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机械播种与肥水管理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发表时间:2020/10/20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0年6月17期   作者:刘左芬
[导读] 本文对免耕机械化播种技术进行分析,并讨论肥水管理技术,
        刘左芬
        云南省曲靖市师宗县竹基镇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  云南师宗  655700

        摘要:本文对免耕机械化播种技术进行分析,并讨论肥水管理技术,最后分析高产栽培技术下的病虫草害防治,希望通过机械化的种植方式可以显著提升种植效益,促进农民收入的增加。
        关键词:玉米;机械播种;肥水管理;栽培技术

        玉米是我县主要的粮食作物,不仅可以满足人们的日常饮食需要,同时也是主要的动物饲料,在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粮食供求关系变化较大,通过利用高产栽培技术可以提升玉米的产量和品质,对于保障我县粮食安全有积极意义。
一、免耕机械化播种技术
        首先,选种过程。在玉米种子的选择上,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避免采取越区种植的方法,否则会出现病虫害的问题。在玉米品种选择上,以产量大、适应性强、脱水快的品种为主,还需要考虑到种子的重量、纯度、出芽率,也需对晒种、包衣加以关注。在选种过程上,主要是利用穗选和粒选两个方法。在利用穗选这种方法的过程中要做到精挑细选,如果存在病虫害情况或者出现破损要剔除,最大程度保留优质的玉米种子;粒选主要是严格挑选玉米粒,要求农民认真分析种子的饱满程度、大小。
        其次,种植密度和播种密度。在种植密度的控制上,关键在于进行品种的选择,一般要求每亩产量达到550-600千克,所以将密度控制在每亩4000-4500株,通过密度的合理控制,可以实现玉米种植产量的增加。在播种深度的控制上,一般为35厘米,在播种后需要覆土踏实,要求播种不能过深,否则会导致出苗较晚、出苗率降低[1]。
        再次,播种量与播种机行进速度控制。在机械化播种模式下,一般每亩播种2.2-2.5千克,如果采用单粒播种的器械需要增加播种量。种子距离22-25厘米为宜,可以避免墒情等因素导致缺苗问题。在播种机行进速度上采用机械化播种要求机械速度平均,一般为每小时行进4公里。
        第四,浇蒙头水。在玉米播种和覆土的过程中,如果播种深浅不一或者覆土不密实,尤其是在单粒播种的情况下会严重影响出苗,这时需要农民浇蒙头水,以此促进种子发芽。在玉米播种环节要保证播种质量,不仅要考虑到玉米品种、气候条件还要考虑到影响播种的各种因素,比如早熟品种可以加大种植密度。此外,灌水条件也会对玉米的种植产生影响,如果地块缺水严重,需要降低种植密度。
        第五,合理调整播种机。在机械化作业之前,需要根据不同区域土壤类型选择好相关机械,要求农民在使用播种机的过程中严格阅读操作说明,对播种机进行有效调试,比如操作前要将液压手柄放到浮动位置,然后仔细检查设备的工作状态[2]。
        最后,试播与田间播种操作。采取该方法可以让播种深度更加统一,保证排种的均衡性,农民需要对株距和行距进行分析,以此达到工艺要求,一旦不满足相关参数要求需及时调整。在田间播种操作中利用免耕播种机需要确保机具处于匀速前进状态,如果在播种机运行期间存在故障问题,要及时检查和排除故障问题,确保播种质量。在利用免耕播种机播种后,还需要定期对苗情观察,如果发现出苗不均匀,或者断陇问题要及时补苗。
二、肥水管理技术
        玉米对水和肥料的需求在拔节期到孕穗期十分显著,会对玉米的产量产生严重影响,该阶段需要加强施肥管理工作,补充水分。一般需要在拔节期首次灌水,在抽穗期进行第2次灌水,如果期间降雨较多可以省去灌水环节;如果天气持续干旱,需要加强水分和肥料补充。


