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技工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提升途径研究

发表时间:2020/10/20   来源:《创新人才教育》2020年第6期   作者:邱杉
[导读] 在互联网时代中,信息的传播与流动的速度更快,这种状况对各行业都形成了影响。

淄博市技师学院   邱杉

摘要:在互联网时代中,信息的传播与流动的速度更快,这种状况对各行业都形成了影响。高职教育的不同阶段,学生的学习与教师的教育引导,同样受到信息技术的影响。结合信息技术的特点,思考如何正确的应用信息技术促进高职技工院校毕业生的就业质量,成为高职教育工作者重视的问题。基于此,本文展开探讨。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技工院校就业研究;质量提升
        引言:高职教育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高职教育要直接面对社会中的人才应用需求,因此高职阶段学生的学习,必须紧密的与现实相连接。在相关的高职技工院校毕业生就业调查中,可以发现各专业的就业率,几乎都能够达到90%以上,然而,对于学生具体的就业状况进行观察,就会发现就业质量不高也是普遍存在的问题。通过相应的信息收集方式,有利于合理的调配社会人才需求与学生就业需求,需要对此有所重视。
        一、高职技工院校学生的就业质量基本状况
        就业质量的判断标准,主要在于学生的就业后收入的高低、整体工作环境、就业的稳定程度以及职业的发展前景、个人对职业的满意程度。就目前的社会调查来看,高职阶段学生就业率较高,然而其就业的质量相对较低,多数学生的职业收入、发展前景以及工作环境,与学生的期待值存在明显的差距。
        由于受到社会因素的影响,或者是学生个人选择因素的影响,高职学生在就业后,通常存在就业不稳定的问题。对相应的高职毕业生进行访问调查,许多学生表示高职毕业后,相较于其他学历的毕业生,就业的优势并不明显,职业教育带来的社会竞争力较为有限[1]。
        二、应用互联网信息技术,提升职业院校的就业质量
        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对于职业院校就业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应用互联网技术,可以实现对就业信息的整合,为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提供更多的选择与就业指导。同时,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具有可持续性,能够持续的为高职毕业生提供相应的就业信息,促进学生的职业发展。
        1、建立完善的就业评价体系
        在目前,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评价,主要以就业率为主。事实上,在调查中可以发现,高职院校学生在就业中存在比较明显的职业不稳定因素。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就业后,就业环境或者就业职位的变更速度较快,难以获得较为稳定的发展。因此,在相关的就业评价中,需要对就业质量给予关注。目前,高职院校就业调查,主要是由学校进行的,在毕业生离开学校之后,其职业的具体状况,就不在关注的范围内。


通过应用互联网技术,建立一个体系完成的就业评价体系,并且应用就业评价的体系,对高职毕业生展开持续性的就业评价跟进以及就业的帮助,能够有助于就业质量的体系[2]。在这一体系的建立中,需要高职院校、地方管理单位、用人企业共同发挥作用。评价体系的主要任务,是为高职院校与地方管理单位之间的合作,提供相应的数据支持。
        2、应用信息化就业平台提供持续性的就业指导
        在毕业生离开学校,参与工作之后,其得到职业引导的机会相对较为有限。从前文中叙述的内容可以发现,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环境与毕业生的期待值之间存在明显的差距,相对而言就业的稳定性有待提升。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就业之后,更换工作单位、更换岗位的情况时有发生。因此,需要有持续的就业跟进指导。一方面学校作为学生教育单位,有一定的继续提供教育帮助的责任,另一方面,社会中的相关就业管理部门,也需要做好引导的工作。
        因此,通过建立一个可持续应用的信息化就业平台,可以为高职毕业生的就业提供更多的帮助。要将这一就业平台,与目前的各种就业信息网站进行服务内容的区分。在持续性就业指导的平台中,要关注毕业生的继续发展,可以合理的应用社会中相关的就业援助资金,为高职院校毕业生提供继续的职业技术培训机会,增强就业竞争力。
        3、及时的更新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
        同时,也要促进高职院校的课程教学体系改革,在课程的制定过程中,要与相关的用人企业进行沟通。通过持续的关注就业评价中相关的信息,学校、地方管理部门与企业,共同合作,对教育阶段以及就业指导施加影响。
        可以适当的从地方的优秀企业中引进专职教师,向学生介绍职业工作的基本状况,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未来的工作环境产生更为具体的认识与了解。树立较为明确的未来发展目标,做好职业技术的准备[3]。
        三、结束语
        职业院校就业质量的提升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需要一个长期不断改进的过程,要提升就业质量,需要从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智慧型就业指导与服务平台建设、就业数据的分析与挖掘、专业教学改革等多方面共同发力,要充分利用“互联网 +”的思维和信息化的手段,提升就业质量。
参考文献:
[1]宁高平,王丽娟.新时期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机制研究[J].宏观经济管理,2019(08):59-67+74.
[2]陈晨,刘冠军.实现高质量就业与提升人力资本水平研究[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9(03):42-50.
[3]孙彩平.“互联网+”时代下技工院校毕业生就业现状和趋势分析[J].科技资讯,2017,15(17):233-23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