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峰杰
河南中豫律师事务所 450000
摘要:城镇化概念以及相应研究在我国已经成为人们研究的热门课题之一,尤其是随着党中央、国务院对于城镇化发展过程中政策的倾斜,很多地方先后成立了多种新型化的城镇。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传统逻辑导引下的社会管理思维遭遇新的城镇化类型挑战,由此带来的政策制定、人口管理、机构设置等相应问题,势必会成为地方政府社会管理的一道难题。对于新型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如何破解和实施创新性的管理,是考验地方政府决策智慧的重要参考指标。我们以郑州市城镇化进程中社会管理创新为样本,尝试通过科学化的研究思路共有关部门决策参考。
关键词:城镇化 社会管理 社会创新 社会政策
一、新型城镇化的概念
城镇化是社群群体通过聚集密度的逐步强化延伸出来的社会经济学和社会管理学命题。人口学领域对于城镇化的定义是农村人口向城市人口的转移与集中带来人口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经济学对城镇化定义强调的是小农经济向工业性、规划化经济转化的过程。目前国内关于城镇化目前并没有标准的官方定义,结合十九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新提法新定位,我们认为城镇化应该主要包含以下内容:一是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之间的协调与互动。二是人口、经济、资源和环境相协调的绿色发展。三是不断构建与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布局紧密衔接的城市规划布局。四是实现农业转移人口有序市民化和公共服务协调发展。
二、郑州市新型城镇化发展过程中社会管理现状及主要矛盾分析
(一)社会结构层次稳定风险的总体判断
1、郑州市现阶段总体上和谐稳定。大多数居民认为郑州社会比较和谐,大多数居民认为郑州社会基本稳定。认为郑州目前非常稳定的达10.6%,认为比较稳定的达75.6%,两者合计占86.2%,认为不太稳定和不稳定的占13.8%。虽然大多数居民把基本稳定作为判断郑州社会形势的主要特征,但也看到了社会生活中大量存在的种种不稳定因素,认识到了不稳定的严峻形势,维护社会稳定是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的共同愿望。
2、对社会生活状况的乐观和忧虑情绪并存。
多数人感到今天的生活水平比以前提高,多数人对未来生活水平表示乐观,大多数人对社会阶层分化利益冲突充满忧虑。社会利益不平衡已成为共识。
(二)社会压力在增大,社会问题在增多
1、大多数居民生活水平达到宽裕,仍有部分群众生活困难。医疗、就业、收入分配和腐败成为最突出的社会问题。调查统计表明,社会问题综合排序前17位的依次为:看病难和看病贵,就业失业,收入差距过大和贫富分化,贪污腐败,养老保障,教育收费,住房价格过高,社会治安,城乡和社会差距,环境污染,社会风气,农民工受到不公平待遇,干群关系,司法不公,征地、拆迁补偿不公,卖淫嫖娼,劳资关系。
2、市民最主要的生活压力来自于收入、医疗、住房和子女教育。
调查统计表明,按照“压力指数”高低依次排序是:家庭收入低;医疗支出大;住房条件差;子女教育费用高;人情支出大;下岗失业或无固定收入;社会治安不好;赡养老人负担过重。需要指出的是,以上压力无不与人们能否安居乐业紧密相关,无不与整个国计民生紧密相关,无不与国家制度和政策紧密相关,无不与国家和谐稳定紧密相关。
(三)公平感、阶层认同感和矛盾冲突感明显增强
1、不公平感在城乡、地区和行业之间的表现最为明显。多数城乡居民对社会总体公平状况持肯定和基本肯定的态度,但人们对不同社会领域的公平性看法却有很大差异。被调查者认为很不公平和不大公平的7大领域依次是:城乡之间的待遇,不同地区与行业之间的待遇,干部提拔,养老等社会保障,财富与收入分配,工作与就业机会,公共医疗待遇。
2、五大社会矛盾纠纷冲突为市民知晓率和参与率最高。按照发生率的高低依次是:学校乱收费,环境污染影响居民生活,政府有关部门乱收费,下岗职工没有得到妥善安置,拖欠克扣工人工资以及超时劳动。
以上这些矛盾纠纷都与当事人的利益受到直接侵害有关,这些矛盾纠纷不是局部的、个别的和暂时的,而是更具有普遍性和持续性。而那些对广大居民没有利害冲突没有造成直接损害的社会问题,虽然社会知晓率最高,但参与率较低。这就给我们以启示:直接而具有普遍性的利益冲突是现阶段我国社会管理和社会稳定的主要挑战因素。
(四)社会价值观和道德取向多元化
物质利益成为普遍价值追求。社会影响力的主流媒体受到新的挑战。调查中发现,虽然政府新闻媒体仍有较高的社会信任,但不大信任和很不信任的占18.3%,谨慎的表示信任的只有57.2%,而对互联网的平均信任度指数高达57.3%,对小道消息的平均信任度指数达到40.8%,说明互联网和小道消息收到受众的普遍信任,这就意味着社会主流价值整合受到严重挑战。
