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丹琦
浙江省乐清市北白象镇第一小学
【摘要】 语文是所有学科的基础学科,是人类表达情感的重要工具,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小学语文可以说起着基础性的作用,无论是对学生将来的成长还是其他学科的学习,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时,教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系教育成败于一身。通过情境引入、教学设计、情感互动等,发挥师生的双边作用,教师引领学生,学生推动老师,使学生在真正的交互中,水涨船高,乐于创造,善于学习,促进小学语文教学高效化。
【关键词】小学语文 转变观念 高效化学习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新标准所规定的这种理念,主要是以转变课堂主体为切入点,以切实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为目的所进行的课堂科学规划。传统教学中,以讲为主的灌输式教学,已经被实践证明是扼杀学生自主性、探索性思维的主要元凶。因此,以学生为主体,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积极性,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人认为,要想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促进学生的自我思考和探索能力,必须转变观念,抛弃以讲为主的填鸭式教学方法,从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方法四个方面入手来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一、情感:从情感入手,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从情感入手,以情致胜,往往是教学中最需要认清的一点。因为情感因素往往在学生主动学习能力培养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为语文教学活动的展开定下了基调。作为教师,一定要在这方面做足功课。走进学生的内心,与他们对话。其中要学会如何听,学生才愿意说,如何说学生才爱听,不能只说,不管不顾学生的反应,不要一言堂,要时刻注意聆听学生的心声。这一点在以情致胜的教学中非常重要。 众所周知,我们的学生不是生产的产品,完全没有活性,他们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因此想要把学生教好,必须充分利用好学生为主体这一理念。语文教学过程中,以情境入手,以情感为牵引,让学生从态度上,情感上重视学习。正所谓,“未成曲调先有情”,学生个个斗志昂扬,思维活跃,一定能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作为教师,同时要了解学生,了解他们的生活、思想、问题,做一个可亲近,可倾诉的良师益友。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如沐春风,其情感跟随,往往是学习动力的源泉。
二、态度
1 、解放学生首先要了解学生
新课改为我们的教学指明了方向,他要求语文教学要更好地解放学生的思维,解放学生的五官和大脑,使孩子能够自由发展,同时又拥有方向。发展心理学教育专家皮亚杰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尽管是教育创造了发展,但是它必须要尊重自己所创造的发展,也即学科教育要遵循儿童发展规律。老师不要拿着书本当成金科玉律的教条去传播,要学会因地制宜。不然在不了解学生的情况下,很难发挥真正的教化育人之功效。不用多说,我们身边确实仍存在着许多这样的现象,没有了解就没有真正的教化。
2 、发挥学生主体效用,因势利导
发挥主体能动性,需要教师拥有先进的意识和观念,较好的教学机智,创设情境、课堂设计,充分考虑学生的智力结构,年龄特点,心理发展水平等。这就要求对于大纲要求明晰熟记于心,对于所授课程的内容要多看多钻研,做到胸有成竹。
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曾提出“最近发展区”的理念,它告诉我们教学要找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也就是学生潜在
可能达到的最好区间,以这样的区间为准绳制定课程学习目标,启发学生的能动性。 同时,教学要灵活,不能死板、古板、刻板。大纲目录只是给了我们一个总结性的概要,课程如何组织,如何开展,因人而异。一定要围绕着,是增加了学生的主动获得,还是消减了他主动获取。以此为标准,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其能动性。
三、价值观:生活教育融入课堂
求知贵在笃行,贵在学以致用。语文教师更是这样,其实生活中有大量的时机可以用到所学知识,只需要我们处处留心,多一些洞察秋毫的本领。在学术上称此为学习的迁移能力,因此教学要与实践相结合。可以通过家校互通,留家庭作业,社会大讲堂,户外拓展等方式,扩大信息量,创设情境,创造机会,让学生从思维深度、广度上巩固所学知识技能。另外,注重口语交际的发展,避免哑巴语言的尴尬。也可以组织丰富多采的文娱节目,帮学生走向街头,探奇猎新,促进语文学习,在活动中发展思维,活化大脑,多一些见闻。心理学家经常讲见识大于学识,求学贵在致用。
四、教学方法
1、生动的学案导入。
在学案导入时,要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好奇心,这是学生产生兴趣的主要动力。调动好奇心,可以运用多种方法。比如在讲《落花生》一课时,我会采用设问的方法,询问学生为什么要将花生叫做落花生、有谁种植过花生、花生在什么季节采收等,使学生产生疑问,进而鼓励学生自己查资料,解决疑问,锻炼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又如在组织学习《鲸》这一课时,我会根据这一课的特点,用图片展示法,先展示大海的图片,询问学生见没见过大海;然后, 展示一些简单的水生动植物的图片,询问学生其名称和大概习性,最后,再展示鲸鱼和大象体型对比图片,对其体积、习性做简要的说明;让学生观察后回答“这是什么动物”、以及这种动物所具有的习性等问题。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彼此进行资料的汇总与交流,然后,顺势引入课题,进行课程的讲解。通过这种生动的学案导入,首先,可以让学生对于所学课文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其次,能引导学生自主的思索、查找资料;另外,还可以让学生带着疑问学习课文。这样的学习方式,使得教学有了针对性,同时还培养了学生思考、动手以及资料检索的能力。
2、科学的启发学生思维。
古人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告诉我们启发式教学一定要讲究方法,不到学生努力想弄明白但仍然想不透的程度时先不要去开导他;不到学生心里明白却又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时也不要去启发他。一定要通过正确的方式启发引导学生投入学习过程中,不要填鸭式教学。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师之为教,贵能令三反,触处自引申。书上得来终觉浅,其实书本只是举一隅,学生一定要学会独立思考,举一反三。此外,作为一线语文教学,要允许沉默,尤其是思考型的沉默,留时间给学生多想,多思考。老师是学生的引路人,从这个意义上讲其实不全面,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学会让学生自己走路。启发式教学注重方法,这就要求课程要有精心设计,过程要有细心观察,耐心等待,最后要善于梳理,多作总结。
总之,从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方法四个方面转变观念,是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方位成长的科学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中,老师不再是说一不二的权威讲授者, 而是循循善诱的引领着,引领学生去自主探索、自主学习、自主强化知识,当然,这并不意味着老师的职责减轻和重要性下降,相反,这对老师的个人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不仅要求老师可以灵活的进行多种方法的尝试,还要求老师可以不断的创新教学方法,运用多种有效形式,引领学生进行探索性的学习,使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更加高效化。
参考文献:
1.汪凯明;;浅谈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措施[J];教育革新;2010年12期
2.吴楠;;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对策[J];教育革新;2016年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