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媛
大庆油田第一采油厂第七油矿 163000
摘要:储层在形成过程中,经常会受到构造作用、成岩作用和沉积环境作用而产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出现储层非均质性,其主要包括两个类型,第一种为储层宏观处于非均质性,主要由平面上的非均质和油层的垂向上形式构成,第二种为储层微观非均质性质,其主要指的是油层储层孔隙结果呈现的非均质特征。由于储层的非均质性会对油气藏中的油气采收率、水渗流、气渗流、油渗流产生影响,严重影响油田企业的经济效益,所以必须分析储层非均质性及其对油田注水开发的影响。
关键词:储层;非均质性;油田注水开发;影响
油气储层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导致渗透率及孔隙结构发生变化,储层非均质性主要包括夹层、储层所含油体性质、储层表面属性、储集层厚度和储集层岩性等内容,油气藏的开发效果与储层非均质性存在密切联系,且储层非均质性还会产生层间干扰,影响剩余油的分布,诱发单层突进现象,所以必须对储层的非均质性进行分析,优化油田注水开发效果。
一、储层非均质性
(一)微观结构非均质性
微观结构非均质性主要包括岩石表面性质、孔喉及孔隙结构的性质。分析储层物性,主要由渗透率和孔隙度两种内容组成,孔隙度的大小将对注入水的体积产生决定性作用,渗透率与非均质性的差异性对油体的流动能力和方向产生着影响,孔隙度对注入水体的大小发挥着决定性作用。孔喉结构中,死空隙的形成主要由于孔喉比增大而产生,究其原因,由于细微孔喉与空隙连接,一旦发生死空隙,将直接影响水驱采收率,比值越大,采收率越低。润湿性也会在一定程度对岩石孔隙中水的流动性产生影响,若是岩石处于水湿状态下,水极易对岩石表面的油产生驱替作用,以此提升驱油效果,若是油湿,则水的驱替作用会大大降低,水的驱替作用也会随之下降,降低驱油效率。
(二)层内非均质性
层内非均质性内容主要包括层内不连续夹层、粒度韵律性和渗透率的差异程度。层内不连续夹层主要由中、高水洗组成,由于水洗程度较高,其下部却并未进行水洗或者为低水洗,下部分水洗程度不足。粒度韵律性指的是处于单杀层内部的碎屑颗粒在垂向上的粒度大小变化,包括均质韵律、复合韵律和正反韵律四种。正韵律的油层上部分与下部分进行渗透率对比,下部分渗透率明显较低。所以油层上部分的吸水能力不足,下部分吸水效果显著,在进行油藏注水开发中,流体会向油层的下部分涌入,水流会逐渐向高渗透区域突进,中上部分注入水进入油层后会受到重力作用,不断下沉,增加了油层下部分的水洗强度,增加了油层剖面位置的水洗差异,影响油层动用程度,影响正韵律油层的开发效果,降低采收率。反韵律油层与正韵律油层的渗透率特征相反,其上部分和下部分的渗透率存在明显差异性,注水开发环节中,即使上部分的吸水量较大,也会由于注入水的重力作用产生下渗现象,导致下部油层水洗作用的加强,控制了上部油层的水洗速度,影响水推速度的提升,但是反韵律油层的水洗差异性较小,相对来水开采效果较高,具有较高的采收率。复合韵律油层存在水淹水洗特征,其性质与正反两种韵律油层的中间性质存在类似性,油层剖面的动用程度更优[1]。
(三)层间非均质性
同一含有层系内部,层间非均质性也就是砂层非均质性,层间非均质性会导致油层动用的差异性的增加,若是进行多层油田开采过程只能怪,开采效果会受到诸如水体在不通过油层中注入量和诸如速度的影响,直接对油田的采收率产生负面作用,油田采收率的下降程度可高达11%。在同一油井内进行采油干预,由于有层不同,产油量也存在对应的差异性,压力值相差较大,不同油层的渗透率不同,出油和吸水的情况相差较大,进行油层水线的推进方式存在差异性,极易出现注入水单层突进情况,必须合理进行注水层位的选择,不断进行注入体程度和波的增加,以促进水驱开发效果的优化[2]。
