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检分诊在急诊高危患者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0/10/20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7月14期   作者:岳光娥
[导读] 对急诊高危患者就诊中预检分诊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


岳光娥
(泰安市妇幼保健院;山东泰安271000)
摘要:目的:对急诊高危患者就诊中预检分诊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方法:本次实验选取本院2018年3月-2020年3月期间就诊的急诊高危患者共计226例,通过抛硬币的方法将所选患者分为甲组及乙组,两组患者人数一致,以113例患者为一组。在实验过程中,甲组患者不接受预检分诊,对乙组患者采用预检分诊,对两组患者意外事件出现情况及满意情况进行记录和对比。结果:与甲组患者相比,乙组患者意外事件出现几率较低,甲组及乙组患者意外事件出现几率分别为7.96%及0.00%,两组患者意外事件出现几率方面表现出较大差异,数据呈现统计学意义(p<0.05);与甲组患者相比,乙组患者满意度较高,甲乙两组患者满意度分别为79.65%及94.69%,两组患者满意度方面表现出较大差异,数据呈现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诊高危患者就诊中预检分诊有着较好的效果,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意外事件的出现,促进患者满意度的提升,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急诊;预检分诊;高危患者;满意度;意外事件
前言:急诊高危患者病情往往较为危急,治疗不及时或是不当均有可能造成患者的死亡,这对医护人员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医护人员在实际工作中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预检分诊是指在患者入院时对患者病情进行初步分析,并根据患者病情安排治疗顺序及治疗手段,以此提高医护工作的针对性和科学性。因此,对急诊高危患者就诊中预检分诊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有着较强的现实意义。本次实验选取本院2018年3月-2020年3月期间就诊的急诊高危患者共计226例,其中乙组113例患者接受预检分诊,具体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实验选取本院2018年3月-2020年3月期间就诊的急诊高危患者共计226例,通过抛硬币的方法将所选患者分为甲组及乙组,两组患者人数一致,以113例患者为一组。甲组所选113例患者中男性患者人数共有59例,较女性患者人数多5例,患者年龄最小为18岁,年龄最大为75岁,平均年龄为(46.3±5.7)岁,乙组所选113例患者中男性患者人数为60例,较女性患者人数多7例,患者年龄最小为18岁,年龄最大为76岁,均值为(46.5±5.9)岁,两组患者性别比例及年龄方面差异基本可以忽略不计,数据并没有表现出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本院伦理委员会允许开展本次实验;患者均为急诊高危患者;患者及其亲属对本次实验的内容及可能导致的后果有着充分的了解;患者及其亲属均签署自愿协议。排除标准:患者患有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疾病[1]。
1.2方法
   在实验过程中,甲组患者不接受预检分诊,对乙组患者采用预检分诊。在乙组患者接诊过程中,医护应注意预检分诊的应用,以此提高医护工作开展的效率及质量。在实际工作中,医院应注意对预检分诊的判断标准进行完善,为预检分诊提供可靠的依据。医院应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将患者分为濒危(患者心跳及呼吸停止、急需救治)、危重(患者呼吸困难,各项生理指标不断恶化,病情存在进一步发展的趋势)、急症(患者临床表现明显,但是短时间内无致死及致残可能)及非急诊(患者无需接受急诊治疗)[2]。护理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应依据预检分诊工作标准开展工作,在急诊患者入院时对患者病情进行细致的分析,快速高效完成预检分诊工作,避免时间的浪费,以此提高医护工作的水平。
1.3判断标准
   对两组患者意外事件出现情况及满意情况进行记录和对比。
1.4统计学处理
   在SPSS22.0统计学软件下,计量资料及计数资料分别为(x±s)及(n),检验分别通过t及x2,P<0.05意味着数据呈现统计学意义[3]。
2.结果
2.1两组意外事件出现情况
   与甲组患者相比,乙组患者意外事件出现几率较低,甲组患者意外事件出现几率7.96%,乙组患者意外事件出现几率0.00%,两组患者意外事件出现几率方面表现出较大差异,数据呈现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满意情况
   与甲组患者相比,乙组患者满意度较高,甲乙两组患者满意度分别为79.65%及94.69%,两组患者满意度方面表现出较大差异,数据呈现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内容见表1。

3.  讨论
   预检分诊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加快医护工作开展的进度,满足患者及其亲属快速就诊的需求,避免时间及精力的不必要浪费,以此提高医护工作的水平,优化治疗的效果,进而保障急诊高危患者的生命安全。本次实验选取本院2018年3月-2020年3月期间就诊的急诊高危患者共计226例,意在对急诊高危患者就诊中预检分诊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4]。研究结果显示,与甲组患者相比,乙组患者意外事件出现几率较低,甲组患者意外事件出现几率7.96%,乙组患者意外事件出现几率0.00%,两组患者意外事件出现几率方面表现出较大差异,数据呈现统计学意义(p<0.05);与甲组患者相比,乙组患者满意度较高,甲乙两组患者满意度分别为79.65%及94.69%,两组患者满意度方面表现出较大差异,数据呈现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以得出,在急诊高危患者就诊中预检分诊有着较好的效果。
   本次实验表明,预检分诊在减少急诊高危患者治疗过程中的意外事件的出现、促进患者满意度的提升方面效果较为理想,医护人员应对其给予足够的关注,并积极在实际工作中进行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徐红梅. 降阶梯思维在急诊创伤患者预检分诊中的护理对策探讨[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07):109+120.
[2]董兰,胡娟娟,吕君,彭飞. 智能急诊预检分诊信息化系统实践[J]. 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9,26(01):69-71+93.
[3]王晓燕,沈小玲. 急诊护士预检分诊能力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J]. 中华全科医学,2019,17(12):2131-2134.
[4]萧佩仪. 急诊预检分诊标准在患者分诊中的应用[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8,15(11):147-14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