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阴道镜下进行活检及在宫颈环形电切手术后进行病理检查对于宫颈病变的诊断价值及准确性分析

发表时间:2020/10/20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7月14期   作者:刘明岩
[导读] 分析阴道镜下活检和宫颈环性电切术后病理检查在宫颈病变临床诊断中的准确性和价值。


刘明岩
  (成都艾迪康医学检测实验室;四川成都610037) 

【摘 要】目的:分析阴道镜下活检和宫颈环性电切术后病理检查在宫颈病变临床诊断中的准确性和价值。方法:抽取80例本实验室收到的宫颈病变患者进行临床研究,所有患者均分别采用阴道镜活检检查和宫颈环性电切术后病理检查,比较不同检查方式在宫颈病变诊断中的准确性差异。结果:80例患者经阴道镜活检检查确诊65例,准确率为81.25%,在宫颈环性电切术后病理检查则确诊71例,准确率为88.75%,两种检查方法联合使用确诊80例,准确率为100.00%;对比不同检查方式的准确率差异发现,宫颈环性电切术后病理检查准确率虽要略高于阴道镜活检,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检查方式联用后在宫颈病变诊断中的准确率要高于宫颈环性电切术后病理检查和阴道镜活检,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道镜下活检和宫颈环性电切术后病理检查在宫颈病变诊断中均有着一定的价值,两种检查方式诊断准确率均要高于80%。但结合两种检查方式后,能够更加准确的对宫颈病变进行临床诊断,推广价值更高。
【关键词】阴道镜下活检;宫颈环性电切术后病理检查;宫颈病变诊断;准确性
 
    在临床上,宫颈病变分为良性和恶性两大类,其中良性病变包含急、慢性宫颈炎、宫颈息肉和宫颈粘膜炎等疾病,恶性病变则包含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等[1]。大量研究结果表明,在各类妇科疾病中,宫颈疾病属于发病率极高的一类,其中的宫颈癌更是具有极高的死亡率,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2]。因此,如何有效的对宫颈癌前病变进行筛查,对于预防宫颈癌的出现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在本研究中,便抽取80例本实验室收到的宫颈病变患者进行临床研究,并对不同检查方式下的诊断准确率差异进行了比较,希望能够为广大宫颈病变患者的临床筛查提供些许帮助,现总结相关研究资料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取80例本实验室收到的宫颈病变患者进行临床研究,其中年龄最高者67岁,年龄最低者23岁,年龄中位数为(42.25±6.28)岁;体重区间为48.52-73.68kg,体重中位数为(61.13±7.65)kg。本研究所有研究对象均自愿进行知情同意书的签署,并经伦理委员会同意此研究的开展。
1.2方法
1.2.1阴道镜下活检
   患者检查前3d常规禁性生活,且检查开始时间确定于经期结束后3d以上。检查时,利用阴道镜对患者进行多点活组织采集,采集后应用甲醛进行固定处理均统一进行患者姓名和编号的标识,并送至活检部进行检查。
1.2.2 宫颈环性电切术后病理检查
    患者取仰卧位,常规局麻后利用电刀对宫颈处的病灶进行切除,切除后的病灶组织均置入福尔马林溶液中进行固定处理,并送至本实验室病理科进行检查。
1.3 评定标准
    对不同检查方式下的诊断结果差异进行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0.0软件比较组间各项观察指标差异,计数指标采用n(%)进行表示,并应用X2进行检验,计量指标则应用(x±s)进行表示,采用t检验,检验后若P值小于0.05则表示组间差异有意义。
2 结果
   80例患者经阴道镜活检检查确诊65例,准确率为81.25%,在宫颈环性电切术后病理检查则确诊71例,准确率为88.75%,两种检查方法联合使用确诊80例,准确率为100.00%;对比不同检查方式的准确率差异发现,宫颈环性电切术后病理检查准确率虽要略高于阴道镜活检,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检查方式联用后在宫颈病变诊断中的准确率要高于宫颈环性电切术后病理检查和阴道镜活检,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

表1 检查结果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阴道镜下活检和宫颈环形电切后病理检查在宫颈病变诊断中的准确率差异无意义(P﹥0.05);联合两种检查方式后在宫颈病变诊断中的准确率要高于单一阴道镜下活检或宫颈环形电切后病理检查(P<0.05)。这一研究结果证明,两种检查方式单一应用虽然在宫颈病变诊断存在一定的效果,但无法百分之百的确定患者的病变类型,虽可作为宫颈病变初步筛查手段,但无法彻底确诊。而两种检查方式的联用能够最大限度的提升诊断准确率,有助于医生明确患者的病变类型,对于宫颈癌的筛查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李朝云.阴道镜结合病理组织学检查在宫颈病变中的应用[J].中国保健营养,2020,30(5):309-310.
[2]桑娜.阴道镜下宫颈活检和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后病理检查对宫颈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J].中国社区医师,2020,36(13):100-10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