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学教学生活化的对策

发表时间:2020/10/20   来源:《创新人才教育》2020年第6期   作者:徐正辉
[导读] 初中科学这一学科来源于对生活的解析,因而其教学过程需要以生活为重点,促使学生建立联系性的知识印象。

兰溪市第二中学   徐正辉

摘要:初中科学这一学科来源于对生活的解析,因而其教学过程需要以生活为重点,促使学生建立联系性的知识印象。教师需要在教学中尝试生活化的策略,在贴近学生日常的教学中给予学生亲近感与熟悉感,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相契合。此外,也需要借助生活化的教学活动,促使学生学习科学知识,深入剖析生活现象的本质,并熟练运用科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在实践与应用中掌握知识的脉络。本文简单论述了教学生活化的意义,并给出了生活化教学的实践策略,以期起到良好的参考作用。
关键词:初中科学;生活化;对策
        教师应认识到生活化教学的效果,贯彻落实新课改的教学要求,在高效的教学互动中提高初中生对科学的学习热情,进一步诱发教学质量的提高。面对生活化的教学进程,教师需结合学生的实验操作,在教学中培养初中生的逻辑思维,在知识教学之外,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科研方法论。通过科学教学逐渐贴近学生的生活,能够使学生建立起完备的认识,从生活的角度去发掘科学现象、探索科学知识。而教学的生活化也是一个高效的互动过程,科学与生活相互交融,互相拓展,学生在学习中既能遇见许多科学方面的生活问题,也能遇见生活应用方面的科学问题,有助于学生思考科学学科的意义,从趣味化的角度去解读科学课堂。以下列出了教学生活化的策略,希望能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稳步发展。
       一、融合本土化因素,创造性利用教材
        科学教材的编写基于客观的普遍性知识原则,但是每个地区甚至是学校、个人的实际情况均存在一定差异,教材更多地倾向于普适性的知识内容。因而,教学上的生活化就显得格外重要,教师应在教学中努力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创造性地使用现有的教学材料,实现教学生活化的合理性。对于科学课本中的知识,教师需要善于进行改编,在内容的增添中融合本土化的生活素材,创造性地发挥出生活素材的优势。于此同时,教师也应结合学生的情况去设计问题,在针对性的知识调整中使其符合初中生的认识,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而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可以加速学生对原教材的理解,在贴近生活实际的过程中提高教学效果。
        如,在教学《天气与气候》一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当地的环境去进行理解,北京的温带季风季候就和海南的亚热带季风气候有着巨大的差异,西藏的高山高原气候与内蒙古的温带草原气候也存在显著的差异,不同的气候条件在气温与降水、植被方面都有着不同程度的改变。在这一方面,教师可以结合本地的气候特征进行教学与分析,从地理环境因素与人文因素上来剖析其对天气与气候的影响。进而,师生在结合生活经验进行理解的同时,可以使教材上的知识内容得到充分的利用。



        二、巧用趣味小实验,导入科学教学内容
        初中阶段的科学知识都具有极强的代表性,在生活化的教学展开中,教师可以借助实验的力量,在提高学生积极性的途中合适地进行知识的传递,并通过游戏性的趣味实验形式引导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这样,这也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更多的初中生的学习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另一方面,趣味小实验的教学方式也可以让学生对实验相关的知识内容建立起初步的印象,主动探究实验背后的科学知识,并联系到生活中相似的现象,学会运用科学知识做出简单的解释。综合来看,趣味实验的教学方式拉近了学生与科学知识之间的举例,活化了科学课堂的教学气氛,对教学的发展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
        如,在学习《电与磁》一章时,教师可以在“创造指南针”“磁铁同步”“模拟电动机”“模拟发电机”等小实验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去挖掘知识,借助实验操作促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相关的科学原理。通过选择实验材料、补充实验细节、分析实验现象,可以使学生在生活实践的应用中进行知识的转化,有效地锻炼了个人的科学思维。而《汽化与液化》这部分的教学中,学生在观察中能够看见袋装酒精在不同温度下的水中的体积不同,在冷热水的切换中直观认识到了温度导致的汽化与液化现象。通过这样的趣味实验,更好地导入了科学教学内容。
        三、进行合作学习,在生活中引导学生的交流讨论
        教学的生活化不仅仅是知识教学的生活化,也是学习模式的生活化。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是团队的力量是无穷的。因而,教师可以在科学学习中倡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通过应用小组形式,让不同的团队成员进行问题的探讨与知识的互动,从而形成了良性的学习模式。学生既能够提高自身的科学学习意识,也能够培养人际交往能够,在生活化的交流中进行自主思考与团队分析,在反思与应对中提升个体的综合科学素养,进而推动学生之间的互帮互助,促使学生的全面化发展。
        如,在《地球与宇宙》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之间进行自由分组,并给其分配不同的学习任务,给予其相应的预习问题,从“地球自转的原因”到“月球为什么围绕地球转”,从“日食和月食是如何形成的”到“‘水星逆行’是怎么一回事”,学生能够在课前去积极进行资料的查找,善用生活中诸如电脑、报纸、杂志等媒介进行答案的搜寻。并在课堂上进行学习合作,在讨论中增进对问题的理解。教师还可让学生分享自己在生活中的见闻,比如哈雷彗星的周期、太阳系有几大行星等,从而丰富学生的见闻,引起学生对科学知识更高的讨论度。
        总之,教师应尽力满足初中生的成长需要,根据其身心特征进行动态的课堂调整,在生活化的教学场景中融入科学知识内容,给学生的能力发展带来更多的变化,促使学生培养出积极探究的良好习惯。
参考文献:
[1]李铭.初中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策略探讨[J].基础教育论坛.2019.
[2]蒋颖瑾.以生活为“源”,妙“享”科学——浅谈初中科学生活化教学[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