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不同年级相同主题的教学

发表时间:2020/10/20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10月上   作者:蒋勤琴
[导读] 《品德与社会》课程的设计思路是:“一条主线,点面结合,综合交叉,螺旋上升。”

浙江省义乌市苏溪镇第四小学 蒋勤琴

        《品德与社会》课程的设计思路是:“一条主线,点面结合,综合交叉,螺旋上升。”“一条主线”即以学生的生活发展为主线;“点面结合”的“点”是社会生活的几个主要因素,“面”是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领域,在面上选点,组织教学内容;“综合交叉,螺旋上升”指的是每一个生活领域所包含的社会要素是综合的,在不同年段层次不同,螺旋上升。
        浙教版的《品德与社会》教材共分6册,教学单元从个人拓展到世界,包括“我的健康成长、我的家庭生活、我们的学校生活、我们的社区生活、我们的国家、我们共同的世界”六个领域,每一年级一个循环(共二册),3一6年级共4个循环,螺旋式上升。因此,在6册的教材中,出现了同一主题,不同层次的教学单元。
        这样的设计思路,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目标定位方面,要充分考虑到各个年段儿童的认知特点,在教学重难点方面要体现层次和坡度,形成同一主题的系列教学。教学中通过“同工”奏“异曲”的方式,让学生的认知有序递进,情感逐渐上升,使品德教学体现其实效性。
        前奏——目标变奏曲
       (一)从编排体系把握教材,纵向定位整体目标
         “螺旋上升”是品德与社会课程编排特点之一,是指同一主题的内容在后续年段重复出现,但要求逐步提高.我们教师解读教材时需要思考的是:同一主题不同内容各出现在哪个年段?这些内容的目标定位是否相互联系并呈螺旋上升的特点?各年度教学的重难点体现了怎样的坡度?只有领会教材的编排特点,明白同一主题不同内容在不同年级的不同要求,“摸准”教材在学生的不同发展水平上所呈现的教学目标以及重难点,心中有谱,才能做到教学有度,才能准确定位课堂教学目标。
        (二)从单元主题把握课时内容,横向定位课时目标
         如果说,认识“螺旋上升”的编排体系是从整体出发对教学内容及目标进行纵向定位,那么从单元的视角出发,则是对课时内容及目标进行横向定位。品德与社会教材大多采用单元编排、主题统整的建构方式,每一单元中的各课时教学内容的逻辑关系,或承接或并列,但每一课都是围绕一个单元主题展开的。
        教学中,教师只有细读单元教学内容,从整体上将教学目标细分到各教学内容中,才能使教学活动更为才有效。
        (三)从课文细节把握精髓,精准定位教学着力点
        浙教版品德学科教材中的每一课,都会提供提示语和关键词,这些词句虽简单,却是教学内容精髓所在,指引着教学的目标和方向。因此,教材中的每一个字、词、句都值得细细推敲。备课时,首先要思考:编者为什么要用这句话,这个词?要提示什么?编者的意图何在?只要牢牢抓住这些词句,读懂并细心体会,从而领会编者意图,才能使教学着力点不偏不倚。



        在制定教学目标时,有时只抓住教材中所提供的提示语、关键词,还不能使课堂教学目标准确到位。教师还需要细读教材中的每一段文字,每一幅图。
        总之,教学中,教学目标的定位、教学重点的把握都要牢牢紧扣课文提示语、关键词等,这样才能使教学不偏离方向,才能点面结合。
        (四)结尾
        正视现实的课堂,我们不得不承认,面对根据课程标准采用螺旋上升思路来编写的品德教材,很多老师缺乏整体观,相同主题的内容在不同年段呈递进趋势,而且相近内容不同主题,相同主题不同重点的课很多。我们应该俯瞰整册教材、细细揣摩文本的编排,了解了同一主题内容在品德教材中的出现顺序以及不同时期的不同表现形式,深刻体会品德教材“螺旋上升”的设计思路,选择教学内容具有学习坡度的层次和系列。
        例如关于“世界人种”这个主题内容的教学,在二年级上册《炎黄子孙》和四年级上册《世界之窗》两课的教学中都是一个重点,那么在教学中如何体现两个知识点 “螺旋上升” 的递进关系?
        《炎黄子孙》教材由三部分组成,即“炎黄子孙的由来”、“炎黄子孙的体貌特点”、“为炎黄子孙自豪”。让学生了解“炎黄子孙”的起源传说,发现同胞共同的外貌特征,熟悉优秀华人的事迹,从而增强孩子们的民族归属感和自豪感。因此黄色人种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四年级上册的《世界之窗》,是希望通过这节课的教学,为学生打开一扇了解世界、认识世界的窗户,使学生了解全球的三大主要人种和丰富多彩的人类文化。主要安排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教学内容:了解黄、白、黑三大人种的主要特点及其主要分布区域;了解不同人种中的杰出人物;从饮食文化、建筑工艺、语言文字等多方面了解人类的灿烂文化。
        因此“三大人种”的教学主要是让学生掌握世界三大主要人种及分布,感受人类灿烂文化。四年级的学生能从肤色这一最明显的特征对人种进行区分,但是会忽视发色、眼睛的颜色、嘴唇和鼻子等细节部分,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观察发现能让学生更多地了解三大人种的特征,并进一步探究三大人种外貌特征的不同主要是生活环境的不同,从而进一步了解世界三大人种的地域分布。
        地理题材的品德课教学,一直是个难点,因为我们学习的目的不仅仅只是让学生掌握一些单调的地理知识,而是让学生掌握一些学习方法,用以指导当下的生活。补充了三大人种的体育明星的资源,这一板块的学习把学生的生活经验引进课堂,让学生观察偶像,他会更有兴趣,使三大人种分布这一的知识传授变得生动、有趣。而且,一直以此为线索,将知识点串联起来,使之具有整体性。
        以上只是我对《品德与社会》中同主题教材的教学的浅薄的认识,在同一主题下,教师若能充分领会教材体系,抓着力点,把握住年段目标,并在落实过程分层施教,采用符合学生年龄特点、认知特点,儿童乐于和适于接受的教学方式,就能真正实现“螺旋上升”的设计初衷,让同样的主题奏响不同的乐章。
参考文献:
[1]杨九俊.《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堂诊断》. [J].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12
[2]《品德与社会》教学参考用书、教材
[3]2011版《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解读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