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教学中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研究

发表时间:2020/10/20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7月第18期   作者:  李旭梅
[导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为教学培养的主要目标。对于地理
        李旭梅
        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东胜区第一中学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为教学培养的主要目标。对于地理学科而言,区域认知是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即教师在地理学科指导中应将地理环境组织为区域,并促使学生在此基础上建构知识,发展思维,进一步说就是强调学生地理空间思维能力的发展。教师应强调学生的核心素质发展,根据地理学科特点,对学生的地理空间思维能力进行综合训练。
        关键词:初中地理;空间思维能力;教学实践;培养策略
引言
        初中地理主要是带领学生学习世界地理、中国地理、气候环境、自然环境、人与地球的和谐相处等相关知识,不仅需要学生了解基本的地理学概念,还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识图能力,从地图、图表中提炼出相关知识点,提升学生的地理知识迁移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地理读图能力。笔者认为,初中地理教师在读图教学中要巧妙融合信息技术,把平面地图转化为动态的地图,对特殊区域、山脉、河流等进行轮廓勾勒,强化学生对地图的记忆能力;细化地图步骤,培养学生良好的地理读图习惯;开展小组合作读图训练,培养学生的绘图和读图能力。
一、地理空间思维能力的概述
        对空间元素的研究是地理学科的重要内容,其中空间的形状、大小、方位、距离等空间位置、空间分布、空间组合与空间联系是构成空间的基本元素,也是发展空间思维的基本依托。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就是学习者掌握地理空间知识,学会相应的地理空间思维过程,形成地理空间视角,从而解决地理空间问题的外在思维品质。根据思维发展过程来讲,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可以划分为地理空间定位思维、地理空间知觉思维和地理空间应用思维,在地理学科学习中这三种思维相辅相成,共同作用于空间元素的探究与思考,因此,在教学指导中呈现出统一性、协调性的特点。
二、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由于地理并不是初中生的主科科目,很多教师并不重视地理知识的教学,只是为了完成自己教学任务。在进行教学的时候没有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也没有将学生放置在课堂的主体地位,只是在讲台前机械地进行基础知识的传授,而学生也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的想法,没有体会到学习地理知识的快乐。很多学生会因为课堂氛围过于沉闷而失去学习地理的兴趣,教师的教学效率十分低下。教师应该针对现有的情况。对自己的教学方式积极反思,并且要及时同学生进行交流,从多个角度去传授地理知识,变换自己的教学手段,让自己的课堂具有很强的趣味性,重新燃起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热情,提高自身的教学效率。
三、初中地理教学中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合理选择探究性学习方案
        探究性学习方案的制定和选择对学生能否从探究活动中收获更多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在制定探究性学习方案的过程中要考虑很多方面的因素,先就是要考虑教材知识的状况。探究学习方案的制定要能够与教材的知识紧密结合。同时,教师的方案对学生而言要有一定的挑战性,让学生能够通过探究活动拥有一定的收获,还不能给学生造成过大的压力。探究性学习方案的可操作性也是一项重要的内容,会受课堂时间以及课堂条件的限制,部分活动内容可能不适合开展。为此,教师要结合相应的条件来制定适合学生的活动方案。方案的制定是探究性学习活动的基础和前提。教师不能因为自己具备一定的教学经验就不重视,而是要在正式讲解之前对各个因素进行充分考虑,并在具体组织探究性学习活动的过程中投入更多的注意力,及时帮助学生解决他们在探究过程中的问题。


        (二)细化读图步骤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读图习惯
        笔者认为,初中地理教师在读图教学中要细化教学步骤,采取“五步读图法”,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读图能力。第一步,教师首先要带领学生区分地图的名称,如等温线图、等高线图、气候分布图等名称,让学生快速在脑海中找到相关知识点。第二步是读懂地图中的比例尺,尤其是在等高线和地形统计图中,常常会出一些根据比例尺和图上距离,计算实际距离的题目,让学生在脑海中构建例题地理模型。第三步是标记地图中的方向,明确四个方向,这对于分析地势、地形、海拔等具有重要意义。第四步是查看地图中的图例,如植被图例、动物图例、温度图例等,这些可以帮助学生判断出地图所示区域的气候、地理位置等,可以进一步确认地图所示区域,进行进一步探究。第五步是结合地图中的所有信息,解答相应的题目,如地图中所示区域的气候条件,比如根据温差、植被等资源区分温带、热带、亚热带等气候,分析畜牧业、农业、工业等发展;根据读图轮廓猜测可能的区域或者国家,提升地理识图的准确性。
        (三)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初中地理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当中,需要结合生活当中的实际内容去进行教学,这样让学生们在生活当中就能够获取到更多的知识内容,同时也能够更加有效地激发出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们能够充分地学习到地理课本当中的知识内容,也能让学生们充分地了解到存在地理知识当中的兴趣内容。而对于刚刚步入到初中课堂的学生们,这些学生们的思维方式还不太成熟,导致学生们不能更加快速的融入到地理课堂当中,这样一来便会严重影响到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还会导致学生们出现厌学现象的发生。引入生活的思考,让学生感受到学以致用的好处,在生活中更好地学习,学习中更好地生活,在激发出学生们学习兴趣的同时,让学生们的思维方式以及文化素养都能够得到更好的提升。
        (四)利用“问题”,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经常会采用问题教学的形式来连接各个教学环节,这也是教学中的一种重要手段之一。而问题提出的时间以及问题的内容对于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只有有效的问题在合理的课堂时间中提出来才能够充分发挥出问题的价值和意义,从而提高课堂质量,达到教学目的。为此,要想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教师也可以利用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思维矛盾,从而促进学生辩证思维的养成。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辨析性问题,使学生把事物之间的差异和存在的联系进行有效的分析探究,从而提高对知识的理解。一般辨析性问题都会存在相似或相近的词语,如气候与气象,温度与湿度等。另外,教师还可以向学生提出归纳性问题。由于初中地理学科中,知识内容都较为分散,为了让学生在脑海中能够形成系统性的地理知识体系,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归纳性的地理问题,这对于学生的全面性思维能力的提高也起到了有效的促进作用,并且通过归纳性问题也会完善学生的辩证思维。
结束语
        总之,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深化地理知识解读,思维品质的提升,人地协调观念的构建以及实践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需要教师深入分析地理空间思维能力的类型,并结合地理学科中的空间元素进行构建,引导学生融入空间分析过程,并在分析与运用中实现综合锻炼。
参考文献
[1]张立峰,关洁,杨木易.初中生地理空间思维培养策略研究[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8(24):4-6.
[2]陈世琴.初中地理教学中地理实践力培养的探索[J].名师在线,2018(36):35-36.
[3]吴克明.初中地理教学开放性学习空间构建[J].名师在线,2018(36):48-49.
[4]常伍元.如何提高初中地理地图教学的有效性[J].甘肃教育,2018(24):71.
[5]杨红梅.初中地理教学中对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12):1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