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模式改革分析

发表时间:2020/10/20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9期   作者:孔瑞兰
[导读] 摘要:随着我国综合国力提升,工业经济与服务业经济快速发展,但农业经济却呈现迟滞状态,造成经济发展中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影响到资金回流与供给。
        山东省济宁市汶上县南旺镇政府  山东济宁  272506
        摘要:随着我国综合国力提升,工业经济与服务业经济快速发展,但农业经济却呈现迟滞状态,造成经济发展中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影响到资金回流与供给。文中分析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现状,探讨如何推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模式改革。
        关键词:农业;农村经济;模式改革
        随着科学技术的提升,我国农业也开始了向机械化、现代化方向的发展。然而,当年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出现了很多其他的问题,如环境的破坏、自然资源的浪费、农村人口结构失调、农村贫富差距较大、农村的医疗等基础设施不够健全等,这些都是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中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1、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特征分析
        1.1农业生产模式更加智能化
        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对我国经济产业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其中对农业的影响最为明显,使其生产模式逐渐呈现出智能化的特征。互联网快速发展和信息技术不断更新,为农业生产模式带来一定的革新。例如一些先进的农业地区已经开始运用科学实时监测平台技术对农产品的实时价格及供需变化等进行监测,以便更加精确地进行农作物的耕作和生产等;利用大数据技术等分析农业生产的土壤环境及自然环境等,实现农作物的精准种植,从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1.2农产品的销售模式转向电商化
        在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促使我国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和方式逐渐发生了变化,开始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销售。例如我国已逐步建立了有关农产品的期货交易及一些网上售卖等多种模式的电商销售渠道。充分利用现有强大电商平台的优势,例如阿里巴巴、京东等电商巨头,实现农产品的网上交易。根据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农产品线上交易额占我国全部农村网络销售总额的30%左右,达到了3000亿元。如果只利用传统的线下交易模式进行农产品的售卖,可能无法满足如今用户多种多样的需求。
        1.3信息化的农业生产模式
        目前,在互联网信息时代下,农业生产模式变得更加信息化,对于农产品的生产及种类的选择等更加依赖信息技术提供的市场信息。例如在追踪溯源的农业生产模式中,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等追踪和观察产品从种植到产成品的生产过程,以及获取有关产品的土壤和自然环境等,并对这些信息进行保存和监控,以保证产品的安全。
        2、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现状
        2.1农产品供需关系不协调
        农产品的供给问题直接关系到国民的基础民生,但是经过多年的经济分析和总结不难发现,受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经济效益的驱动下,市场过于关注特定经济从产品的供给,人们为了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很容易导致农产品结构单一并使之产能过剩或是不足,使得农产品市场产生巨大的经济波动,进而影响我国农业经济的正常发展。
        另外,近些年我国因为农产品质量问题造成了很大的损失,这与农产品自身的供需关系、农产品生产技术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所以,应该主动的通过市场的自主调节、优胜劣汰来淘汰质量不过关的农产品,需要相关政府部门出台有效措施加速净化农产品市场,提升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效率。
        2.2农民收入两极分化严重
        经过多年的市场分析调查,农产品供需问题需要国家减少对其宏观调控的干涉程度,但是提高农民收入则应该加大宏观调控的干预力度。当前我国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高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削减了原有农业经济发展所占有的人口比例以及各种资源投入比例,使得我国农业经济长久发展受限。
        另外,落后地区农民收入低下是多方面综合因素长久影响下产生的问题,单一的扶贫政策和项目很难从根本上解决我国贫困农民收入问题,所以国家根据现有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精准扶贫的政策,进一步改善民生问题。


        2.3农村经济呈现区域不均衡发展状况我国地大物博,城市之间受到地理环境和政策的制约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农村的经济发展与周边城市的发展是分不开的。
        例如东部沿海周边的农村,旅游资源丰富,可以得到省市内一定的经济扶持和政策倾斜,极大地缩短了城乡之间的差距,而我国东北部地区、西北部地区以及西部地区的广大东村因为地理环境限制,想要进行农业发展和农业转型难上加难,再比如山区地区散落的小村镇,想要进一步的发展经济更是无望。这是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硬伤,国家应该重视其现有的实际情况,研究更加有效的改革措施。
        3、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创新模式的可行性措施
        3.1重视研究农业市场化经济规律
        影响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及国家民生的重要问题是农产品的市场供需关系以及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国家应该重视研究农业市场化经济规律,重视对农产品的供应调控,注重把控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提升国民生活质量。
        但是在上文中提到过我国农业供给存在过剩和不足的问题,并且在一些方面表现出来的问题还比较严重,过剩的产能直接对农民的收入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打击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不仅造成农业资源极大的浪费,还使得那些真生需要的地区不能得到充足的供应。提高农产品质量则需要通过市场自由竞争,逐渐淘汰不合格的农产品,保障我国农产品质量的提升。国家应该通过物资的调度平衡地区之间的价格差距,让更多的贫困地区人民受益,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3.2重视经济宏观调控
        提高农民经济收入是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这其中国家应该重视经济的宏观调控,保证农民收入和生产的积极性。
        首先,良好的经济发展离不开有活力的人口结构,现有经济发展环境让大量的农村人口流入到城市中,使得农村经济发展遇到无人可用的尴尬境地,政府部门应该设立农业补贴,引用各项优惠的经济项目来吸引农村人口的回流,为我国的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人力基础,有效改善农村地区的人口结构限制。其次,农村经济发展不起来,还是受到小农意识的影响,应该进一步的推动农业农村经济形成产业化、集群化和现代化,让农民专心生产,减少农民思想负担,更高效的集中进行产能调控,促使农民可以更容易使用到农业高科技产品,提高相关资源的利用率,扩大现代农业技术的发挥空间,增加地区农业经济的抗风险能力。
        3.3促进地区农业经济合理转型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农业作为第一产业,受到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挤压越来越严重,如果不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转型,将来的发展将举步维艰。例如,在我国西南地区,政府将退耕还林与扶贫旅游政策相结合,充分发挥了当地丰富的旅游资源,将原本滞后的农业经济向旅游产业转型,有效提高了当地农民的收入,提高了人力资源的回流速度,使当地农业农村经济快速且良性的发展起来。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需要从两方面入手:首先,国家应该做好农村地区基础设施的规划工作,有效提高基础设施的质量,为将来农业农村经济转型打下好的基础。其次,应该加强对已有的基础设施进行维护和保养,避免资源浪费和不必要的资源消耗,提高农民的基础生活质量,给当地农民经济发展提供信心和支持。
        结语
        综上所述,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创新模式,应该因地制宜,根据实际的情况进行产业转型,加强市场经济的调控力度,在保证民生经济发展均衡的条件下,提高农产品的质量,改善农村经济发展环境,缓解农村人口结构不均衡状况,使得我国农业经济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罗丽英.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模式改革创新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2017(09):277+279.
        [2]张学玲,徐绍慧.创新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思路浅析[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8,29(24):158-159.
        [3]任丽君.创新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思路分析[J].农民致富之友,2019(14):24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