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霞
四川省广元市零八一中学
摘要:课堂教学作为师生活动的中心环节和基本的组织形式,是学生获取知识、锻炼能力和提高各种技能的主要途径。那么,如何构建优质高效课堂是每位数学教师理应思考、探索的主要课题。学生不再是消极、被动的知识的接受者,不是程序化的机器,而应是主动、积极的知识的探索者、是课堂的主人。
关键词: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构建
在新课标理念下,必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的时间、空间、学习过程都还给学生,课堂教学不能再“涛声依旧”,教师应是课堂的组织者、引领者、参与者。评价一堂数学课是否高效,就要看能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认知需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各种能力的提高和发展。
应构建新型师生关系。作为师生间双向信息交流的教学活动,这种交流是以信任为基础,以情感为载体的师生间关系融洽,就会让学生感觉到课堂气氛轻松,不但教师乐意“教”,学生也乐意“学”,从而使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大大提高。教师要放下架子,既做关心学生的朋友,又做学生心灵、智慧的双重引路人。为此,教师应花更多的时间和学生进行情感交流,走进他们的学习和生活,让学生既“敬”你、又“怕”你,“敬”能达到爱屋及乌,“怕”能达到按要求完成你布置的学习任务。
应因势利导,抓住青少年特点。中学生精力充沛、接受新事物快、好奇心强,有强烈的“趋新”心理,有些学生对图形观察不到位,语言概括不全面。因此,教学中教师要予以适当的点拨,同时初中学生好动,注意力易分散,好奇心重,表现欲强,在教学中要抓住学生这一生理特点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其学习的主动性。同时,教学中尽可能让学生自主探究。充分利用一些好时机,恰当运用青少年对时尚追求、“追新”等特点,大力宣传和弘扬勇敢拼搏精神、为国争光精神,帮助他们摈弃狭隘自闭的思想。通过抓住这些青少年的特点,因势利导,学生对数学知识更乐于学习,也更容易接受和掌握。
应让学生经历一个“学习——思考——实践”循环反复的过程。同学们在课本上学到的知识都是前人总结出来的间接经验,我们必须把间接经验变成属于自己的直接经验才有用,而直接经验是无法取代的,如何把间接经验转化为直接经验,就要经历一个“学习——思考——实践”循环反复的过程,思考的过程是将他人的知识吸收内化的过程,是“反刍”的过程。对学生来说,最有效的学习方法就是做题,通过做题来检测知识与能力的掌握程度和理解程度,做题后,将已会的知识和能力储存起来,不会的或还没有完全掌握的知识再通过教材重新学习和思考。
那么,思考后就要实践,为什么有的同学“一看就会,一做就错”呢?其主要原因是懒得做题,缺乏实践这一环节。学习是“知不知”的问题,实践是“做不做”的问题。
应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数学因其本身的特殊性,让不少学生觉得它抽象难懂。要使学生产生学习动力,光讲大道理是远远不够的,关键是要想方设法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心理学告诉我们:学习兴趣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活动的心理因素,它是激发学生求知欲、探索欲的必要前提和主动学习的前导动力。大多数学生的数学成绩不好,乃是由于对数学缺乏兴趣所致。教师在教学中可根据教学内容,通过运用一些生动形象、直观有趣的教学手段,为学生创造运用数学的环境;引导学生动手参与,鼓励学生积极探讨。让课堂学习的每一个环节都能感受到学习步步为营的踏实,体会渐入佳境的喜悦,树立学习的信心。备课各环节,如情境创设应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相适应,造成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参与欲望,使学生迅速沉浸于自主探究、欲罢不能的境地;达标检测注重基础练习,让每个学生都能通过训练感受到学习渐入佳境的喜悦,题目设计应注意难度梯度,让每个学生都能通过训练真正领悟到快乐的学习境界,树立起学习的信心。
应让学生充分认识数学的应用价值。在当今这个充满挑战的时代,工业化要求不断改进产品的数量和质量,工作岗位也将较少体力劳动而更多脑力劳动,较少机械化更多电子化,较少例行公事更多随机应变,较少的稳定性和更多的易变性,这些都要求每个人为了生存而更多地思考,而且需要数学地思考。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学习数学可以培养、锻炼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按新课标的精神,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必要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技能、为学生将来谋生打下一定的基础。这足以说明,数学并非真像有些学生说的那样无用。教师要想方设法提高数学的魅力和趣味,加强学好数学结果的诱惑力。要帮助学生充分认识数学的重要性并讲深讲透,只有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掌握数学知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学生平时才会刻苦学习并保持持久的动力。
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数学是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而初中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还不发达,采取直观性教学是初中数学课堂取得高效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情境的创设让学生置身于逼真的生活情境或问题情境中,可以有效引发学生对问题的关注与兴趣。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是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点拨与引导者,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数学教学活动,激发学生探究数学问题的欲望,杜绝以教师的讲解代替学生思考的弊端。例如,在学习“平行线”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动手、测量等方式,来发现和归纳平行线的性质定理与判定定理。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的优势,通过视频播放生活中关于平行线的实例,如校园跑道、火车铁轨、单双杠、窗帘的拉杆等。通过视频播放让学生细致观察,教师加以引导,让学生对数学概念通过生活的实物加以理解,并自然引入平行线的概念。再如,教学“用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时,教师可以通过生活中学生常见的实物分配的应用问题,引导学生通过思考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并引导学生进行比较,让学生充分讨论,探究出化二元方程为一元方程的方法。创设情境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通过探究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为突破口,让学生在课堂上合作学习、积极探究,注重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展现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突破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同时,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科学、全面地评价,促进学生知识的内化,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