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初次应用全髋关节置换(THA)治疗老年患者股骨颈骨折的疗效并分析其影响因素

发表时间:2020/10/20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7月14期   作者:陈文锋?
[导读] 评价初次应用全髋关节置换(THA)治疗老年患者股骨颈骨折的疗效并分析其影响因素。


陈文锋?
(无锡市锡山人民医院鹅湖分院;江苏无锡214116)?
【摘要】目的 评价初次应用全髋关节置换(THA)治疗老年患者股骨颈骨折的疗效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8年06月-2019年06月诊治的80例老年患者股骨颈骨患者资料开展本次试验研究,80例患者均初次应用全髋关节置换治疗,治疗1年以后对患者展开随访工作,分析患者临床疗效和其影响因素。结果 80例患者的治疗优良率为81.25%;与BMI<18g/m2、隐性出血量≥480ml、传统入路、无术后疼痛管理、全身麻醉、骨量减少、患肢长度变化≥10mm和康复锻炼时间<6h患者治疗优良率相比,BMI≥18g/m2、隐性出血量<480ml、微创入路、有术后疼痛管理、硬膜外麻醉、骨量正常、患肢长度变化<10mm和康复锻炼时间≥6h均明显偏高(P<0.05)。 结论 给予老年患者股骨颈骨折患者初次THA治疗临床疗效显著,临床上影响术后效果的因素主要有BMI、隐性出血量、手术入路、疼痛管理、麻醉方式、骨量、患肢长度、康复锻炼时间等,需要予以重视。
【关键词】全髋关节置换;股骨颈骨折;疗效
   受老年人自身体质影响,传统的内固定手术技术难以对股骨颈骨折患者的实际需求进行满足,全髋关节置换能够有效减少或者是避免患者出现并发症,临床应用广泛,但就目前而言,临床上有关于初次应用THA治疗患者临床疗效影响因素的研究比较少[1],故而本次研究主要以初次应用THA治疗的老年患者股骨颈骨折患者为对象,分析其临床疗效影响因素。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顾性分析本院2018年06月-2019年06月诊治的80例老年患者股骨颈骨患者资料开展本次试验研究。80例中有男50例,女30例,平均年龄为(68.35±6.39)岁。
1.2方法
   连续硬膜外麻醉,在患者L1-L2或者是L3-L4处展开硬膜外穿刺麻醉;静息复合全身麻醉,麻醉诱导选取维库溴铵、芬太尼、异丙酚、阿托品给予患者静脉注射,吸入异氟醚,采取芬太尼静脉注射,应用利多卡因维持麻醉。入路方式包括传统入路和微创入路,展开手术治疗。术前为患者选取适宜的抗生素,对切口感染发生进行预防,术中为患者放置引流管者,在引流量低于50毫升时展开拔管处理,对于不放置引流管者采取绷带为患者进行加压包扎,对隐性出血量进行观察和记录。无疼痛管理患者在术前24h令其服用适量的塞来昔布胶囊,疼痛管理者可采取转移法、药物镇痛法等[2]。待患者麻醉苏醒以后,给予患者早期康复训练工作,根据患者实际病情对其运动方式、运动强度和运动时间进行确定。
1.3观察指标
   术后1年应用Harris量表分析80例患者临床疗效,优为90-100分,良为80-89分,可为70-79分,差为0-69分,治疗优良率=(优例数+良例数)/总例数×%;分析80例患者临床疗效影响因素,观察不同BMI、隐性出血量、手术入路、疼痛管理、麻醉方式、骨量、患肢长度、康复锻炼时间情况下,患者临床疗效为优良的例数,就治疗优良率展开组间对比[3]。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分析取SPSS19.0软件,计数资料用%表示,行检验,(P<0.05)时代表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分析80例患者临床疗效
   80例患者中有24例为优,有41例为良,有12例为可,有3例为差,治疗优良率为81.25%。
2.2 分析80例患者临床疗效影响因素
   与BMI<18g/m2、隐性出血量≥480ml、传统入路、无术后疼痛管理、全身麻醉、骨量减少、患肢长度变化≥10mm和康复锻炼时间<6h患者治疗优良率相比,BMI≥18g/m2、隐性出血量<480ml、微创入路、有术后疼痛管理、硬膜外麻醉、骨量正常、患肢长度变化<10mm和康复锻炼时间≥6h均偏高且组间差异明显(P<0.05)。详见表1。


   3  讨论
   股骨颈骨折是临床上比较多发的一种骨科疾病,以老年人最为多发,近些年来在人们寿命延长等因素影响下,该病的发生率一直呈现出上升趋势。
   目前股骨颈骨折已经成为社会中一项严重的公共问题。加强对初次THA治疗老年患者股骨颈骨折患者临床疗效影响因素的关注程度,给予患者心理护理,选取适宜的麻醉方式,在合理情况下对患者的手术切口进行缩小,尽量选取微创入路,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不可盲目为患者选取微创入路,最大程度上减少患者的患肢长度变化,手术过程中密切关注患者的隐性出血清情况,术后给予患者疼痛管理,为患者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康复训练计划,有利于提升患者的临床疗效[4]。本次研究结果表明80例患者的治疗优良率为81.25%;与BMI<18g/m2、隐性出血量≥480ml、传统入路、无术后疼痛管理、全身麻醉、骨量减少、患肢长度变化≥10mm和康复锻炼时间<6h患者治疗优良率相比,BMI≥18g/m2、隐性出血量<480ml、微创入路、有术后疼痛管理、硬膜外麻醉、骨量正常、患肢长度变化<10mm和康复锻炼时间≥6h均明显偏高(P<0.05)。说明老年患者股骨颈骨折患者初次THA治疗临床疗效影响因素具有多样性,需加强关注程度。
   综上所述,给予老年患者股骨颈骨折患者初次THA治疗临床疗效显著,临床上影响术后效果的因素主要有BMI、隐性出血量、手术入路、疼痛管理、麻醉方式、骨量、患肢长度、康复锻炼时间等,需要予以重视。
【参考文献】
[1]韩科诚. 初次应用全髋关节置换(THA)治疗老年患者股骨颈骨折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伤残医学, 2019, 27(6):20-21.
[2]范磊, 李杰, 赵大中. 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疗效对比分析[J]. 河北医学, 2018, 24(5):830-834.
[3]章晓云, 夏天, 陈跃平,等. 全髋关节与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新鲜股骨颈骨折疗效和安全性的系统评价[J]. 中国全科医学, 2018, 21(14):1704-1712.
[4]骆雷锋, 袁文旗, 刘照树. 全髋关节置换术与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效果对比[J]. 创伤外科杂志, 2018, v.20(6):467-47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