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地区玉米种植与病虫害防治技术

发表时间:2020/10/20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9期   作者:刘国财
[导读] 摘要:黑龙江是玉米种植大省,且玉米作物是极为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是国民粮食供应的重要保障。
        黑龙江省江滨农场  黑龙江鹤岗  154243
        摘要:黑龙江是玉米种植大省,且玉米作物是极为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是国民粮食供应的重要保障。近年来,玉米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与此同时也引发了更为严重的病虫害问题。为了实现对病虫害问题的有效控制,本文以黑龙江地区为例,分析了适宜该地的玉米种植技术,并对黑龙江地区常见的病害与虫害的具体防治措施进行了探讨,希望可为玉米种植过程中病害及虫害问题的有效预防与控制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黑龙江地区;玉米种植;病虫害防治
        玉米种植过程中病虫害问题不断,并且种类及发生频率都呈现出不断增涨的趋势。由于黑龙江地区的土壤较为肥沃、光照充足,较为适于玉米作物的种植,然而种植地区不同所发生的病虫害也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必须对各个地区的病虫害问题进行详细分析并采取针对性地措施进行病虫害的有效预防与杀灭,才可确保玉米种植产量的有效提升。
        1.黑龙江地区种植玉米作物的优势
        1.1土壤较为肥沃
        黑龙江地区土壤类型众多,具有丰富的优质黑土,该类型土壤土层丰厚,性质温和,可适合多种作物的生长,并且土壤较为肥沃,因此黑龙江地区的玉米种植产量居于全国首位。
        1.2气候条件适宜
        黑龙江地区属于季风气候,气候条件优越,冬季晴朗干燥,夏季降雨丰沛,这些条件都适宜玉米的生长。同时,黑龙江流域的大部分地区属于泰加林植被带,这些植被很好地保护了黑龙江地区的土壤不受损害。
        1.3降水充沛
        黑龙江地区属于季风气候,降雨丰沛,即使是在冬季,大量冰雪的降落覆盖整个地面,气温升高后,冰雪融化给黑龙江地区水量的需求提供了基本的保障。黑龙江地区降水丰沛给农业生产带来极大的积极作用,更加有利于玉米的生长
        2.黑龙江地区的玉米种植技术分析
        2.1种植准备
        玉米种植时首先要进行土地的翻耕处理,应采用适合的材料确保土地翻耕达到相同深度,同时应深埋有机肥而实现有效的施肥。种子准备过程中,应结合玉米作物的特性选择较为优质的杂交品种,应遵循国家制定的统一标准进行玉米种子的选择。应对黑龙江地区的病虫害发生规律进行分析,并以此为依据进行玉米种子的处理,选择最为适合的专用种衣剂包衣。同时,应以种植地区的差异而进行除菌杀虫剂的选择与应用,进而保障玉米植株的健康成长。种植准备过程中还需进行播种器具的检测与调试,确保种植过程中播种器具可良好应用,并符合播种标准。
        2.2玉米播种
        应了解种植地的土壤情况,并对玉米种子的出芽温度进行确定,进而选择最为适合的时间进行播种,可保障玉米种子的出苗率,提高玉米种子出苗的齐整率,确保玉米可在适宜的温度下生长且发育成熟,进而有效提升种植产量。可使用机械设备进行玉米种植,应合理进行机械设备的选择,并对播种行距进行有效设置。应用气吸式播种时,应对种子大小等多种因素进行综合考量,遵循农业部门的玉米苗种植密度标准合理进行种植行距、播种株距的确定,并确定宽窄行播种株距。播种过程中,应对种子的大小及土壤性质进行全面分析,进而合理确定播种深度。如在粘重性土壤中进行播种,可采用浅播方式。如种植土壤较为疏松且含水量并不高,则可进行深播。同时,如果种子颗粒较大适宜深播,而种子颗粒较小则应播种在较浅的土层当中。


