、心理咨询信箱等,同时,定期对代课教师、班主任、家长进行心理咨询培训,人人成为“多面手”。二是心理咨询师要有相关的从业资格证件,充分对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进行了解和掌握。咨询师要不断变化角色,起到教师或同学或家长或朋友的作用,对学有心理问题的学生采用深层心理分析法、行为训练法、情绪治疗法、认知矫正法、求援宣泄法、耐心倾听法,对学生加以指引和帮助。
3.4将心理咨询融入进课堂教学。将心理课程列为学生必修课程。课程内容可以从“成为学习的主人”、“新型男女关系”、“认识自身生理结构”、“我和家长做朋友”、“创业与就业课堂”等进行设置,让学生提前了解这些,做好心理准备。此外,开设相关的心理健康讲座、集体研讨会,班级设立心理委员。聘请一些著名的心理学家到学校进行授课,从心理咨询、辅导、卫生、人际、等多方面进行讲解,同时,对一些心理问题比较明显的学生进行私密诊断,全面强化学生的自我心理维护能力。此外,还可以举办以心理教育为主题的演讲活动,让学生充分参与其中。在这个过程中,让健康的中学生能够自我对照,及时判断自身有没有心理问题,并提前进行预防,提升适应能力。
3.5社会心理教育做保障。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有利于学生正确看待心理问题,并积极寻求心理帮助。社会心理氛围的营造,需要政府部门、社会团体等的共同参与,给予中学生必要的帮助、关心和指引。比如,通过报纸、媒体、杂志、网络等途径进行心理知识的宣传,提供咨询途径;通过社会组织心理知识竞赛、座谈会、辩论会等形式,与各大初高中进行深入合作,提升学生参与度。此外,对于一些心理问题比较严重和突出的学生,进行免费的个性化治疗。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初高中阶段正是培养学生心理素质的关键时期。目前,随折社会的快节奏发展,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实际的心理咨询教育效果还远远达不到预期的目标,导致中学生的心理问题频繁出现。因此,要不断转变传统教育观念,强化家庭心理咨询教育,强化学校专业心理咨询服务,将心理咨询融入进课堂教学,加强社会心理教育。当然,对于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而言, 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 而是一个系统性工程,需要循序渐进来进行,更需要在社会、学校、家庭三方面共同的努力下才能有效开展。
参考文献:
[1]吴京俊.心理咨询促进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探讨[J].科技世界,2019(36):318-319.
[2]李 岚.重庆市中学生心理咨询需求初探[J].校园心理,2010,8(02):95-96.
[3]梁波,沈虹.中学生心理咨询与心理健康教育探究[J].心理月刊,2020(08):15-32.
[4]金忆雯.关于提高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研究[J].科技管理,2019,643(24):119.
[5]罗时红.浅析高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J].考试周刊,201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