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形”传“神”

发表时间:2020/10/20   来源:《创新人才教育》2020年第6期   作者:马红珍
[导读] 写文章离不开写人,写人又不能写成纸人,站立不起来,鲜活不起来。

青海省西宁市虎台中学     马红珍

【内容摘要】:写文章离不开写人,写人又不能写成纸人,站立不起来,鲜活不起来。所以人物描写方法技巧的掌握对学生阅读及写作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帮助学生阅读和写作时更有效地由表及里地把握作品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思想品质。同时选用课内文本中学生所熟知的作品人物为例赏析,既实现了学生对课内阅读的理解巩固,又很好地实现了知识的迁移整合,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体系,引导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关键词】:外貌描写  个性特点
        如果我们把叙事类的文章比作是一棵大树,单纯的记叙只是勾勒出了大树的枝干,大体的轮廓,不形象,不生动。在记叙的基础上加上生动的描写,那么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就是一棵枝繁叶茂、生机勃勃的树。而且以叙述的口吻写人物带有叙述者的主观色彩,人物容易失真,要让人物站立起来,必须让人物自己说话,自己表演,那样才更具有真实性。由此可见,学会运用描写,对写好记叙类的文体有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不同的穿着打扮和相貌,能反映出人物不同的思想性格;反过来,不同思想性格的人其穿着打扮和相貌也往往不尽相同。而学生在进行人物外貌描写时,往往是一样的打扮和相貌,就像克隆出来的,根本看不出人物肖像的个性特征。
        外貌描写即是对人物的外貌特征(包括人物的长相、穿着、身材、神态、姿态等等)进行描写。外貌描写的目的是以“形”传“神”,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外貌描写也称肖像描写,但外貌描写与肖像描写还是有区别的,外貌描写是就整体上对人物作全方位,多角度的描写,而肖像描写主要是局部的,主要是对人物进行脸部的描写,而脸部描写又主要着力在对眼睛的刻画,两者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
        赏析鲁迅《故乡》中杨二嫂的外貌描写,看看从中能获得哪些外貌描写的方法?“我吃了一吓,赶忙抬起头,却见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
        这段外貌描写抓住杨二嫂的面部与形体特征,“凸颧骨,薄嘴唇”突出她尖酸自私的小市民嘴脸;“细脚伶仃的圆规”比喻她的体形,突出其“瘦”。描写按先整体再局部,局部描写时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而二十年前的杨二嫂“人都叫伊‘豆腐西施’。但是擦着白粉,颧骨没有这么高,嘴唇也没有这么薄,而且终曰坐着,也没有见过这圆规式的姿势。”可见当年的杨二嫂年轻漂亮,虽以此招揽生意,但也是安分守己的人,与现在的杨二嫂形成鲜明的对比,以此凸显了鲁迅笔下这个失去自信心和做人的骄傲,站姿极不雅的辛苦恣睢而生活的一类人。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总结出人物外貌描写的方法: 1、要有一定顺序; 2、肖像显神,抓住特征; 3、切忌全面,要有选择;  4、凸显性格和情感;5、对比描摹,动态展示; 6、善用修辞。  
       下面让我们通过赏析课内几个人物片段,进一步体会人物外貌描写的方法。
       片段一:“他生就一副多毛的脸庞,植被多于空地,浓密的胡髭使人难以看清他的内心世界。


长髯覆盖了两颊,遮住了嘴唇,遮住了皱似树皮的黝黑脸膛,一根根迎风飘动,颇有长者风度。宽约一指的眉毛像纠缠不清的树根,朝上倒竖。一绺绺灰白的鬈发像泡沫一样堆在额头上。”“只见面前的小个子那对浓似灌木丛的眉毛下面,一对灰色的眼睛射出一道黑豹似的目光。”   
       茨威格《列夫.托尔斯泰》一文中对列夫.托尔斯泰的外貌描写就遵循了一定的描写顺序,先写整体再写局部,多毛是他头部总体的特征,长髯、眉毛、鬈发都体现了这一点.局部描写先描写长髯后眉毛最后鬈发从下到上的顺序介绍。借助比喻的修辞重点描绘了他的眼睛,眼睛是心灵之窗,托尔斯泰丰富的精神世界是通过眼睛表现出来,黑豹似的目光是赞美他目光犀利、深邃,作为伟大的文学家,能对他所处的时代做出准确、深入、全面的描绘,他是时代的代言人。
       片段二:“他的脸上呈现出悲剧,一张含蓄了许多愁苦和力量的脸;火一样蓬勃的头发,盖在他的头上,好像有生以来从未梳过:深邃的眼睛略带灰色,有一种凝重不可逼视的光;长而笨重的鼻子下一张紧闭的嘴,衬着略带方形的下颏,整个描绘出坚忍无比的生的意志。”  何为《音乐巨人贝多芬》
        文段中对贝多芬的外貌按先整体后局部的顺序来写,局部也是先写头发再写眼睛、鼻子、嘴、下颏自上而下的顺序描写。“愁苦”的脸上呈现“悲剧”,可以使读者体会到贝多芬目前生活的苦难及面临的压力.“深邃的眼睛”“凝重不可逼视的光”“紧闭的嘴”则都在显示着他对不幸遭遇不妥协、不屈服的抗争意志。他所承受的苦难之重,使他的伟大人格熠熠生辉。
        片段三:“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鲁迅《故乡》
        “灰黄”“很深的皱纹”“破毡帽”“极薄的棉衣”“像松树皮”般的手,这是旧中国贫苦农民的真实写照。釆用对比的写法,饱经风霜、极度贫困的中年闰土与“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的刺去”的少年英雄闰土判若两人,封建制度的压榨与摧残,一个鲜活的生命已了无生气。在对比描摹中动态展示了人物的形象。
        相貌是千差万别的,并且是时刻在变化着的,所以我们要捕捉最能表现人物内心情感与个性特征的瞬间画面,而不要面面俱到。
        有人说过:“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同样的,世界上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我们在刻画人物形象的时候,要抓住人物的特点,人物前后的变化,不同境遇下不同的外貌,注意对比,有层次的递进,进行多次具体的描写。一个好的描写顶得上千言万语。所以写人物不能马虎拼凑,零零总总,更不能重复罗嗦,画蛇添足,要力求写出情感丰富、个性独特符合生活真实和艺术真实的人。
参考文献:
[1]《教师教学用书》语文 八年级
[2]《教师教学用书》语文 九年级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