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炳杰
宁波市鄞州区实验小学教育集团 315191
一、合作时机的涵义
在教学活动中,“小组合作”学习已替代传统的灌输式学习,成为新一代学生学习科学的主流形式。几乎每堂课教师都会刻意设计“小组合作” 式的活动来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兴趣,形成浓厚的教学氛围,达成科学教学目标。
很多教师在设计合作学习时并没有真正思索过学生能否有效进行科学探究,而是随波逐流,为了合作而合作,仅仅追求一种形式。我认为,教师应抱严谨的态度,开展健康活泼、丰富多样的有效活动。学生个体能独立解决的要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学生个体不能解决的,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才更有意义和价值,更能激起学生群体合作热情。滥用合作方式,结果终将丧失学生学习兴趣。
二、合作时机的选择
合作学习活动作为一种研究形态,不能由始至终贯彻于整堂课的教学中,应与教师对知识的讲解、对实验活动的示范、对问题的概括等相结合。合作学习并非教学的辅助形式,而是一种探究的主流过程。不重视合作谋划仅仅想当然地“动辄合作”,“过过场”,达不到正常合作学习的效率,学习合作能力也会下降。我们认为根据科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合作时机,才能水到渠成,更好地发挥合作效益。
(一)正确把握合作时机
合作时机的安排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的效果。只有当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独立思考后,对教师提出的问题产生一定兴趣,又不能自己独立解决时才会产生相互交流、合作、解惑的欲望。学生如果没有合作的需要,就会对教师的合作要求产生抵触或厌烦心理。对学生是否有兴趣参与讨论,不注重观察合作时机终会适得其反。
。
1.明确合作目标
合作学习要有明确的目标与任务,让小组的每一位学生都体现出其自身的价值。就要要求教师在合作之前应给学生进行明确分工,让他们感觉到自己的重要性,并为解决小组问题而服务。当这些前提有保障时,才能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并以此来解决学生所面临的问题,发现更有研究价值的问题,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2.合作时机的类别
教师设计合作学习活动时,要根据教材的特点、教学目标和学生特有的心理特征与知识结构,来确定小组合作学习的最佳时机。根据合作时机展开,可分为“疑难”合作、“激趣” 合作、“实践”合作等进行科学探究。
(1)“疑难”合作
学生自主学习时会产生学习疑问,这时要先鼓励他们深入探究。疑问确实难以解决时再安排小组合作学习,利用团体力量进行问题探究。 如《像火箭那样启动小车》中,当教学进行到“在小车上安装气球,用气球里的气做动力推动小车,做一辆气球小车”时,教师可先鼓励学生认真读书,独立思考如果学生的回答不够全面分析得不够具体再开展讨论,通过学生做、想、讨论,新“产品”就慢慢出炉。有小组还会推翻原有想法,形成新方案。不仅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还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激趣”合作
合作学习可在激励学生学习兴趣时进行设计与实践。如《设计我们的赛车》一开始学生就有很高的学习兴趣,为了能让学生的积极性推向另一个高度。教师在设计赛车的环节中说:“通过学习已经了解赛车的一些基本原理,想不想成为一名优秀的赛车设计师?”学生赞同时,要对学生提出一些要求,明确设计任务、研究设计图,选好赛车的动力、材料、注意安全等。将课堂教学过程推向高潮。
(3)“实践”合作
科学教材中有一些课后延伸题、综合实践题和课前准备题等,教师在教学中可选择适当时机让学生进行合作研究。如《蔷薇花丛》在了解蔷薇花丛里的生物与生活方式中。教师在课前要给学生安排任务:“观察蔷薇花丛里的生物”。学生对教学内容有一定掌握时,再让学生“观察其生物生活方式”。引导学生如何分工,让学生学会观察,积极发现。学生通过简单汇报,分享观察成果,涌现团体自豪感。
(二)? 把握合作学习的时空
要提高合作学习效率,就要创造良好合作学习环境,营造合作学习氛围,留有适度的合作学习空间。
1.????? 有独立思考的空间
教师出示讨论问题后,要留给学生看题审题的空间,让学生看清题,明白题意,诱导学生联想、猜想,诱发学生思考问题,做好合作讨论的物质和心理准备。
2.????? 有合作研讨的空间
这一环节应发挥组长的职能,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合作实践。教师一开始就让学生明确讨论目的。学生开始讨论时,再提出对学生的合作学习要求是没意义的。教师只能参与某一小组的活动中,出现严重问题时及时给予诱导,解难释疑,把握航向,及时掌握第一手信息并进行调控,使小组合作严谨有序。
3.????? 组织交流的空间
各小组讨论后组长向全班同学汇报结果是教师的一贯做法,这时教师要给其他学生布置任务:要学生集中精力听,当他发言完毕后可大胆表达意见发表见解。当学生评价自己和他人时,教师应常用激励性语言:“别急,慢慢讲”,“见解真巧妙”等并留有充分的时间让他表述,让学生感受老师的信任和期望,增强学习自信心。
三、合作时机的创设
在教学过程中,好的合作时机教师不注意就不一定能察觉到。细致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善于分析学生的学习行为。有合作机会应让学生合作交流,没有合作机会时教师要创设合作时机。
(一)透彻理解教材
科学教材中短短几句话、几幅图片要上四十分钟的时间,怎么上?需要教师深入研读教材,在备课过程中抓住重点,围绕教学目标,把一个问题分解成几个有层次的问题,把教学难点解剖成几个环节来设计,合理有效地安排学生合作。如《一天的食物》一课,看似简单的两个活动,教师要理解教材安排目的,每个活动应设计怎样的一些问题,哪些可以让学生独立思考或小组合作来完成;合作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二)精心设计问题
问题设计在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简单的问题不能引起学生注意和思考,问题过难让学生觉得无从下手,失去信心与兴趣。教师在备课时必须从实际出发考虑自身的能力、学生的特点以及教学素材,合理设计问题。
可见,要想发挥每个学生的个性特长和团体力量,,关键之一是合理开展小组合作。根据学生的兴趣程度、对教学内容的了解、学生合作时间的长短、等,让他们相互学习、讨论、切磋、交流。更好地提高合作学习效率,使科学教学质量再上一个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