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切口同轴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治疗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疗效对比

发表时间:2020/10/20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7月14期   作者:胡美霞1 梁晟崎2 杨帆3
[导读] 分析探讨在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治疗过程中采用不同切口同轴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取得的临床效果。

胡美霞1 梁晟崎2 杨帆3
(1贵港爱尔眼科医院;广西贵港537100;2广西医大晶亮眼科医院;广西南宁530000;3广西壮族自治区南溪山医院;广西桂林541000)

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在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治疗过程中采用不同切口同轴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取得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择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手术时间为2014年1月到2016年1月,纳选对象共计240例,将其依照同轴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切口大小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术中作大小为2.2mm角膜微切口,对照组切口为3.0mm透明角膜切口,对比手术治疗效果。结果:对比两组患者角膜内皮功能观察组优于对照组,数值对比差异为P<0.05;治疗前,对比两组患者角膜知觉、散光值、角膜率以及视力水平,数值所得结果为P>0.05;在治疗3个月以后,两组患者相关数值对比结果为P<0.05;且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手术治疗期间采用2.2mm角膜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取得的治疗效果更为显著,对提高角膜知觉,促进患者视力水平尽早恢复具有积极意义,安全性比较高,可推广。
关键词:不同切口同轴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年龄相关性白内障;临床疗效

前言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是白内障常见类型之一,主要发生于50岁以上的患者中,患者发病率会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升高,分析此疾病的发生原因和营养不良、生理性老化以及全身代谢、辐射损伤具有密切关系,其临床症状大多为无痛、眼前存有固定黑点、视力逐渐下降等[1]。目前年龄相关性白内障主要采用手术治疗措施,但是传统小切口手术在应用期间具有较多的并发症,可能会引起持续性角膜水肿、切口渗漏等相关并发症,而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治疗在改善患者视力水平的同时会提高角膜内皮功能稳定性,但是也有研究资料证实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治疗期间不同切口对于患者角膜内皮功能以及泪膜功能产生影响不同[2]。为此本文展开对照研究,分析探讨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治疗期间采用不同切口同轴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取得的临床效果,具体内容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广西壮族自治区南溪山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展开对照研究,手术时间为2014年1月到2016年1月,共计240例,均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进行治疗,依照患者手术切口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确保两组患者所占比例一致。在对照组中包含男性72例,女性48例,年龄最小值为50岁,最大值为74岁,年龄均值为(62.52±2.05)岁;观察组包含男性70例,女性50例,年龄最小值为51岁,最大值为75岁,年龄均值为(62.47±2.01)岁。基线资料对比结果为P>0.05,具有研究可比性。
   纳入标准:纳选对象为单眼发病;经眼科确诊;无眼部药物使用史;角膜散光规则、眼睑结构处于正常状态。
   排除标准:未见严重脏器疾病者;具有先天性角膜病变者;精神状态不佳者;手术治疗期间依从性较差者。
1.2方法
   手术治疗前完善相关检查,手术医师为同一医生,所有患者在手术治疗前应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手术前十分钟使用奥布卡因展开表面麻醉,两组患者均采用11:00透明角膜切口,其中观察组患者切口大小控制为2.2mm,对照组患者切口大小为3.0mm,辅助应用2:00位侧切口,大小为1mm,在前房中进行粘弹剂的注射,展开连续环形撕囊,保持撕囊口直径于6mm左右,落实水分层操作,借助于超声乳化仪将核、皮质吸除,将粘弹剂注入囊袋中,放置人工晶状体,进行晶状体放置位置的合理调整,将残余皮质以及粘弹剂吸除干净,明确前房深度,进行眼压指标的监测,确保患者在手术治疗以后无后囊膜破裂以及角膜切口渗漏等情况,术眼使用眼贴包扎,合理应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3]。
1.3观察指标
   评估两组患者角膜内皮功能,对比角膜知觉、散光值、角膜率以及视力水平,统计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
   研究数值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表示为平方差,计数资料行卡方检验,表示为n、%,P<0.05表示数值对比差异显著。
2.结果
2.1角膜内皮功能对比评估
   观察组患者角膜内皮功能数值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3评估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3.讨论
   临床上将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又称之为老年性白内障,发生群体大多为老年患者,由于其机体状态逐渐衰弱,代谢较为缓慢,因晶状体皮质处于浑浊状态导致晶状体所呈现的屈光度具有一定差异性,进而损伤视力[4]。临床采用裂隙灯以及检眼镜可以明确其病情发展情况,如果采用药物治疗措施需长时间应用,治疗效果不理想,为此手术治疗措施依然是此类疾病治疗的首要方式[5]。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在确保手术顺利展开的基础上能够减少术后并发症,应用范围比较广泛。
   此次研究结果表示,采取治疗措施以后,观察组患者角膜内皮功能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手术治疗以后两组角膜知觉、散光值、角膜率以及视力水平等相关指标对比差异显著,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P均<0.05,分析原因如下:3.0mm角膜切口超声乳化手术虽能够改善患者视力水平,但是患者手术治疗以后其泪膜、角膜内皮功能处于受损状态,对患者手术治疗以后的视觉质量影响较为严重[6]。在超声乳化手术治疗期间的切口大小以及超声能量对改变患者术后眼表形态具有积极意义,有利于增加角膜不规律性,采用2.2mm透明角膜切口在手术治疗期间切断了部分神经,对于神经冲动传递产生了一定影响,可以有效减少泪液分泌量,促使黏液层、脂质层之间尽早接触,对缩短泪膜破裂时间具有理想效果,有利于促进手术治疗后泪膜功能以及泪膜重建的恢复[7]。
   综上所述,在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治疗期间采用2.2mm角膜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具有理想效果,能够减少对患者产生的损害,对促进患者视觉质量尽早康复具有积极意义,具有较高的实用性以及安全性。
参考文献
[1]冯督,李新.同轴微切口超乳联合AcrySof ReSTOR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年龄相关性白内障[J].国际眼科杂志,2019,19(08):1297-1300.
[2]许珂.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对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并发症及安全性分析[J].心理月刊,2019,14(03):97-98.
[3]张福香,辛晓蓉.传统小切口手术与同轴微切口超声乳化手术对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术后角膜知觉及视力的影响对比[J].广西医学,2019,41(01):4-7.
[4]段小莉.飞秒激光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治疗年龄相关性白内障[J].国际眼科杂志,2018,18(09):1635-1639.
[5]林海波,李雯霖,卓晓,等.不同切口超声乳化术对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角膜内皮和泪膜功能的影响[J].国际眼科杂志,2018,18(07):1257-1260.
[6]舒娜,姜波,夏冉,等.不同注吸系统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的临床应用观察[J].临床眼科杂志,2018,26(02):106-109.
[7]边建军,郭陈煜,周超.不同切口大小超声乳化术联合玻璃体切割术治疗老年性白内障合并黄斑病变[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8,41(02):158-162.
课题名称:桂林市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
合同号:20140120-7-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