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在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分析

发表时间:2020/10/20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0年6月17期   作者:徐艺轩
[导读]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在不断提升,
        徐艺轩
        中设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南通分公司,江苏 南通 226000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在不断提升,对居住环境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为了满足人们的居住要求,应该采取合理的设计方式,尤其要加强市政道路给排水的设计。合理的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可以保障人们的日常用水,也能避免城市积水,进而满足交通需求。本文就“海绵城市”在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进行了阐述和分析。
        关键词:海绵城市;市政道路;给排水
        在城市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居民生活用水和废水都需要通过给排水系统。随着城市交通规模的不断加大,城市内部硬化范围也日益加大,硬化处理过的路面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雨水的渗透,如果没有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会造成城市积水,不仅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不便,还会影响交通。所以,要运用海绵城市的设计理念,灵活的应对各种自然灾害,确保城市排水效果,并充分利用雨水资源。
        一、“海绵城市”在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意义
        所谓海绵城市,就是增加城市的“海绵”功能,使其可以在降雨的时候积蓄雨水,并根据需求释放积蓄的雨水,实现雨水的回收利用。在城市生态建设的过程中,水循环系统是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不仅可以满足人们的用水需求,还能确保城市中绿化植物的生长,只有保障水循环系统的合理性,才能确保城市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行[1]。在市政道路建设的过程中,要以满足人们的出行需求为基础,从延长道路使用寿命着手,重点强化路基、路面等部位,使道路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耐久性,即使车流量不断提升也能继续使用。
        在车流量不断增多的情况下,不仅道路质量问题会影响人们的正常出行,路面积水也会影响交通通行。一方面,路面积水会浸泡路面和路基,进而影响道路使用寿命。另一方面,路面积水会影响正常行车,带来许多安全隐患。所以,城市建设过程中一定要做好给排水系统设计。海绵城市理念下,给排水系统得到了科学的设计和优化,不仅可以合理采集多余雨水,还具有净化、储存等功能,具有防雨、防洪的效果,也能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在解决了排水问题的同时,也满足了节能环保的要求,可以促进城市的持续发展和建设。所以,在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的过程中,可以采用“海绵城市”的设计理念。
        二、“海绵城市”在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原则
        (一)尊重自然
        海绵城市以尊重和保护自然为基础原则,要遵循自然生态的发展规律,采取生态化的给排水设计方案。将自然途径和人工措施结合在一起,既要保障排水防涝的效果,还要尽可能的积存雨水,做好雨水的净化处理,最大限度的利用雨水资源,同时保护生态环境。在“海绵城市”的理念下,给排水系统的设计并不是完全否定原本的设计内容,而是对传统给排水系统进行优化处理,从“减负”和补充两个方面入手,使城市本身的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2]。在实际建设的过程中,应该对地表和地下水进行统筹兼顾,做好给水、排水等循环系统的建设和运用,从长期使用的角度考虑,对自然环境和生态资源进行充分合理的利用,确保配置的科学有效,从而促进城市的持续发展。
        (二)防涝原则
        现如今,城市中的高层建筑在不断增多,地下空间被大范围的开发和利用,绿化空间逐渐减少。针对这种情况,在海绵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应该坚持防洪防涝的原则,既要强化给排水的效果,还要强化收水能力,在收集雨水的同时,也要对雨水进行净化处理,充分利用各类水资源,使降雨可以就地消纳和利用,避免雨水在道路上积蓄,进而延长路使用寿命和正常的交通出行。目前,我国海绵城市建设的核心目标就是实现70%雨水的就地消纳,增加雨水的利用率,解决环境、资源、交通等多方面的问题。


        (三)个性化原则
        我国疆域辽阔,不同区域的城市环境、气候、水文等条件各不相同,在实际建设的过程中,应该坚持个性化的原则,采取符合实际情况的设计方案,可以借鉴成功城市的经验,但不能完全照搬,要做到因地制宜。在实际设计的过程中,要根据防洪防涝的目标强化排水、渗水的能力,然后增加净水、收集等功能,不仅要参考道路交通的实际情况,还要分析城市降雨的特点,做到环境、交通、设施之间的有效融合,使每个组成部分都能充分发挥作用,促进城市健康高效的运作,满足现代居民的需求。
        三、“海绵城市”在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方式
        (一)车行道和人行道设计
        现如今,由于城市中的道路普遍采用硬化路面,所以渗水能力较差,经常会出现路面积水的情况,导致路面湿滑,影响交通行驶安全。不仅如此,在影响路面渗水的同时,地下水的正常补给也会受到影响,进而导致城市出现热岛效应。在海绵城市的理念下,要增强人行道和车行道的渗水能力,采用透水性路面,解决上述各个问题。例如,在车行道设计的过程中,采用分层设计的方式,最上层采用沥青混凝土结构,中层、下层和基层则采用透水性结构,促进路面渗水能力的提升。同时,加强对横坡、纵坡坡度的把控,在降低路面积水问题的同时,也可以满足收集雨水的要求。在非机动车道,可以采用透水混凝土,人行道则采用透水砖铺装,降低综合径流系数,提升高污染物消减率[3]。透水铺装通常要在中间留比较大的空隙,面层采用渗透性较强的混凝土块或砖块等材料,下方则采用渗透性和承载能力都比较强的砂砾和级配碎石,保障渗水效果的同时,也能确保路面的稳定性。
        (二)绿化带排水设计
        城市绿化带设计是城市建设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在海绵城市设计理念的应用下,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设计:首先,优化绿化带高度。将传统绿化带高度进行调整,使其降低到路面下方15-20cm的位置,绿化带周围还要设置均匀分布的雨水口,设置高度应该超过绿化带种植土的高度,同时低于路面高度,确保雨水收集的效果;其次,过滤地面雨水。在设计的过程中,可以将种植土铺设在绿化带范围内,然后将砾石、砂石层铺设在种植土上方,最后安装渗透管。采用这种设计方式,可以在保障雨水渗透的同时,实现雨水的过滤,使清洁后的雨水得到有效的利用。
        (三)附属设施设计
        城市给排水的附属设施有很多,包括路肩边沟、路缘石等等。在海绵城市设计理念应用之后,改变了传统的附属设施设计方式。在路肩边沟设计的过程中,可以在原本的路肩边沟的基础上增设植草沟,这样不仅可以解决混凝土材料透水性不足的问题,还能增加绿化带的美观性;在路缘石设计方面,首先要明确路缘石的种类,然后根据具体的建设特点采取不同的设计方式。侧石比四周地表要高,所以雨水会直接流向雨水口,并不能进入绿化带。对此,可以增加路缘石渗透性,采用间隔式侧石,使雨水可以正常通行。平石则与四周地表高度相同,为了避免出现雨水积聚的情况,可以引导雨水进入绿化带或从雨水口中排走。具体的设计方式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坚持个性化的原则,确保设计效果。
        结语:
        综上所述,在城市道路给排水设计的过程中,可以运用“海绵城市”的设计理念,增强道路的排水、渗水效果,同时增加净化、循环等功能,充分利用雨水资源,解决雨水积聚的问题,确保人们的出行安全,并且满足居民的用水需求。
        参考文献:
        [1]徐明松."海绵城市"在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J].建筑·建材·装饰,2018,000(014):112,122.
        [2]邓成宪.海绵城市在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剖析[J].中国标准化,2019,000(008):103-104.
        [3]宋旭升,王辉霞."海绵城市"在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18,v.36;No.380(07):134-13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