三、郑州市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社会政策、社会管理的创新改进路径
为深入贯落实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若干意见》(国发〔2016〕8号)有序推进全市新型城镇化建设,为此我们提出如下建议以供决策参考:
(一)社会保障体制改革
1、加快推进社会保障制度城乡一体化。试点推进公费医疗制度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并轨,完成县区公费医疗制度改革。积极整合“新农合”、失业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推进城乡居民医疗保障制度一体化;
2、落实和推进新医改,巩固新农合发展成果。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大力推进全市医疗卫生体制机制改革。逐步提高新农合的筹资水平,逐步调整起付线、封顶线和报销比例,进一步减轻参合农民的费用负担。
(二)社会组织管理体系改革
1、试点建立完善政府购买服务机制。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都可以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让民间组织发挥作用。对当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迫切需要的工商经济、社会福利、公益慈善、社区等重点发展领域可优先试点推行。
2、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和完善监管措施。建议政府建立民间组织发展扶持资金体系;完善民间组织配套保障措施,在专职工作人员劳动人事制度、社会保障、职称评定、职业建设等方面有重大突破;建立由居民、企业、社会、政府参与的社会化评价体系。
3、发挥民间组织减压阀和稳定器的积极作用。建议政府和民间组织联手加快构建畅通有效的利益表达机制和交流协商机制,充分发挥民间组织的组织作用、参与作用、教育作用和调节作用。通过民间组织把某一阶层、某一方面的诉讼群体组织起来,通过解释、教育和引导,将分散的社会情绪加以化解;通过民间组织广泛参与政治活动和社会事务管理,促进民主管理和社会监督;通过民间组织的利益协商、民主表达、沟通思想,有效化解上访群众与政府的矛盾和冲突。
4、加快社区民间组织的发展。民间组织是基层社会管理的主体之一,也是基层社会管理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如何培育和管理社会组织,是深化基层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建议政府有关部门制定税收、财务、人事、工资、福利和劳动用工等方面的优惠政策,适当免税和减税,以鼓励民间组织投身于社会公益性、低偿性服务。
四、结语
传统的机构设置和功能配置已经不能提供无限制的服务。因此,在新型城镇化中,精简机构设置、调整智能安排,加快改革步伐。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社会的关系,充分尊重市场规律,约束和规范政府行为。既要发挥好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中政府本职工作的功能和作用,还要配合好市场经济这只无形的大手,充分发挥其他主体作用,运用科学施政的方略、科学布局,以城镇化发展促进社会政策、社会管理水平的提升,以社会管理、社会政策的制定为城镇化发展保驾护航,以期达到互利共赢的良好局面。
参考文献:
(1)肖瑞青;刘希庆;林琛;范文晶;雷蕾;万妍 核心城区逆城镇化背景下郊区小城镇城镇化发展路径研究——以北京市顺义区杨镇为例
北京城市学院学报 2020年01期
(2)杨慧;倪鹏飞 金融支持新型城镇化研究——基于协调发展的视角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5年01期
(3)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课题组;马晓河;黄汉权;罗松山;欧阳慧;相伟;胡拥军 迈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城镇化道路研究 经济研究参考 2013年25期
(4)王瑜、武继磊 京津冀协同发展视角下北京流动人口管理政策综述分析 人口与发展2015年第21卷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