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发式教学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发表时间:2020/10/20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7月第18期   作者:欧志容
[导读] :数学课程对一部分小学生来讲有一定的难度,在教学过程中运用
        欧志容
        广东省肇庆市鼎湖区桂城街道办事处中心小学    526070

        摘要:数学课程对一部分小学生来讲有一定的难度,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启发式教学,可以将数学问题深入浅出,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小学数学;启发式;讲授式
        引言:启发式教学是相对于灌输式教学而言的,灌输式教学是新课程改革前的一种传统教学。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把教师的授课目的直接导向应付考试,导致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偏离重点教学目标,过分关注公式及结论,为了达到让学生掌握知识这一目的而忽略其探索过程,这种教育模式是典型的应试教育。
        而与之相反,基于正确的教育目的对学生施以积极的影响,强调以学生为本的启发式教学法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数学教育赋予了启发式教学新的内涵:让教师坚持主导地位,积极发挥引导作用,充分“启发”学生全力配合,发挥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自身主动性,不断“尝试”,从而达到教与学完美结合。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个性和潜能够得到充分释放,创新思维能够得到充分锻炼。
        一、启发式教学的应用
        将启发式教学充分运用到数学教学过程中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采用的方法要做到合适合宜:
        (一)注重“启”和“试”相结合。
        一切的教学活动都必须以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索为目的。基于此,开展的教学活动必须能做到让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但学生自身的努力同样重要。不求“人人升学”,但求“人人成功”。让学生收获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即为学者的基本意愿[1]。但要实现这一目标就要求小学教师不断创新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启发和引导的作用,使学生自主、自由、自发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不断尝试挑战新问题、新知识。例如,在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在对长度单位的学习上,教师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的尺子对身边的物体进行测量,但在此之前,教师让学生首先对自己将要测量的物体进行预估,然后再用尺子测量出精确数字,从而加深学生对长度单位的直观理解。通过这一过程,学生对长度单位的了解更为深刻,从而达到了教学目的。
        (二)启发式教学必须以原有生活经验和知识为基础。
        启发式教学是一种灵活的教学方式,运用这种教学方式时,一定要基于与研究对象相关的生活经验为前提开展新知识的铺垫。启发的过程即激活学生想象力的过程,而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各不相同,想象力水平也各不相同。数学的每一个知识都有其生长点,具有一定的连贯性和系统性。每个知识点之间都有相应的连接点。而基于学生个体素质间的差异,让教师的启发式教学有了更大的发挥空间。教师可以充分激发学生在自己的经验储备中检索相应的知识经验,进行知识重组,形成新的知识结构[2]。

例如,在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你身边哪些物体的面是你学过的图形”这一问题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发散想象力,用眼、用心思考、观察周围的物体都是什么形状的。或者教师在讲台上拿一件从不同角度能观看到不同形状的物体,让学生从自己的位置去观察,说出自己看到的形状。当争议性的答案出现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们互换位置,然后再说出本次观察到的形状的答案。这样的课堂互动让学生对物体有了更加直观的观察,加强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对几何的学习能力。
        (三)启发式教学必须精心设计课堂提问。
        课堂提问在一定程度上是学生和教师关系的粘合剂,好的问题能充分活跃课堂氛围,并拉近师生间的关系。而在数学教学课堂上生成的一些提问通常是即时性、无法预料的。而对于小学数学教师来讲,在备课时就应该有意识地对问题进行取舍,把握好相应的度。这就要求教师站在学生的角度对课件进行整体设计,认真对待每一个问题。既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让学生有所收获,掌握知识重点。所以,问题的设计者在设计问题时除了要紧扣课题外,最关键的一点是要把问题设计在知识重点和难点之间,避免学生重复提问。同时也要根据学生的听课反应灵活应变。还要重点关注那些基础较差、不敢提问的学生,实时鼓励,耐心引导其主动思考,主动提问,帮助其建立自信心,从而提高学习热情。例如,在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可以这样引导学生:让学生拿出13根小棒,分别摆出五边形、三角形,并提出问题,摆完五边形还剩几根小棒?摆完三角形还剩几根小棒?从而得出余数一定比除数小的结论。当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遇到冷场的时候,要引导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观点,让学生在基于对课堂感兴趣的情况下乐观学习。
        (四)启发式教学需要激发学生的情感和兴趣。
        启发式教学是基于学生和老师之间的双向互动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师有机结合教与学的关系,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时进行情景教学,让师生之间进行有机高效的互动,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和创新精神[3]。例如,在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学习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时,教师可以把学生分为几个小组,6-7个人为一组,调查组内同学在下列水果中最喜欢吃哪一类水果。给出的参考水果可以为苹果、香蕉、菠萝、梨、橘子(根据组内人数不同水果种类可变)。每个学生负责记录一种水果的喜爱人数,最后汇总一个表格给老师。既保证了每一位同学都能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又让学生学到了数据收集与统计的相关知识。
        二、处理好启发式教学与讲授式教学的关系
        启发式教学符合小学数学课堂给予学生的素质教育需要,我们应大力提倡。但同时又不能完全摒弃传统的讲授式教学。两种教学模式各自的发生条件不同,讲授式教学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更注重逻辑推理,在特定的计算、公式、点评方面还需认真应用;而启发式教学更加灵活,注重因材施教,更符合当今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机制。
结束语:
        总之,启发式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更有益于培养学生的深度思考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更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从而增强其分析问题的能力。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其作用更是不容忽视,基于小学生这样一个认知能力较弱的授课对象,教育者应将讲授式教学和启发式教学有机结合,让两种教学模式在相应的情况下各自发挥其作用,找到平衡点,让小学数学教育更加现代化。
        参考文献:
[1]郭艳珊.启发式教学在小学中高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华夏教师,2018,34:68-69.

[2]王秀丽.启发式教学在小学数学中的运用[J].江西教育,2019,03:75.

[3]孟芹.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02:16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