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0/10/20   来源:《创新人才教育》2020年第6期   作者:胡晓琴
[导读] 核心素养理念下的教育模式,给小学语文教学带来了极大的难度。

重庆市渝北区盛景天下小学校   胡晓琴

摘  要:核心素养理念下的教育模式,给小学语文教学带来了极大的难度。如何利用好部编教材指导学生进行阅读并养成习惯,这是小学语文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文本基于核心素养理念的培养,就如何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进行探索。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策略;核心素养
        语文教学的根本目标是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而语文素养的基础是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在小学语文中,阅读教学所占比重更大,部编版教材为此还专门设立阅读单元。因此,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今天,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创设趣味情境 ,激发阅读兴趣
        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是和一定的情感联系着的,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最实际的内部动力。然而,长期以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由于手段单一,方法老套,教具缺乏,较难培养稳定、持久的学习兴趣,形成学习的内驱力。实践表明,要想让学生更好地接受课本中“静止”的知识,教师必须着力良好教学情境的创设,把“静”的教材内容转化为“动”的外部活动,如此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获取知识, 在学习能力不断培养的过程中体验求知的乐趣。
        二、在阅读中思考,在思考中阅读
        阅读教学中,我针对部编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提出了“读”“想”“圈”“疑”“品”“写”六字阅读原则:读,就是采取默读、猜读、搜索读、跳读、整体读等多种不同的阅读方式。来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想,就是要求学生边读边想,养成带着问题去读书的习惯;圈,就是圈画好词、好句或不理解的地方,做到读书一定要动笔;疑,就是针对课文大胆质疑,正所谓没有疑问的阅读就不是真正的阅读;品,就是品词赏句,让学生找出对自己印象深刻的语句谈体会,以此来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写,就是学过一篇课文后,就要模仿课文的言语特点、表达形式、篇章结构写一写。在阅读中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会在阅读中思考,在思考中阅读,自然会热爱阅读。
        三、以问促读,潜心会文
        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教师讲得多、分析得多而学生读得少”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格外注重学生的读。这么一来,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学生一遍又一遍地读,由于目的不明确,要求不具体,方法不灵活,学生读来读去读腻了,感到上语文课索然寡味。关于这种现象,张田若先生的话很能启发我们:“怎样组织学生读书?重要的方法之一,是以问促读……每一次组织学生读,都要有明确的目的,让学生带着任务读.”“老师提出问题和要求,目的不在于让学生立即找到答案。而是引导学生,诱发学生去读书。问而后读,读而后答。


”怎样设计提问才能促读呢?
        1.设计的问题要有思考价值
        真正有效的思维活动往往是“无声”的内化过程,需要我们设计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伏下来想一想,读一读,再读一读。这需要我们在教材处理中,抓住课文的疑难点、矛盾点、空白点、求异点、模糊点、细节点等展开思考。
        2.课堂提问还要考虑到层次性
        人们认识事物都是由表及里,由感性到理性的。指导学生阅读也必须遵循这一规律。所以,设计提问时,要注意由浅入深,层次分明。
        四、读写结合,活跃学生阅读思维
        阅读和写作是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两者关系密切,相互促进。只有大量的阅读积累才能够促使学生写作的顺利进行。从某种角度来说,阅读是写作的基础,而写作则是对阅读体验的一种延伸与表现。笔者认为教师可以读写整合教学,借以来活跃学生阅读的独立思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对于阅读过程中典型的句子、自己的体验、感想等等常常会在自己的作文中得到启发和应用。笔者在阅读教学中注重读写相融合开展,即:让学生通过阅读来摘抄好句、好词;归纳阅读文本类型;书写感想或者体验、评价阅读文本等等,借以来深化学生的阅读,强化学生的独特感想和体验,与此同时,也可以通过阅读提高学生的写作和积累素材能力。
        此外,开展读写整合阅读还有助于激发学生深入阅读的欲望,强化其对语言或者情感的共鸣,为学生的创作思维给予广阔的空间。
        五、生活即语文,语文更离不开生活
        我始终认为阅读不等于读书。阅读是一种源自于书籍、却不限于书籍的人类行为。随着学生年级的升高,生活阅历的丰富,我们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并带领学生参加一些社会公益活动,让学生在生活这个大课堂中学习语文,学习做人。
今年我们重庆主城区遭遇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笔者就在班级群里安排学生做一些有针对性的活动,让学生有机会走进社会,阅读社会这本“百科全书”。这次实践活动后,有学生在日记中这样写道:“……为帮助灾区重建家园,我们在班里组织了为灾区的义卖活动,义卖当天,天气还非常炎热,但我们串街走巷,心里似乎比天气还要火热……重庆,挺住!全国人民都在为你祈福,还有什么克服不了的困难呢!”透过学生这质朴而真挚的话语,我们能够感受到一次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就是一堂成功的语文课,这堂“课”不仅对学生进行了一次爱的教育,一次责任感的教育,更让学生充分感知人间冷暖,理解何为大爱无疆。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培养学生进行自主阅读的习惯与能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真正爱上阅读,树立终身进行阅读的理念,养成爱读书与好读书的好习惯,这对于小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田本娜.提高小学阅读教学的实效性(J).教育学术月刊,2018(1).
[2]蒋独见.文学的自主阅读及教学目标取向[J]渝西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