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提高农村初中语文教学成绩的有效途径

发表时间:2020/10/20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7月第18期   作者: 姜仁坤
[导读] 进入新时代,国家提倡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特别是国家义务教育和新课改
        姜仁坤
        云南省昭通市彝良县钟鸣镇中学  657608
        
        内容摘要:进入新时代,国家提倡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特别是国家义务教育和新课改的实施以来,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与城区学校相比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笔者从多年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总结,主要存在学生在小学的基础薄弱;教师的教学模式僵化死板,教学理念陈旧老套,教学方法笼统单一,对学生缺乏爱心、耐心、责任心等原因,导致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教学效率不高。
        关键词:书写 朗读 学习兴趣 阅读 写作
        随着国家义务教育和新课改的实施,农村初中语文教学成绩总是不尽人意,其原因主要有两点:第一,学生在小学的基础太差。第二,教师的教学模式僵化死板,教学理念陈旧老套,方法不当,效能低。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抓书写
        农村绝大部分的学生,书写习惯差,写字难看。从某种意义上讲,书写的好坏,决定着语文成绩的高低。因此,教师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1、教师要做好学生的典范,作为一名语文教师,首先应该有规范、工整的板书及良好的书写习惯。因为教师流利的书写,漂亮的字体,会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
        2、激发学生写字的兴趣。笔者在批改作业时,常用符号“A+优”, “A+良”来评定等级。“A”代表书写好,“优”代表作业效果佳。当学生看到“A”心里很高兴,并形成竞争局面。另外,每学期展示两次作业和优秀书法作品,让学生相互观摩,相互促进,激发兴趣。
        3、严格要求,坚持训练。把握好汉字的笔画、笔顺、间架结构。教师必须认真批改,耐心指导。长期良好的书写,能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陶怡高尚的情操;培养坚强的意志;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一手好字,有利于学生学习、升学、就业,甚至终身受益。
        二、抓朗读
        1、要有明确的目标。朗读不是有口无心地乱读,而是眼、耳、口、脑并用的综合性阅读,要把握好停顿、节奏、语气、语调、控制好语速,读出感情。教师要范读,教师抑扬顿挫,声情并茂的朗读是学生模仿的典范,对学生有极大的影响。
        2、要灵活多样。朗读有齐读,分角色朗读,师生共读,生生互读,在点评中朗读,特别强调词语的连贯。教师在课堂中根据不同的内容灵活选择。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总之,朗读能增强语感;能把握文章的内容;能准确理解文章的主旨;能受到美的熏陶;能感受文章的气势和韵味,促进记忆,启发顿悟,锻炼学生的口才。因此,我们千万不能忽视朗读这个关键的语文教学环节。
        三、抓基础
        1、注重拼音、字词。让学生对声母、韵母、声调、整体认读音节,及拼写规则有一个清楚的认识。正确区分四声、边音、鼻音、前鼻韵、后鼻韵。基本掌握二拼连读、三拼连读的拼写规则。课前预习,让学生把课后字词的音、意用工具书查出来,再要求他们经常朗读,培养他们的语感及识字能力。查找相关资料,了解作者的生平事迹和写作背景,积累文学常识。每讲完一篇文章,对学生进行字词听写,在这一点上,笔者采用了一个有效的办法来激励学生记忆。笔者把平时听写的成绩依次记录下来,与单元、期中、期末合算,平时听写在80-90之间的记“5”分;在90-100之间的记“8”分;满分的记“10”分,每次测试都加在总分上,学生看到分数高,兴趣特别浓厚,效果非常突出。当然,古诗词名句的默写,更不能忽视。
        2、作业设计。背诵古诗,以及现代文中精彩的语句。仿写,“如果我是阳光,我将照亮所有的黑暗。

     ,      ;      ;       。”这些句子,兼有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这种训练,既能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又能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探究,如《孔乙己》一文之后,笔者设计了一道题给学生,造成孔乙己悲剧的根源是什么?你是如何看待科举考试的?题目虽大,但学生乐意。教师为他们指明了探究方向,启迪了他们的智慧,激发了他们的想象力。
        四、激发学习兴趣
        新课标明确指出:教师要不断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自觉持久的热情。有了这种强烈的爱好和求知欲,才会在学习中产生良好的心理条件,推动学生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
        激趣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诸如,对学生自身的优点进行表扬,对学生作业中的优点加以肯定,对课文的分析理解,尊重学生的答案,把教学内容的选择权交给学生,通过班队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上课时安排他们做学习小组的组长,教师要成为学生的朋友,让学生感受到课堂的亲切和谐……
        五、指导学生阅读
        1、指导学生分类阅读。如写人物类的文章要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理解人物的品质。写景状物类的文章要学会抓总起句或总结句来读等。读写不分家,让学生边读边品,边练边悟,边悟边写。如读佳文后写读后感,熟悉文体,提高阅读能力。教师要关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脱离文本的学习得不到阅读应该得到的情感体验,得不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语文综合素养的真正能力。
        2、指导学生泛读-精读-研读。泛读是让学生读懂文章的大致内容;精读是让学生领悟文章的重点内容;研读是让学生模仿文章的材料组织方法进行写作。如《藤野先生》一文,首先让学生弄懂文章大致分为三部分:⑴见到先生前,⑵受先生教益,⑶对先生的怀念。其次让学生领悟本文的重点(第二部分)。最后研读让学生模仿本文,围绕中心人物的高贵品质安排材料的写法,写一篇文章。
        3、想象似阅读。读古文,诗词,让学生闭上眼睛,摇头晃脑的读,细嚼慢咽地品读,学生能在脑中感受多彩的画面,美妙的意境。在心中领悟孤独、悲伤、忧国忧民,淡泊名利……的情感。
        六、指导学生写作
        1、指导学生对人、事、景、物仔细观察,捕捉生活中最精彩的瞬间,动人的情节,感人的场面,流露出真挚的情感。如朱自清的《背影》一文中,“望父买橘”那段描写,真切动人,浓情毕现。
        2、培养学生快速作文,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思维能力。多模仿,培养好文风。多表扬多赞美,激发创作兴趣。多阅读,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说的就是书读得多,知识才厚实,写起文章来才能左右逢源。韩愈说:“学以为耕,文以为获”等,强调学生要熟读深思,融会贯通,积累材料,让它成为自己写作的“源头活水”。
        3、多改多练。事实证明,好文章是修改出来的,从字、词、句、段、到篇章结构,都需要一个反复修改、提炼、加工的过程,使文章渐趋完善。另外,要多写,时间久了,知识会遗忘,写作的热情和欲望会消减,写出来的文章自然就不能打动人,吸引人。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以上几点,是笔者多年来从事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的实践和总结,确实是行之有效的。但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任重而道远,还需要广大教师更新教学理念,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勤于实践,大胆创新,坚持不懈,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的明天,一定会更加辉煌、灿烂。
        参考文献:
        [1]赵倩.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N].发展导报,2018年
        [2]刘丽娟,王建敏,温占华,吐洪江《烛光:教育改革前沿》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2007.11第一版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