        3.玉米种植中常见的病虫害及防治技术
        3.1病害种类及其防治技术
        3.1.1玉米大斑病的防治
        黑龙江地区的玉米大斑病发生率相对较高,发生此病后可使玉米种植减产二成左右。大斑病通常先在玉米植株的老叶上发病,并逐步蔓延至新生叶片,进而使所有叶片上呈现出连续性的大型斑块,最终会使玉米植株枯死。
        发病原因:通常是因为7、8月份时出现了集中性的降雨,空气湿度过大会导致大斑病的出现,如果光照并不充足将会使病斑出现霉层且进一步蔓延至所有叶片,进而集中爆发而产生严重的危害。
        防治措施:防治大斑病的主要措施是合理设置玉米种植时的间距,并在发病后进行真菌性杀菌剂的喷洒,还需对玉米种植区域的氮肥及其他有机肥料的比例进行合理调整,进而可有效降低大斑病的发生率。
        3.1.2玉米丝黑穗病的防治
        黑龙江地区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病率并不高,尚不足10%,但此病一旦发生会使玉米产量降低七成左右,所产生的危害极为严重。玉米植株感染此病初期会出现玉米幼苗僵化现象,进而会使幼苗难以快速生长,同时幼苗的叶片厚度明显增加,且在其叶片上可见清晰的黄色条状斑块。玉米结穗之后,玉米穗呈现为黑包状态,且会对雄蕊产生侵害而使之出现花器变形问题,同时也会抑制雌蕊的生成。
        发病原因:通常此病是由于农户于种植地中施加的氮肥含量过多所致,如种植地较为干燥或温度过高也会导致此病害问题的出现。此外,种植的玉米品种不具备较高的抗病能力或未对种子进行消毒处理也是此病害出现的直接原因。
        防治措施:应选择抗病性较强的玉米品种,播种前做好种子的除菌处理工作,将种子置于阳光下晾晒5-7小时,并使用杀菌剂进行种子拌制,可有效避免此病害的发生。
        3.2虫害种类及防治技术
        3.2.1玉米螟的防治
        玉米螟属于杂食性害虫,属于鳞翅目螟蛾科,会危害到高粱、谷子、玉米等农作物的生长。玉米螟的成虫大多在晚上活动,白天基本在某处潜伏,玉米螟的卵经常产在玉米叶的背面,幼卵在成熟后会钻入到茎秆中,慢慢的化蛹。玉米螟的幼虫会啃食玉米植株的叶片,影响玉米的光合作用,玉米螟啃食玉米的茎秆使玉米的水分流失。
        防治措施:在对玉米螟进行防治时可以在玉米螟羽化前及时的剪掉玉米秸秆,减少玉米螟羽化的数量。也可用白僵菌粉对玉米秸秆进行粉喷。应用颗粒剂在玉米大喇叭口时进行投心处理也能够有效的防治玉米螟。
        3.2.2玉米粘虫的防治
        玉米粘虫属于鳞翅目昆虫,对玉米的生长影响比较严重,玉米粘虫的适应性非常强,比较喜欢在高温和高湿的环境进行生长,玉米粘虫主要以玉米的叶片作为植物,而且蚕食的速度非常快,在玉米粘虫爆发的高峰期会在短时间内将玉米植株啃食的只剩茎秆,导致玉米植株无法进行光合作用,造成大片玉米植株的死亡。
        防治措施:在对玉米粘虫进行治理时,最主要的就是要先消灭掉玉米粘虫的幼虫,避免幼虫的生长发育而造成玉米粘虫灾害的扩散。对已经发病的玉米粘虫灾区进行隔离处理,并在发病区域的喷洒一定比例的敌百虫粉,敌百虫粉的喷洒要将病害区域包围起来,形成有效的隔离圈,避免幼虫跑出隔离圈危害其他的玉米植株。之后对隔离圈内的玉米植株喷洒氧化乐果,可有效杀灭玉米粘虫的幼虫。此外,可利用引入玉米粘虫天敌的生物除害方法对玉米粘虫灾害进行处理。
        结语
        病虫害不仅严重影响我国东北玉米的质量和产量,对于我国发展农业事业也造成一定影响,因此我们必须积极地对病虫害进行防治,并不断研发出新技术和新药品,在不伤害农作物的提前下达到预防治理的效果,提高玉米的产量的同时促进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并为农民带来高效益。
        参考文献:
        [1]张景霞.黑龙江地区玉米种植与病虫害防治措施研究[J].农业与技术,2017,37(8):142.
        [2]马异红.试述玉米种植管理和病虫害防治技术[J].新农村:黑龙江,2016(14):6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