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瑶 李丹 刘文忠
第九师161团农业发展服务中心 新疆省塔城地区 834800
摘 要:腐蹄病也叫蹄间腐烂或趾间腐烂,秋季易发病,是羊、牛、猪、马都能够发生的一种传染病,羊腐蹄病有传染性和非传染性两类,是由坏死杆菌侵入羊蹄缝内,造成蹄质变软、烂伤流出脓性分泌物。其特征是局部组织发炎、坏死。因为病常侵害蹄部,因而称 “腐蹄病”。羊患病后生长不良、掉膘、羊毛质量受损、偶尔死亡,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从文献资料上看,各地兽医从业者都有不同的治疗方法,病羊的治愈率不错;对于未患病同群羊也有预防方法。我团兽医从业人员结合生产实践经验与国内业人员的经验教训,制定符合本团养殖户实际情况低成本的治疗与防治措施,从而达到降低养殖户损失的目的。我站把患腐蹄病病羊分为三个治疗组,每组各累计20只羊。在局部治疗时使用三种不同的方法进行创口处理方法,对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用硫酸铜和高锰酸钾共治疗患羊60例,治愈57例,治愈率达到95%。其中。用硫酸铜治疗20例,治愈19例,治愈率达95%;用高锰酸钾医治20例,治愈18例,治愈率达90%;用硫酸铜和高锰酸钾混合粉剂(1∶1)治疗20例,治愈20例,治愈率达100%。应用硫酸铜与高锰酸钾1∶1混合的粉剂治疗羊的腐蹄病,方法简便、用药少、见效快、疗程短、成本低,易于向广大农牧区和养殖户推广应用。
关键词:羊;腐蹄病;诊断;治疗
1前言
1.1 腐蹄病
腐蹄病也叫蹄间腐烂或趾间腐烂,秋季易发病,是羊、牛、猪、马都能够发生的一种传染病,羊腐蹄病有传染性和非传染性两类,是由坏死杆菌侵入羊蹄缝内,造成蹄质变软、烂伤流出脓性分泌物。其特征是局部 组织发炎、坏死。因为病常侵害蹄部,因而称 “腐蹄病”。羊患病后生长不良、掉膘、羊毛质量受损、偶尔死亡,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1.1.1 腐蹄病病原
山羊方面的报道,所有腐蹄病的病例都与感染结节梭形杆菌(fusiformisnodosus)有关。牧场的湿度与病的分布有很大关系,全世界的干旱地区很少发生。湿度的影响是能使蹄壳的角质软化,便于细菌的穿入,结节梭形杆菌可在受染羊的蹄壳上存在多年,这一点在该病的控制上非常重要。
在羊蹄之外的生存超不过10d,在土壤中也不能增殖。因此,唯一的长期传染源乃是患腐蹄病的羊。其次,涉及的病菌还有坏死梭形杆菌(fusiformisnecrophorus)和羊肢腐蚀螺旋体(spirochaetapenortha);大多数科学家认为,本病是由坏死梭形杆菌与结节梭菌共同起作用而引起的。
在未经治疗不当的病例,一些继发性细菌可以脓棒状杆菌,链球菌、葡萄球菌芪至大肠杆菌都可以侵入,而引起严重的灾难性的后果,并导致蛆的侵袭。[1]?
1.1.2 腐蹄病病因
本病常发生于低湿地带,多见于湿雨季节。细菌通过损伤的皮肤侵入机体。羊只长期拥挤,环境潮湿,相互践踏,都容易使蹄部受到损伤,给细菌的侵入造成有利条件。同时,日粮中钙、磷不平衡时引起的羊蹄部角质疏松,以及尖石、铁钉和玻璃碴等刺伤蹄部,均可使羊患腐蹄病。
1.1.2.1 饲养管理
主要是草料中钙、磷不平衡,致角质蹄疏松。蹄变形和不正;圈舍泥泞不清理,运动场泥泞,低洼沼泽放牧,蹄部经常为粪尿、泥浆侵泡,使局部组织软化感染;铁钉、石子、玻璃渣、枯草杆刺伤蹄部及蹄间软组织。
1.1.2.2 细菌感染
感染菌主要是节瘤拟杆菌和坏死杆菌,当羊的饲养管理不当,导致羊蹄部抵抗力下降,就容易被坏死杆菌感染。节瘤拟杆菌为腐蹄病的原发性病原菌,本菌引起的炎性损害作用很小,但它能产生强烈的蛋白酶,消化角质,使蹄的表面及基层受损,后在坏死杆菌等菌的协同作用下,导致蹄部损伤明显。[2]?
