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德斌
云南省丽江市 华坪县中心人民小学 674800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就要扎实办好思政课,从理论武装、价值引领、实践养成等方面持续推进思政课守正创新、提质增效,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不仅关系党和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也关系整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和长远。那么如何在小学生中开展好立德树人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锤炼教师的品德
教书育人,以德为首。师德的好坏影响学生的发展。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生活态度都必然会影响到学生。师德决定着教师在教育工作中的思想教育、政治方向和教师在教书育人中所起作用的大小。教师一定要树立为教育事业献身的崇高理想,具有强烈的爱国热情,具有终身从教、不计得失的牺牲精神,要爱生如子,把对人才的培养化为自己的责任,并落实到教书育人的全过程,体现在认真执教,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校、热爱学生、热爱教育教学工作上。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高尚的师德素养对学生影响很大。教师的着装打扮要大方合体、符合身份。教师的言语要和蔼可亲,有亲和力,不得讽刺、辱骂学生。教师的表情要丰富多彩,微笑示人,鼓励学生;教师的动作要亲热,要平易近人,要有号召力、感染性。我们每个老师一定要注意,良好的师德表现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二.培养学生学会合作
从客观上看,世界各国的教育都在强调合作,人类今后所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复杂,要解决这些问题,光靠个人力量已很难实现。因此,必须重视培养小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而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缺少形成这种意识的氛围,而合作学习无疑是这种能力培养的最佳途径。社会越发展,人际交往的重要性就越明显。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增强了交往,形成了初步的社交能力,小组合作学习是同学之间互教互学、彼此交流知识的过程,也是互爱互助、相互沟通情感的过程。合作学习由于采用的是异质分组方式,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兴趣、知识面宽度都不一致,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间、师生间的互相启发、相互讨论,都会将另一些同学的思维导向一个新的领域,出现一些新的视角,提出一些值得争论的问题。合作学习将整个班级分为若干个小组,在问题的讨论与解决过程中,组与组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竞争。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竞争意识会逐渐增强。班级可以看作是社会一个小的缩影,在这个小社会中培养出的竞争意识,对学生们进入未来的大社会,无疑是大有裨益的。在低年级里开展合作学习,使儿童从小就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有助于因材施教,使教学过程成为一个认识的、交往的和审美的过程,从而真正实现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
三.培养学生文明礼貌习惯
文明礼仪是我国几千年的优秀传统,而现在的小学生很没有礼貌。笔者认为培养学生成材,要先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再培养做事,应该从最基本的抓起。培养学生使用文明礼貌语言,要求不说粗俗的话,日常用语包括“您好”“欢迎光临”“晚安”,“欢迎再来”“对不起”“没关系”“谢谢”“请”等。见了老师要主动问“老师好”、“老师再见”,同学之间做错了事要主动道歉;用了别人的直尺、钢笔等文具要道谢;当别人帮助了自己的时候要说“谢谢”。
与别人见面或分手时打招呼、握手;与别人交谈时,眼睛看着对方。要遵守公共秩序和社会公德,如爱护公共卫生,不随地吐痰,不乱扔纸屑果皮;穿着朴素大方整洁,头发干净整齐;不打架骂人;待人态度热情和蔼;遵守交通规则;乘车时主动购票,给老、幼、病、残、孕妇及师长让路让座,不争不抢座位;购物时按顺序;爱护公共设施、文物古迹;观看演出和比赛时,不起哄骚扰,做文明观众等。使小学生懂得一定的行为规范。例如亲友来访时,听到敲门声要说“请进”;见了亲友按称谓主动亲切问好;拿出茶点,给客人倒茶;热情地请客人吃,当大人谈话时,小孩不应随便插话;小客人来,应主动拿出玩具与小客人玩;共同进餐的人未完全入席前不得动餐具自己先吃;客人离开时要说“再见”,并欢迎客人再来。从小就培养学生的文明礼仪,做一个文明人。
四.培养学生学会感恩
俗话说“羔羊有跪乳之恩,乌鸦有反哺之义”。独生子女冷漠自私,他们只会理所当然地享受着父母老师的关爱,感恩意识淡薄,必须对小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利用升旗、黑板报、手抄报、广播等形式大力宣传,捕捉好人好事,及时进行表扬、报道,树立榜样,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培养感恩意识。以节日为契机,开展感恩教育。
