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基层应用计算机审计中的问题及对策

发表时间:2020/10/20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9期   作者:高颖
[导读] 摘要:目前由于基层领导没有高度重视和充分认识计算机审计及多数审计人员尚未完全熟悉计算机审计,加上基层数据采集困难、尚未建立大数据审计平台导致计算机审计事业的发展受到了限制,因此本文对基层审计机关计算机审计应用中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承德市双滦区审计局  河北承德  067000
        摘要:目前由于基层领导没有高度重视和充分认识计算机审计及多数审计人员尚未完全熟悉计算机审计,加上基层数据采集困难、尚未建立大数据审计平台导致计算机审计事业的发展受到了限制,因此本文对基层审计机关计算机审计应用中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基层;计算机审计;问题;对策
        1计算机审计的概念
        计算机辅助审计,又名利用计算机审计,是指从事审计工作的人在审计过程及其管理工作中,通过使用计算机实施审计程序、实现审计目标的一种创新性的审计技术。这种方法其实并不是电算化审计系统所独有的,在传统的手工审计中其实也可以运用。其中,计算机审计有以下两个层面:层面一是指审计人员在工作时能够熟练运用office办公软件中的电子表格、数据库等部分常规软件中的应用,或者合理使用他们自己设计出来的程序,从而减轻他们在审计过程中处理和分析数据的压力,以达到迅速、高效、精准、省力的效果。譬如,在审计人员审核工资支出情况时,运用Excel等电子表格软件,审查固定资产折旧提取得是否有误,重新核对材料成本差异科目;在审查项目时,运用Word等字表处理软件,所有的审计任务底稿被从事审计的工作人员均输入到电脑里,在形成审计报告时只要调取相关数据并略加修改就可以了;还可以通过自己编制的小程序对应收应付款项进行账龄查询分析。层面二是指利用特定的审计软件进行项目审计。可以将其归类为以下两种:(1)重点用于得出审计结果。在对项目进行审计时,依据工作计划,设计针对性的汇总审计软件,以审计原始初稿为起点,对统计、计算的数据结果进行分类汇总。其优点在于能详细、精准汇总体现审计结果,以防错误或故意修改上报审计结果,方便合并论证结果、合并治理;(2)重点用于支持审计者对特定项目,以特定的审计方式进行比较详细、完整的检查。在辅助审计中,它占着主体地位。这些年来,国家和地方审计机关设计许多计算机审计软件,其中的相当数量的软件也经过了审计署的审核,在审计部门得到了大量运用。如:国企审计软件、财政数据审计软件等,但实际工作中,真正已经定型、普遍适用的软件依然比较少。
        2基层应用计算机审计中的问题
        2.1信息化改革意识观念薄弱
        受到传统审计经验的约束和限制,人们对改革创新的接受能力较弱,习惯于简单操作的审计过程。大部分基层审计人员对信息化技术改革背景下的项目审计发展了解不够,对审计信息化改革的意识观念不强烈,难以接受新鲜的方法技术,利用计算机信息化审计的意识不强,不能适应信息化发展的需求。在传统手工对账审计过程中,相关审计依据只保存留有账单,仅关注资金的管理层面,而信息化改革后的审计工作主要集中于财务数据的收集,通过对采集数据进行分析,将所审计项目业务与其数据信息联系起来,搭建财务与业务数据之间的桥梁,可全面开展项目审计。
        2.2应用计算机审计的要求和审计人员业务能力不相符
        当前在基层审计机关中接受过正规高等教育的青年大学生比例很低,而对于计算机、工程造价和法律、财务熟悉的专业复合型人才更是严重不足,从而导致新时代对审计工作的需求无法满足。基层审计人员虽然将一定的计算机知识掌握,但对深层次的计算机系统设计、数据结构等技能缺乏,独立应用计算机审计的难度大。繁重且短的基层工作任务及强化培训时间,填塞式的培训方式导致审计人员很难接受消化,因此软件设计要求与实际应用的差距很大。
        2.3基层数据采集困难,尚未建立大数据审计平台
        数据采集工作是计算机审计的基础,采集不了数据或者采集的数据不规范、准确,计算机审计工作无法开展。通过近几年计算机审计工作实践来看,审计机关的数据采集工作还存在不少的困难。被审计单位所用财务核算、业务办公软件五花八门,信息化建设也是参差不齐,特别部分被审计单位的业务数据后台数据库集中在省、市一级。

近年来,虽然基层审计单位试点在建立数据共享平台,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由于基层计算机技术掌握不足、软硬件设施建设不到位、数据采集困难,基层大数据审计平台建设任重道远。