(四)平面非均质性
所谓平面非均质性,指的是储层砂体的规模、连续程度和形态结构,平面内砂体的渗透率和孔隙度的变化也属于其重要组成。平面非均质性对注入水体波及的平面及水体注入效率产生着重要影响,油田开采过程中,必须明确渗透率的方向,储层的等小渗透率会受到注水井与平面非均质性储层之间间距的影响,若是岩心的渗透率变异系数处于较小状态,说明孔喉道的均质性越好,此时单层突进现象越不明显,吼道可获得水驱效果,可见,岩心渗透率与驱油效率存在相关性,必须对井距和井网进行合理安排,以促进水驱动用效果的提升。
二、储层非均质性对油田注水开发的影响
(一)纵向非均质性
油层动用程度的不均匀属于非均质性的主要表现,多层合采干预过程中,油层动用及不动用情况较差,对油田采收率产生严重影响,在相同的注水压力作用下,注水井内不同层次的单位吸水能力各不相同,在不通过油层开展注水干预过程中,单位厚度的吸水能力也存在一定差异性,同一油井内部,油层间差异显著,出油和吸水较多的为优质油层,该油层内部的水线推进效率高,反之则为差油层,水线推进效率低[3]。受到纵向非均质性影响,注水开发中,单层突进情况时有发生,降低水驱系数及体积波,所以必须强化对非均质性的认识,合理进行注水层位的选择,促进水驱系数的提升,促进水驱采收率的增长。
(二)平面非均质性
若是油层的平面非均质性严重,则高低渗透区的采收率均比较高,储层内部的等效渗透率会受到注水井相对距离和平面非均质性储层的影响,岩心等效渗透率与岩心驱油效率存在相关性,分析平面非均质性,低渗透区域注水或者高渗透区域采油注水操作中,其等效渗透率均比较小,导致驱油效率也随之降低。岩心的渗透率变异系数比较小,可彰显岩心吼道均质性,此时的无水采收率比较。水突进现象不足,将直接导致大部分吼道受到水驱作用影响,促进岩心驱油效率的增长。通过对井网进行加密,可以对油藏的平面矛盾和层间矛盾进行解决。
(三)微观非均质性
孔隙结构的非均质性会对水驱驱油效率产生直接影响。驱油效率与退出效率呈正相关关系,油层孔道的非均质性表现越明显,水驱油的效果也越差,此外,岩石颗粒分选程度越差,粘土矿物会在粒间孔隙中填充,,储层的驱油效果也会受到负面影响。
(四)层内非均质性
油水运动状况及开发效果会受到层内非均质性影响,若是砂岩的成因类型相同,层内夹层发育情况会出现差异性,影响油井的开发效果,在厚油层之中,若是层内夹层数量较少或者没有,则其含水量较多,含有饱和度不足,若是层内夹层数量多,则含有饱和度较高。
三、结束语
由于油田的开发过程是动态过程,储层非均质性也呈现动态变化过程,为促进采收率的提升,可必须对储层非均质性及动态变化情况进行分析,以强化对非均质性的认知,分析非均质性对油田注水开发产生的影响,以此促进油田开发效率和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李明, 戚楠, 陈朝兵,等. 甘谷驿油田L2区特低渗储层非均质性及其对油层分布的影响[J].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2019, 009(002):1-6.
[2]涂畅, 曹聪. 安塞xx井区储层非均质性及其对剩余油分布的影响[J]. 云南化工, 2018, 45(09):155-156.
[3]何娟, 孙立春, 倪军娥,等. 伊拉克M油田Asmari组B段混积岩储层特征及储层非均质性对开发的影响[J]. 中国海上油气, 2018, 30(04):131-138.
作者简介:姓名:高媛,性别:女,民族:汉,籍贯:黑龙江省望奎县,出生年月:1991.4.24,文化程度:大学本科,研究方向:地质,自动化,采油,节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