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配中心规范化管理对降低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率的作用

发表时间:2020/10/20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7月14期   作者:董坤 朱丰霞通讯作者
[导读] 探讨在中药注射剂使用过程中实施静配中心规范化管理在降低患者不良反应率方面所发挥出的作用。

董坤  朱丰霞通讯作者 
(解放军第九六〇医院泰安院区;山东泰安271000)
摘要:目的:探讨在中药注射剂使用过程中实施静配中心规范化管理在降低患者不良反应率方面所发挥出的作用。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我院接受中药注射剂治疗的患者,共46例,时间为2018年9月-2020年7月,在中药注射剂使用过程中,选用常规管理、静配中心规范化管理两种管理方式,并以此为依据将所选患者进行分组,对应组名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人数均等,各为23例。对两组患者的用药情况进行观察比较。结果:从中药注射剂治疗环节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类型的整理上来看,观察组在配伍禁忌、诊断与用药不符、用法用量不适宜等用药不合理事件发生概率的比较上,明显低于另一组。此外,在不良反应发生药物占比上,对照组也要高于观察组,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规范化管理模式下,中药注射剂的冲配与使用在管理方面得到加强,用药安全性得到保障,可有效避免患者用药后不良反应的出现,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中药注射剂;规范化管理;不良反应率;作用
前言:中医药学是我国历年来医学者所研究的重点内容,在各种疾病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不过,从以往中医汤药的治疗效果上来看,起效较慢,这令许多患者失去耐心,成为中医治疗中存在的一大问题。为了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率,伴随着我国医疗事业的进步与发展,以中药注射液为代表的中医治疗药物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然而,在使用过程中,药效发挥速度虽明显加快,但患者用药期间不良反应的出现,对患者的身心造成了伤害,影响着患者自身的生活质量。为此,相关医疗机构应提高重视,对中药注射剂的使用全过程进行加强管理。另外,仔细分析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并对药品类型进行整理,针对中药注射剂治疗工作中存在的漏洞与问题,采取针对性的应对措施,以此来规避风险,提高患者的用药安全,达到良好的预后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为我院接受中药注射剂治疗的患者,共46例,时间为2018年9月-2020年7月,根据中药注射剂药物使用过程中管理方式的不同应用,将其分组展开实验。其中,观察组共11位男性患者、12位女性患者,年龄最大、最小值分别为70岁、34岁,年龄上的平均值为(47.83±2.64)岁;对照组共10位男性患者、13位女性患者,年龄上的额平均值为(48.47±3.57)岁,在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基本资料的整理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将常规管理方式用于对照组,按照医生开具的处方,由药物冲配人员完成药剂的调制,医护人员按照规定,使用规范性操作进行给药[1]。
   将静配中心规范化管理方式用于观察组。首先,按照《药物调配管理》中相关标准,组织药物冲配人员进行培训,不断扩充自身的基础知识量,强化工作人员对药物冲配环节的重视程度,能够自觉遵守相关准则,按照要求规范完成各项工作,确保药物冲配无误,以便后续临床治疗中药物的合理使用。其次,对药物冲配、输液等操作环节进行管理与监督,把控好每一个工作细节的质量,减少工作上的差错。另外,以开讲座、演讲等方式进行中成药用药知识宣教,进一步强化院内医护人员对中成药使用方面的认知。针对医生开具的药方,也应严格审查,一旦发现问题,应立即与主治医生进行沟通,确认问题的存在后,及时纠正。最后,针对屡次出错的药师,需对其进行批评教育,具有针对性展开专业性的指导,以免同样的错误再次出现。
1.3观察指标
   在两种用药管理方式下,对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整理,并统计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所对应的药物,计算各组占比值,以此作为本次研究效果的评判标准。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中数据的整理依靠SPSS20.0统计学软件来完成,(x±s)表示为计量单位,使用t进行检验,%表示计数单位,使用x2进行检验,当组间差异符合P<0.05的要求时,视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在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类型的比较中,观察组在用法用量不适宜、联合用药不合理等不良反应发生类型的占比值均明显低于另一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数据请见表1.


3.讨论
现如今,中药注射剂已经广泛用于临床治疗中,虽然能够起到较好的功效,但是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患者用药后不良反应仍时有发生,不仅会引起患者身体上的不适,还有可能会产生一些副作用,影响药效的发挥。通过对中药注射剂用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原因进行分析,主要涉及到以下几点内容:其一,中药注射剂通常会包含多种成分,并且在稳定性方面,并不占据优势,加上冲配时溶媒的加入,会加大溶液OH值发生改变的几率,在这种情况下,便会引起不良反应。其二,配药环境也是构成中药注射液使用后不良反应出现的一大因素。配药环境上的污染,或者工作人员违反规定,操作不规范等,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正常配药[2]。
   在本次研究当中,采用规范性管理的观察组患者在中药注射剂使用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类型的占比与不良反应药物总占比均明显低于另一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在中药注射剂用药管理中,静配中心规范化管理的使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与采纳。
参考文献:
[1]李明,黎凯雯,庞雨,等.PDCA循环管理在促进我院门诊中药注射剂合理使用的成效分析[J].海峡药学,2020,32(6):226-227.
[2]石清芳,侯淑霞.管理干预联合配液后放置时间干预对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影响[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0,5(14):115-116,12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