利用“三?八”妇女节,让学生回家给妈妈洗一次脚,第二天到班上进行分享活动;“清明节”让学生动手制作小白花,进行扫墓活动,缅怀先烈,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感恩革命前辈;“五?一”劳动节开展我有一双勤劳的手的主题活动,让学生知道劳动可以创造一切,劳动最光荣,劳动最伟大,劳动者最美;“六?一”节开展“红心向党的文艺展演”,让小学生感受到党的阳光雨露;“七?一” 以“我们的节日?建党节”为主题的系列活动, 讴歌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百年奋斗历程,颂扬中国共产党的丰功伟绩,唱响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伟大祖国好的主旋律;“八?一”制作手抄报,增强学生的国防意识,提高学生的素质;“教师节”组织“我想对您说”的校园留言活动,同学们提前通过网络给老师们送上三个“一”:一段节日祝福;一份特色作业;一条教学建议。“9月30日纪念烈士日”,组织学生在网上进行为英烈献花活动,弘扬烈士精神,缅怀烈士功绩,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和社会主义道德风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庆节”组织 “祖国发展我成长”诗歌朗诵比赛,感受祖国取得的伟大成就,增加民族自豪感;“重阳节”组织演讲比赛,让学生感受“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意思。还让学生写感恩日记,例如:感谢老师为我批改作业,感谢妈妈为我准备的饭菜,感谢同学对我的帮助,感谢学校提供优美的环境……通过一系列活动的开展,对小学生渗透了感恩的教育。
五.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就是说习惯是可以决定一个人的命运的。你能不能担重任,会不会办事,能力如何,都跟习惯有关。小学阶段,重要的不是知识的学习,而是学习习惯的培养,良好的习惯利于为后继学习打好基础,为孩子的发展打好底色。笔者主要从学生的以下几种学习习惯入手:1. 提前预习的习惯。通过预习,可以缩短孩子在学习上的差距,使他在课堂上显得更自信,更有勇气,而且可以让孩子自己摸索出一条学习的路径,积累一些自学的方法。2.及时复习的习惯。人的记忆分三个阶段: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上课时认真听课就是把知识从人的大脑中由瞬时记忆变成短时记忆,及时复习可以使知识从短时记忆转化为长时记忆。3.经常阅读的习惯。家长和老师要尽可能提供一些适合孩子阅读的材料,如儿歌、童谣、童话、故事及浅显的五言古诗,也可以是歌曲的歌词、民歌、民谣和一些外国的优秀儿童作品、中国的《三字经》《弟子规》等。选文的篇幅宜短小、富有童趣,让“阅读”成为“悦读”。4.口语交际的习惯。老师与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要有“教育“的觉悟和意识,引导孩子用普通话交谈,说规范的语言,培养孩子准确把握语言的能力。5.学会倾听的习惯。听与说同样重要。说是表达自己,让别人明白;听是尊重别人,弄懂别人的意思。在“听”中学生能发现更多的问题,在“听”中能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强调学生“说”要大胆,“听”要专心,“请其他同学在听的时候,思考他说得怎么样?”“谁还有补充吗?”“谁还有更好的意见?”等。学生只有认真倾听别人的回答后,才能知道别人的观点,才不至于使自己的答案与别人雷同。6.善于提问的习惯。学问学问,既要学,又要问。启发鼓励孩子提出问题。对孩子的提问哪怕非常幼稚,也要给以鼓励,逐步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7.规范书写的习惯。尽管电脑日益普及,但硬笔书写仍是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传递信息和知识的技能,写一手好字或者写一手规范的汉字仍是一个优秀人才应具备的素质之一。8.使用工具书习惯。工具书和资料是不会说话的老师,指导学生多使用工具书和资料,好处很多,同时给学生做榜样,遇到生字、生词,请教不会说话的老师。9.制定计划习惯。学生能根据自己的情况制定计划,包括每天的时间安排、复习安排和双休日、寒暑假安排。同时督促学生严格执行计划。10.讲求效益的习惯。指导学生做到学习与玩耍要合理安排,该学时学,该玩时玩。明确学习内容的数量和质量要求,要有时间观念,做事不要拖拖拉拉,并且建立起评价机制,每次学习之后,让学生自我评价做得如何,使他们逐渐形成专时专用的习惯。
总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重大意义,是提高国民素质、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行动,是适应教育内涵发展、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全面提高育人水平,让每个学生都能成为有用之才。就应该发挥学校的主渠道作用,加强校园、社团、家庭、社会等阵地的统筹。让校园文化建设和社团组织活动密切联系,促进家校合作,广泛利用社会资源,科学设计和安排课内外、校内外活动,营造协调一致的良好育人环境。
参考文献:
1.申斌杰.农村小学生德育教育现状探析[J].时代农机,2018(02).
2.李转明.家校合作下的小学生德育途径研究[J].学周刊,2018(07).
3.周海伦.浅谈如何提升小学德育教育的实效性[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01).
4.徐忠宝.基于小学生德育现状的优化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