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李锟
海门市政务服务代办中心
摘要:在我国目前的建设项目环评审批中依旧存在着许多的自由裁量权异化问题。而建设项目在环评审批中的自由裁量权异化问题主要体现在环评审批的异化分类管理、环评分级审批权的异化、环评文件评估的异化、环评审批时间和权力的异化、环评补充审批的异化和环评信息披露的异化。在对建设项目进行环评审批过程中,建设项目实质上就是对利益分配的过程,自由裁量权异化其实就是利益分配这之间博弈的结果。完善环评审批中的自由裁量权异化的现状。就成了重中之重,本文主要分析建设项目在环评审批中产生的自由裁量权异化问题。以供参考。
关键词:建设;环评审批;自由裁量权异化
引言: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不仅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许多不便以外,也导致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大大下降。导致产生环境污染的因素也有很多,从根本上讲,导致这样的现象发生,环保部门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环保部门最重要的权利便是环境影响评价(环评),一旦建设项目环评不合格,其他的任何手续都办不了。”而2005年的环评风暴也将环评中的违法情况完全被大众所知并关注。
一、我国建设项目在环评审批中的流程
在我国,建设企业要想项目开工建设,就一定要取得当地环保部门的同意。首先,建设企业需要委托环评机构编写环境影响报告表例如图1所示。接受委托的环评机构必须具有同等资质,并具有我国国务院环境保护部颁发的资质证书,否则不能进行任何与环评有关的业务。随后建设单位再将环评报告送交给所在城市的环保部门进行审核[1]。
图1环境影响报告表
二、建设项目环评审批中自由裁量权异化的原因
实际上,建设项目的评价过程是一个多方面的利益分配过程。这是一个关乎所有联系者之间争夺利益的过程。自由裁量权的异化可以说是所有利益相关者所争夺的最终结果[2]。
(一)地方政府与环保部门的博弈
地方政府和环保部门都以为自己是理性的经济所有者,所有的信息都应该是双向的,双方都在玩一场完全静态的信息博弈。环境保护部门负有环境保护的职责,
拥有独立审批的权力,当地政府对此有两种战略:强干预与弱干预。而环保部也有两种战略:高强度审批与弱强度审批。
(二)建设单位与环保部门的博弈
假设建筑公司和环保部门均认为自己是理性的经济所有者,为了获得项目的顺利决策,建筑企业在提交申请文件时会弄虚作假或操作,建筑企业往往隐瞒不利于本身。例如,降低项目的风险和夸大对你有好处的信息。
(三)公众与环保部门的博弈
公众和环保部门的博弈主要表现为信息是否公开、信息是否真实有效,信息公开是公众参与环境评价的主要依据。如果信息在公众与环保部门之间没有形成信息的对称性,尽管环境保护部没有任何公开的信息,但处于这样的状况下,将信息显示出来却和群众的权益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尽管我国没有在相关的行政规范中对环境评价信息公开作出明确规定,但我国居民依旧享有知情权。当下,信息公开已经逐渐被不法人员逐渐异化为权力。如果环保部门公开信息,就会干预到垄断经营的利益。不管怎样说,工作也比许多规定要少。
三、环评审批中自由裁量权异化的对策分析
(一)建立规范的环评审批制度
如今,我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审核之所以还有大量的自由裁量权异化的行为,主要是因为没有针对性的程序法可以依靠。而大部分西方国家的行政审批体系大多是根据行政秩序法制定的。例如:德国的行政审批体系就是根据《联邦德国行政程序法》、 《联邦德国行政法院法》以及 《联邦德国行政执行法》等相关法律来进行总结得出的。它包括了许多行政裁量并提供了一部分的裁量标准,行政机关并以此来作为标准以及裁量[3]。
(二)完善信息公开机制
将信息公开是保障群众的知情权与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的前提。我国于2013年11月由环保部颁发《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政府信息公开指南 (试行)》、群众反馈建议、环保部门受理情况、审批情况等都被受理在环保部门“主动披露”的内容里。改善信息披露体系,最根本的目的就是降低建设项目在环评时出现人为造假和行政人员过多干预,尽量避免工作人员对工作不积极,对规范建设项目环评审批具有重要意义。
(三)建立科学的人事考核制度
各个城市环保部门在进行环评审批时往往会做出一些自由裁量权异化的行为,其中最为严重的就是地方领导人员的行政干涉,在大多数实际情况下,地方领导人员掌握着“生死权”,环保部门必须服从领导人员的安排。领导对下级的考核基本都是建立在GDP的追求上,下属往往把领导制定的考核和晋升制度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因此,应建立科学的人事考核制定,改善传统的只以经济为考核准则的人事制度,将环境保护绩效或相关环境指标纳入考核体系中。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在建设项目环评审批中依旧存在着许多的自由裁量权异化问题。完善建设项目环评审批中存在的自由裁量权异化问题可以有效改善人民的环境污染问题,对于我国的经济建设以及环境改善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朱然.建设项目环评审批中自由裁量权异化问题研究[J].江汉论坛,2015(02):142-144.
[2]叶胜林.论我国建设项目环评文件的审批[J].上海交通大学, 2008:35-36.
[3]潘磊.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审批前置[J].上海交通大学,2013: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