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峰凯
山西财经大学
摘要:本研究基于人力资本理论,探讨了大学生人力资本对于其创业能力的影响,尤其是资质过剩感知过剩的调节作用。本研究通过文献回顾和理论推导,得出四个命题:大学生的人力资本越高,其拥有的创业能力越强;大学生人力资本越高,其创业意愿越强烈;大学生的创业意愿越强烈,其创业能力越高;资质过剩感知正向调节人力资本和创业意愿的关系,当资质过剩感知较高时,大学生人力资本和创业意愿的正向关系会得到强化,反之,大学生人力资本和创业意愿的正向关系会被削弱。研究结论为大学生创业和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提供了新思路和方向。
关键词:人力资本;大学生创业;创业意愿;创业能力;资质过剩感知
1引言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我国社会结构和就业结构发生深刻变化的背景下,大学生创业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和普通创业者相比,大学生创业群体的资金、信息、经验的约束更加突出。人力资本是大学生知识、技能、能力等方面的有效载体,可以弥补大学生创业中资源和经验能力以及社会资本方面的不足。换言之,大学生创业的资源获取和经验支持内化与其人力资本。因此,将人力资本引入到大学生创业的研究中,考察人力资本对大学生创业的影响和作用机制,有利于深入认识大学生创业问题,也是促进大学生创业的有效途径。
2文献综述
2.1人力资本和创业能力
人力资本(human Capital),亦称“非物质资本”。与“物质资本”相对,人力资本是体凝结劳动者身上的资本。如劳动者的知识技能、文化技术水平与健康状况等。其主要特点在于它与人身自由联系在一起,不随产品的出卖而转移。通过人力投资形成。主要包括:(1)用于教育的支出;(2)用于卫生保健的支出;(3) 用于劳动力国内流动的支出;(4)用于移民入境的支出。其中最重要的是教育支出,教育支出形成教育资本。通过教育可以提高劳动力的质量、劳动者的工作能力和技术水平,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其增长,特别是教育支出的增长是经济增长的源泉之一。所以本研究主要是探究大学生通过教育的投资形成的人力资本对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影响。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我国大学生参与创业的比例仍然较低,且成功率也偏低,一个主要原因在于大学生创业能力不足。大学生创业能力是能够促使大学生开展创业活动、且具有很强实践性的综合能力,具体包括机会识别能力、学习能力、领导决策能力、市场洞悉能力、风险承担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信息获取能力、社交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适应能力等。由于以往学者发现创业能力可以通过学习获得,所以本研究认为大学生通过教育投资等途径可以塑造其人力资本,从而提高其创业能力。
命题1:大学生的人力资本越高,其拥有的创业能力越强。
2.2创业意愿的中介作用
作为创业行为的有效预测指标之一,创业意愿是个体对其所创建企业的承诺度。创业意愿是潜在创业者对从事创业活动与否的一种主观态度,是人们具有类似于创业者特质的程度以及人们对创业的态度、能力的一般描述。认知理论认为创业认知是判别创业者与非创业者的重要要素,是创业意愿的关键前置变量,而现有研究主要从创业自我效能和创业风险感知两个角度分析研究创业认知对创业意愿的作用,认为个体对自我能力的认知状况会影响创业意愿的强度。
本研究从人力资本的角度出发,通过分析大学生人力资本与创业意愿和创业能力之间的关系,提出大学生创业意愿对大学生人力资本对创业能力促进作用中具有中介效应的命题,认为大学生的创业意愿对人力资本和大学生创业能力具有中介作用。
命题2:大学生人力资本越高,其创业意愿越强烈。
命题3:大学生的创业意愿越强烈,其创业能力越高。
2.3资质过剩感知
关于资质过剩对工作绩效的影响,刘金菊、孙健敏(2014)等研究显示资质过剩对任务绩效无显著影响,对组织公民行为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领导者-成员交换关系和个性化契约对以上关系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赵卫红(2016)等研究表明过度胜任感能显著正向影响创新绩效,地位与独立价值观在过度胜任感与创新绩效关系间发挥调节作用。陈颖媛(2017)等指出员工的资质过剩感对其组织公民行为具有显著的消极作用,工作愤怒在资质过剩感与员工组织公民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然而,现有研究还没有探讨资质过剩在大学生创业能力和人力资本之间关系起到的作用。但是,大学生的资质过剩感知过高会强化他们对于自身能力的认识,使得大学生认为自己的工作能力已经可以胜任甚至超越当前的工作要求,这会使他们认为自己足够有能力进行创业。因此,提出命题:
命题4:资质过剩感知正向调节人力资本和创业意愿的关系,当资质过剩感知较高时,大学生人力资本和创业意愿的正向关系会得到强化,反之,大学生人力资本和创业意愿的正向关系会被削弱。
3结论
根据激励理论得知,人的需求产生动机,从而由动机产生行为。对大学生创业而言,更多是处于创业思考阶段和初步的创业准备阶段,真正开始创业或已经创建企业的寥寥无几。凝结在大学生身上的人力资本能否通过创业的路径得以应用需要结合创业能力进行研究。因此,本研究选择从创业能力和创业意愿的角度分析大学生的创业问题,探究人力资本和大学生创业能力和创业意愿的关系,为现有探讨大学生创业问题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同时,也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理论指导。
从社会就业问题的角度来看,基于国内劳动力市场面临的不确定性环境,如何提升大学生创业能力对于大学生能否取得长远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同时也呼应了国家“创新创业”的政策。本研究需要从人力资本的影响要素出发,了解不同大学生成员需求与动机,探索高效的大学生人力资本投资机制,在实现大学生创业能力提升的同时,降低大学生内部存在的不利于大学生创业能力发展的因素,从而,通过人力资本投资的方式锻造大学生应对创业环境不确定性风险的能力。
从大学生成员角度来看,新时代的大学生出生在一个经济快速发展、物质基础丰富的年代,从进入大学开始新时代大学生一直在积极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工作风格和成长模式,以期获得快速成长与发展。因此,本研究的结论将有助于学者与社会投资者以及新时代大学生在择业、创业以及人力资本投资上有新的认识和了解。
在知识经济和新时代背景下,我国几乎所有的大学生都面临着就业难、就业压力大、工作压力大等充满不确定性的动态环境,大学生创业成为当代大学生解决就业问题的一大路径。因此,如何激发大学生的创业意愿,如何正确利用当代大学生的人力资本,以激活大学生创业能力成为大学生创业“潮流”的关键。因此,本研究的重点是要厘清大学生创业者人力资本生成的内涵,进一步探索由于大学生创业意愿所导致的对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影响,以及大学生资质过剩感知在合理化增强和利用大学生创业意愿的调节作用。希望通过本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对新时代大学生创业能力提升问题给出合理化建议。
作者简介:岳峰凯(1995—),男,汉族,山西省平定人,管理学硕士,单位:山西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研究方向: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