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育中如何测评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发表时间:2020/10/20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10月上   作者:傅君良子
[导读] 在小学数学教育中,教师与家长十分注重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而忽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导致学生在生活、学习中不能有效地解决问题,成为“高分低能”的学生,就如何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促进学生发展展开讨论。

浙江省义乌市苏溪镇第四小学  傅君良子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育中,教师与家长十分注重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而忽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导致学生在生活、学习中不能有效地解决问题,成为“高分低能”的学生,就如何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促进学生发展展开讨论。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育;非智力因素;高分低能;
        一.绪论
        在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中,应当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一个学习成绩优异的孩子,他没有和生活共处的能力,不能够很好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动手实践能力弱,只会做题得高分,这显然不是社会需要的人才。
        非智力因素首次由美国心理学家亚历山大提出,而非智力因素是指智力因素以外的一切心理因素[1],我们这里要讨论的非智力因素指的是可以促使学生在生活、工作、学习方面表现良好的因素,包括语言表达能力、探索的意识、沟通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坚强的意志、集体主义精神、浓厚的学习兴趣、分类整理能力。
        二、了解学生及测评
        在非智力因素培养上,每个学生都是个体,学生之间有显著的差异,我们没有一套共同的方法去培养他们的非智力,所以在教师准备工作中必须要对学生有所了解才可以对症下药。要想知道学生原有的非智力处在什么水平,我们可采用问卷调查法、行为观察法、画树游戏法、行为评定法、综合性测验、自陈量表等方法来进行分析。
        画树游戏是一个比较容易的透射实验,它是由瑞士心理学家卡尔柯乞所创造的。第一步,教师让学生随意画一颗果树。第二步,把学生的作品与卡氏标准对比,就可以推断出学生的大概性格特征是怎样的。
学生A在画树测试这个游戏中中,画了如图1.1所示的树。
 
        我们可以将树分为三个部分:树枝、树干、树根。树枝代表着学生的表现力,即生活行动模式,树干代表着学生的生命力,即本能爱欲及情感,树根代表着学生的自制力与潜意识,平时难于看见。根据卡氏标准进行如下分析:
        树有根,表明学生小A性格稳重,但是只有树,而没有地面,表明学生自制力差,树干短且树冠大表明学生有高尚的理想,树干似云,表明学生想象力丰富,树倾向左边,表明学生含蓄小心自大易恐惧.可以得知小A是个稳重,有理想,想象力丰富且小心行事易恐惧的个体.对相关信息进行分析,教师发现小A的作业中,难题总是空着不做止步不前,不敢下手,小A的意志不够强大,缺乏与困难作斗争的勇气.那么教师就应当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与交谈,给学生布置难度逐步加深的习题进行训练。或者在课堂教学方面有意识地培养小A探索的意识,教师必要时予以鼓励与赞扬,创造讲错无责罚的学习氛围,循序渐进,渐渐地小A就具有独自面对困难不退缩不惧怕的品质。
        完成句子测验简称SCT,具体测验方法就是,教师提供句子,让孩子自由或者半自由完成句子的另外一部分。题目举例如下:我喜欢():我觉得();我恨(),我的朋友不知道我在怕()等,通过这些句子测验,我们可以推断出学生非智力因素构成,由此来选择恰当的方法来培养学生的非智力。[2]
        三、课堂教学设计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也可以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首先,教师要激发学生想要学习的兴趣。第二,要有办法让学生自愿自主地动脑筋,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第三,教师要给学生思考的时间。第四,应当让学生集体讨论。此处以长方形的面积这一课时为例。
        为了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教师不应该按照课本照模照样的教学,给学生若干个莫名其妙的问题,不利于学生探索意识的培养。在新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把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使学生的个性在交流与讨论中充分发挥。[3]在培养探索的意识时教师可以采取交流与讨论的方法。
        这节课适合让学生自主探究,导入时教师出示课前准备好的长方形道具,以对长方形做调查来进行探讨研究。小组合作,是培养学生探索能力的极佳方式。教师先布置让每一个小组对长方形进行调查研究的任务,看哪个小组调查的最全面。有些小组会用尺子量出长和宽,也有一些小组会自觉算出周长,有部分小组会算出它的面积。每个小组在竞争意识的指导下,会十分积极主动地去思考、动脑、探索长方形有什么性质。[4]此处应注意,小组合作时,教师需要发挥自身独特的主导作用,对每一个小组进行有效认真的指导。很多学生在量出长方形的长和宽后就不进行处理,教师此处就可以引导学生长方形的长和宽这两个数据我们可以进行怎么样的处理,比如加减乘除。再让学生进行探索,培养学生多次探索的意识,多角度去思考问题.在学习过程中只有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采取形式多样的教法才能促进学生建立起自己的认知结构,从而养成良好的思考习惯,受益终生。[5]
        在小组汇报面积时,教师不单单是听取学生的交流汇报,还要让每组代表进行交流讨论,让各位同学对每组的调查报告进行补充,进一步进行成果上的探索,不满足于对现有结果的获得。而教师就要起到引导作用来控制整节课的走向趋于长方形面积这个因素。在长方形调查的各种数据下,学生们通过摆正方形这个操作得出面积,然后学生提出不解:长乘宽真的是长方形的面积吗。我们发现,学生是自己动脑筋在思考,自己在提问,教师的作用是在临界点的时候启发学生,这和苏格拉底的“产婆术”有着一样的本质。发现问题后再让学生自己去尝试着解决困难,也就是学生自己去验证个人的想法。整个环节步骤始终让学生自己想自己做,有利于探索意识及品质的培养。
        四、小结
        近些年来,大家越来越看重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却虚于口号不落于实处。如果用科学的方法去跟踪分析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模式,并且从数学课堂中有意识地去培养,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健康成长,而不是只会做题的机器。
参考文献:
[1]印志颂.洪门小学六(1)班数学教学中学生非智力因素培养的研究[J].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2009(7):43-43.
[2]周文.非智力因素培养[M].黑龙江: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1:241-243.
[3]王迅.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J].考试周刊.2012(7):78-79.
[4]吴积宁.非智力因素与小学生的数学学习[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1996(3):76-78.
[5]王建国.浅谈非智力因素与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3(14):141-14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