        首先,苗期、拔节期的管理。玉米幼苗生长出5片叶时,需要进行一次性定苗,如果地块存在严重病害,为了保全幼苗需要合理增加幼苗的密度,保证植株的品质,一般来说离少苗位置50厘米一侧要留出双株苗,在少苗位置100厘米以上两侧流出双株苗。在苗期的施肥中,拔节期需要每亩施加15千克尿素、40千克过磷酸钙或者配比氮磷钾15:10:10。苗期蹲苗需要考虑到降水情况,如果天气不干旱可以不浇水,要求土壤田间的水量达到60%。
        其次。拔节期、抽穗期管理。在该阶段的肥水管理中,玉米播种45天之后是追肥的关键阶段,要求每亩施加20-25千克尿素。抽穗期是玉米蓄水量最多的阶段,所以需要农民及时浇水,保证土壤具有一定水分[3]。
        再次,开花期、成熟期管理。在该阶段的肥水管理中,需要农民重视防旱除涝,保证土壤适宜的含水量,如果土壤脱肥,需要每亩施加尿素10千克。
        最后,玉米拔节孕穗期管理。在该阶段,玉米处于旺盛生长阶段。根、茎、叶的生长速度加快,玉米穗分化明显。该阶段由于气温升高,使得蒸腾作用明显,因此对水分需求较大。尤其是抽穗前半个月,如果水分供应不足会导致小花数量减少,影响最终的产量。
        最后,灌浆成熟期管理。在该阶段同样需要进行水分的补充,可以将积累的营养物质传输到玉米籽粒当中。完成灌浆之后,玉米迅速进入成熟阶段,细胞分裂开始减弱,进入到干燥脱水阶段,不过整体上依然需要4%-10%的水分维持生命体征。
三、高产栽培技术下的病虫草害防治
        在玉米的生长期间,由于自然条件的变化以及不合理的种植模式会出现病虫害问题,该问题出现会不同程度的影响玉米生长,甚至会严重的影响玉米产量与农民收益,为此需要采取科学的防治方法,具体说来:
        首先,常见玉米病害的防治措施。大斑病、小斑病、纹枯病以及黑粉病是玉米种植中的主要病害,以黑粉病为例,这种病害发病率较高,可出现在玉米生长的各个阶段,尤其是在抽穗期常见,发病初期在表面会形成薄膜,之后会逐渐形成黑粉,然后扩散,对玉米生长造成不利影响。导致这种病害出现的一个因素是化肥使用过量,所以需要在化肥使用上加以重视,并且要做好种子管理,全面清理发病的植株,还要对土地合理翻耕,配合使用粉锈宁乳油。在叶斑病的防治中,可以使用多菌灵(50%)配置成800倍液、甲基托布津(70%)配置成500倍液,代森锰锌500倍液、百菌清(75%)500-800倍液,任选其一,使用方法为每天在叶面喷施2-3次,间隔7-10天再次喷药,对玉米果穗腐病也可以起到良好防治效果[4]。
        其次,常见玉米虫害的防治措施。蓟马、黏虫、玉米螟、蚜虫和红蜘蛛是玉米种植中的常见虫害,以玉米螟虫为例,这种害虫对玉米幼苗的破坏最大,比如大喇叭口期对玉米的雄蕊以及玉米粒啃食,在防治的过程中需要在越冬之前进行田地管理,可以使用药物化学防治,主要药物为甲基托布津或者抗蚜威,也可以借助赤眼蜂进行生物防治,对于物理防治来说,主要是频振式杀虫灯诱杀。
结束语:
        综上所述,玉米是我县主要的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在种植过程中目前主要推广机械化播种以及肥水管理,以此显著提升种植效率,节约人工成本,避免延误农时。在利用机械播种以及肥水管理技术的过程中,也需要考虑到环境保护问题,以此实现我县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闫月娥,左春光,卢佳美.玉米新品种高锐思4601 黄淮海夏播高产栽培及机收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2019,(11):256-257.
[2]韦海斌,思飞.榆阳区北部草滩区春玉米绿色密植高产高效 机械化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2019,(10):45-46.
[3]曹维山,周辉.安农105玉米新品种高产栽培及机械化收获技术[J].园艺与种苗,2019,39(8):51-53.
[4]于洪志.凌源市机收玉米膜下滴灌全程机械化高产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2019,(7):216-2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