1.1.3 腐蹄病的临床症状
羊患病初期轻度跛行,多为一肢患病。随着疾病的发展,跛行变为严重。如果两前肢患病,病羊往往爬行;后肢患病时常见病肢伸到腹下。进行蹄部检查时,初期见蹄间隙、蹄匣和蹄冠红肿、发热,有疼痛反应,以后溃烂,挤压时有恶臭的脓液流出。更严重的病例,引起蹄部深层组织坏死,蹄匣脱落,病羊常跪下采食。有时在绵羊羔引起坏死性口炎,可见鼻、唇、舌、口腔甚至眼部发生结节、水疱,以后变成棕色痂块,有时由于脐带消毒不严,可以发生坏死性脐炎。在极少数情况下,可以引起肝炎或者阴唇炎。
[3]
1.2 腐蹄病研究目的和意义
腐蹄病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多集中在4-9月份。虽然发病的羊只死亡率较少,但致残者多失去营养价值,对团场和职工畜牧发展造成很大的损失。
从文献资料上看,各地兽医从业者都有不同的治疗方法,病羊的治愈率不错;对于未患病同群羊也有预防方法。我团兽医从业人员结合生产实践经验与国内业人员的经验教训,制定符合本团养殖户实际情况的低成本治疗与防治措施,从而达到降低养殖户损失的目的。
2 材料和方法
2.1 羊腐蹄病的诊断
2.1.1 材料
2.1.1.1 仪器与器材
盖玻片、载玻片、小勺、酒精灯、显微镜(1台)
2.1.1.2 试剂
革兰氏染液试剂盒。
2.1.2 方法
病羊发病初期患蹄不敢着地,行走呈跛行,蹄踵及蹄冠部发生热痛性肿胀,蹄甲增生性变形,手按患部疼痛、敏感。后逐渐形成溃疡、化脓,从患处流出恶臭的浓汁,可侵害蹄软骨、韧带、腱,严重的可发生蹄匣脱落,重症者有全身症状,如发热、厌食,进而发生脓毒败血症死亡。结合流行特点可判断为本病。
实验室检测时,可取坏死组织与健康组织交界处材料进行涂片,经过革兰氏染色法染色呈红色,可判断为阴性菌,根据外形对比常呈线状,有时呈珠状,无鞭毛,不能运动,不形成芽孢。可以判断为坏死杆菌引起的腐蹄病。
2.2 羊腐蹄病的治疗
2.2.1 材料
2.2.1.1 病畜
患腐蹄病病羊共三组,每组各累计20只羊。在局部治疗时使用三种不同的方法进行创口处理方法,对治疗效果进行对比。
2.2.2 治疗
2.2.2.1 局部治疗
(1) 硫酸铜处理法
将羊卧倒,患肢保定后,先用清水彻底清洗蹄周围污物,再用3%双氧水洗净患部,将坏死组织及脓汁清除;用40%硫酸铜溶液浴蹄,撒布硫酸铜粉。
(2) 高锰酸钾处理法
将羊卧倒,患肢保定后,先用清水彻底清洗蹄周围污物,再用3%双氧水洗净患部,将坏死组织及脓汁清除;用40%硫酸铜溶液浴蹄,撒布高锰酸钾粉。
2.2.2.2 全身治疗
(1) 成年羊用青霉素360万单位(160万单位牧王青霉素钠2瓶)、链霉素200万单位(100万单位牧王链霉素2瓶)混合肌注,每天两次,连用5-10天。
(2) 成年羊用先锋9号粉针1瓶(注射用混合复方青霉素钾 400万单位/瓶)肌注,每天二次,连用5-10天。
2.2.2.3 预防
根据“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原则,可采取以下预防措施:
(1) 及时清除圈舍中的粪便、烂草、污水等,保证圈舍的清洁卫生。
(2) 保持圈舍干燥,可用生石灰粉对圈舍地面、运动场定期消毒,养殖户尽量不到潮湿的草场放牧。
3 讨论与结论
(1)硫酸铜与渗出的组织液接触形成溶液,所产生的腐蚀作用,能破坏原有硬结组织,使其形成致密的痂皮并刺激肉芽增生,从而促进了伤口的愈合。
(2)高锰酸钾与渗出的组织液接触时,呈现药理作用,并在缓慢的氧化过程中,分离出原子氧有较强的杀菌作用。
参考文献
1.羊腐蹄病症状诊断与防治.养殖一点通,2013
2.王立东、吕淑红 羊腐蹄病的防治.草食动物,2013第12期
3.谭毅、张薇 羊腐蹄病临诊与综合防治.农家医院
作者简介:陈瑶(1989-),男,汉族,籍贯:河南,助理兽医师,大学专科,研究方向:畜牧兽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