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网络时代思想政治工作的多重要素浅析

发表时间:2020/10/20   来源:《创新人才教育》2020年第6期   作者:麦忠微
[导读]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在思想政治工作的多重要素的内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本文为促进思政工作的开展,以网络时代下的思政工作为例,从思政工作环境、思政工作客体、思政工作主体、思政工作内容、思政工作方式这五个方面,对其多重要素进行了分析。

中共密山市委党校     麦忠微

【摘要】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在思想政治工作的多重要素的内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本文为促进思政工作的开展,以网络时代下的思政工作为例,从思政工作环境、思政工作客体、思政工作主体、思政工作内容、思政工作方式这五个方面,对其多重要素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网络时代;思政工作;多重要素
        网络时代下的思政工作多重要素主要涉及思政工作的环境、客体、主体、内容和方式五个方面,需要切实结合网络时代的特点,赋予这些多重要素新的内涵,以深刻把握思政工作的方向,提升思政工作的有效性。
        1.网络时代下思政工作环境要素分析
        环境要素作为多重要素之一,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思政工作的环境要素也发生了变革,需要深刻把握思政工作环境的变化,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加强对其的应用,提升思政工作的质量。由于网络时下的到来,网民的数量日益拓展,网络在社会政治生活中带来了深刻的变革。尤其是随着大数据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推广,已经进入了智能时代,由于大数据下的各种决策行为源于数据分析,并非传统的直觉和经验,给思政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为应对网络思政环境的变化,网络成为公民表达意见的主要渠道,虽然公民权利意识得到了增长,但是由于网络文化具有短平快的特点,使得公民在阅读习惯与信息获取上发生了重大的变革,为切实提升思政工作的成效,彰显政府公信力,需要切实利用网络思政环境,切实做好网民舆论导向,利用网络开展思政工作的同时,要做好全民意识形态教育,注重网络环境的净化,尤其是政府部门,需要利用网络来不断提升政府的公信力,切实注重对民众的引导,减少网络不良思潮对民众带来的影响,引领广大社会民众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发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优化网络思政环境和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的重要利器,将其作为思政教育的核心,在核心的辐射下,既要发挥网络思政的优势,又要抵御网络环境对思政工作带来的不利影响,推动思政工作的开展,不断提升民众的思想觉悟[1]。
        2.网络时代下思政工作客体要素分析
        思政工作的客体为社会民众,在网络时代下,思政工作客体对数字化生存有着十分享受的感觉,但是对传统说教式的思政工作往往不满,甚至有的将信息作为知识,利用知识来反对信仰,对意识形态说教持反对态度,甚至背离了信仰自身,摇身一变成为网络犬儒主义者。因此,作为思政工作者,需要切实做好信息过剩引发的思想混沌的反思,要在思政客体上做好对其的指引,在思政工作中不断创新。
        3.网络时代下思政工作主体要素分析
        在网络时代下,思政工作主体要注重良好形象的塑造,既要拥有坚定而又可靠的信仰和素养,又要具有民主而又平等的理念和姿态。这就需要思政工作主体在网络时代下不断提升自身的思政理论水平,强化自身的法治意识,时刻保持严谨的纪律观念,秉承良好的道德品质,在思政工作中,不断加强学习的同时还要严于自律。


网络时代下的知识老化、更新的速度很快,思政工作主体需要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储备,既要有着扎实的基础知识,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知识储备,并在整个思政工作中始终秉承民主、平等的理念,需要注重思政客体的需求与想法,只有将思政工作植入思政客体的思想之中,利用自身良好的形象和丰富的思政内容与平等的思政态度,赢得思政客体的认可和信赖[2]。
        4.网络时代下思政工作内容分析
        第一,从传统的阶级性内容向大众性内容转型,并不断强化意识形态的包容性。在思政工作中,意识形态教育是核心工作,因此需要始终以主流意识形态为引领开展思政工作,通过主流的意识形态给思政客体从思想和价值以及健康三个方面进行正确引导,并彰显意识形态对社会的包容性整合,但是主流意识形态始终是现代政治文明的理论资源,需要彰显意识形态理论自身的竞争性,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和宣传,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与践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意识形态工作的引领,以一以贯之坚定四个自信作为意识形态工作的关键点,持之以恒的强化意识形态阵地的建设,迅速抢占网络意识形态阵地,结合网络时代的媒体传播特点,切实借助微信、微博、公众号等渠道,切实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力度,优化传播方式,提升舆论引导的话语权与主动权,强化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凝聚力、吸引力和向心力与感召力。
        第二,始终秉承人本理念开展思政工作,将人性根本作为破题的核心,切实加强对其的探索,从个性化精神生活引领到社会政治生活之中。在话语上,从传统的革命话语向常识语言再向网络潮语的转变,切实将思政工作落到实处,放低语言姿态,尽可能地与思政客体零距离的沟通和心灵感触。
        5.网络时代下思政工作方式要素分析
        第一,在政治营销中始终注重行甚于言,以良好的形象示范,强化自身的感染力,在思政工作中以强烈的营销意识,彰显思政教育内容的吸引力、说服力,提升营销手段的竞争性与生动性,及时地把主流价值观、主流意识形态渗透到思政客体之中,尤其是要渗透到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之中。
        第二,避免形式化的思政工作,彰显思政工作的人性化,尤其是要与客体的认知习惯相符,切实发挥网络工具的舆论场作用,把握互联网这个舆论场的主导权,采取多元化渠道促进主流价值的推广[3]。
        6.结语
        综上所述,网络时代下,思政工作的多重要素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尤其是随着思政客体的不断变化,为切实彰显思政工作的亲和力,提升思政工作的影响力,需要切实从上述五个方面加大对其的重视和应对,尤其是要发挥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引领工作,引领整个思政工作从传统的务虚向务实转变与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妍.自媒体时代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探析——基于疫情期辅导员工作案例[J].西部学刊,2020(16):78-80.
[2]周琳.从新媒体视角下探究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径[J].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20(03):169-171.
[3]孙鲁霞,张雷.网络思政教育路径探索[J].科教导刊(下旬),2020(04):94-9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