        3基层应用计算机审计对策
        3.1创新审计方法和技术手段
        目前在审计署的推动下,全国绝大多数的省级及以下审计机关已实现了审计的信息化,并加入或完成了金审工程的建设项目。在审计项目管理方面,使用统一开发的审计管理系统(0A)进行集中管理,而在现场审计实施过程中,使用统一开发的现场审计实施系统(A0)对会计数据进行审查。各级基层审计机关已基本可以运用计算机等电子设备开展一些日常工作,但在利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方面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平时的审计工作中,能熟练运用现场审计实施系统(AO)查阅一些基本的会计数据,却极少运用到现场审计实施系统(AO)的高级功能,如利用AO内置的审计工具进行抽样、编写SQL语言等,遇到较为复杂的业务数据处理时,只能采取传统的人工处理方式。因此,基层审计机关要积极创新审计技术手段,拓宽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在审计中的运用范围,加大计算机中级审计的培训力度,加大对计算机软硬件设施的资金投入,推进审计信息化建设,从而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质量和层次。
        3.2审计人员要提高自身能力
        首先,是数据的采集和整理能力。计算机审计的对象是电子数据,这就要求计算机审计人员首先要利用数据库本身的导出功能或ODBC方式或其他方法采集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数据和业务数据;然后根据审计方案、AO2011、数据量大小的要求,整理数据、去除冗余使之能满足相关数据库分析的要求;再把整理好的数据导入到AO使之满足我们计算机辅助审计的需要。其次,数据的分析能力。能够熟练利用AO2011的功能或SQL、oracle的分析功能对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抓住审计重点、找出审计疑点、查出具体问题、归集审计证据,从而提高审计质量和效率。再者,是综合归纳能力。审计分析出的问题是审计成果,审计报告是审计成果的载体,它能反映审计工作的整体水平和审计人员的业务水平。审计人员需要针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分析问题形成的原因,揭露出问题的本质,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可行性建议。
        3.3搭建数字化审计资源库,打造信息共享平台
        一是建立数据采集长效机制,依托定期采集财政审计等基础数据,逐步实现行业数据和各一级预算单位定期数据采集机制,对照审计署规范和标准,对数据资源进行标准化处理,逐步搭建数字化审计资源库,为审计组开展数据整理、分析提供技术支撑。二是加强有关理论研究,构建大数据财务信息共享平台,加强各行业、各单位、各部门交流沟通,打破部门信息壁垒,做好平台的定期维护和更新工作,以持续动态的数据代替静止的碎片化的数据,便于审计时随时抽取全面可靠安全的数据来源。三是打造信息共享交流平台,依托“金审工程”建设,建立可以定期汇集、发布关于计算机审计新技术、新方法、新工具文章的信息、实践共享平台,审计人员可以在内部进行充分交流,也可以及时获取新的应用知识,进而拓宽审计技术应用的广度和深度。
        4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逐渐运用到各个领域,由于对电子数据处理的不断深入,人们不再满足于传统的手工审计。当前国内审计工作环境出现巨大改变,而依然存在一些问题的计算机审计工作需要继续改进和解决,尤其是基层审计人员更加严格的要求自己,在不断提升自身专业技能的同时以高度的工作责任感,从而全面推动计算机审计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刘芳.基层审计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8,21(5):64-65.
        [2]宋常.“免疫系统”理论视角下的国家审计.审计与经济研究,2019,(1):4-11.
        [3]陈伟.大数据技术在扶贫审计中的应用[J].财务与会计,2018(15):69-7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