尝试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生活化策略思考

发表时间:2020/10/20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10月上   作者:邱少国
[导读] 在初中教育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一门十分重要的学科,它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关系密切,更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

广东省汕尾市陆河县实验中学  邱少国   516700

摘要:在初中教育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一门十分重要的学科,它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关系密切,更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教师在对学生进行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可以结合中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其构建与其心理生理相关的生活化教学情境。这样,学生在学习之中会有较强的参与感和代入感,突破所学知识的重点及难点,有效提升教学质量,更能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使其在生活中面对不同的难题时能够理智地面对,更能运用所学知识去保护自己、约束自己,使其道德与法治课堂教育核心素养得到提升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
        新课改背景下,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应用生活化教学模式对优化学生的学习思路和方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价值观等意义重大。基于新课程理念要求,优化生活化教学方法作为促进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方式,需要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继续在现代教育领域中进行深入研究。
        1.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的常见问题
        1.1生活化教学目标不明确
        初中的道德与法治教师在教学课堂中,对于道德与法治生活化、道德与法治理解能力比较弱,这主要是由于部分老师对于生活化的教学目标理解不够透彻,导致具体的课堂实践与《道德与法治》课程实施要求存在一定的差异,生活化的教学落实程度不够。
        1.2生活化资源发掘不足
        道德与法治素养是一种综合能力,道德与法治素养的培养有赖于一定的道德与法治活动。而生活化资源是创造相应的问题情境和道德与法治活动组织的重要载体,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缺乏相应的生活化教学设施和资源支持,这使得生活化的教学活动将会受到限制。
        2.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的措施
        2.1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必须以生活实例为依托
        道德与法治课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生活事例融入的方式探索学科知识,直面学生在生活中和社会中遇到的真实问题,使学生由“我”出发,认识“我”与自己、“我”与他人、“我”与国家和社会、“我”与世界之间的关系。这就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出发,由近及远地认识身边人、身边事,明白社会关系中的互相承诺,明白社会生活中的契约规则,明白大千世界里的价值选择。学生通过一个个真实的生活实例,理解了一个个课本观点,在每次学习中提升了道德与法治素养。对于初中生来说,生活事件是真实的、感同身受的、值得深思的。他们需要从具体的社会问题中去感知道德与法治的作用,通过真实事例去分析比较讲道德、守法律的好处与不守规则的严重后果,进而获得真正理解的知识。2016年颁布的《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提到,在开展法治教育时,要综合采用故事教学、情景模拟(如法庭模拟)、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方法,将真实法治案例引入课堂教学中,注重学生法治思维能力的培养。


可见,教学中需要使用生活实例,帮助学生真正理解道德与法治对公民生活和国家生活的作用,从而发自内心地认可社会规则、遵纪守法,并自觉提升道德修养、自觉依法律己。生活实例可来自于学生的生活经历。通过让学生说自己的事、谈自己的行为、剖析自己的问题,帮助学生明白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从而对自己提出更高的道德要求。只有将教材知识与时政热点、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道德与法治教育才能真正被学生所接受,做到听得懂、能领会、可落实。
        2.3巧妙设计生活教学情境,引发学生思考
        对于初中生来说,正处在身心发展的初级阶段,但是却具有极强的可塑性。八年级下册“依法履行义务”一框,教材第 53 页设置了“探究与分享”:结合以上两幅图,联系生活实际,与同学们交流应该如何正确对待权利与义务。课堂教学中,学生很容易看出左图的挑夫明显比右图的挑夫挑担时显得轻松,由此得出的观点是:权利行使和义务履行要对等,有多少权利就履行多少义务,不偏不倚才显得公平公正。这种典型的平均主义观念和自私狭隘的价值观与课本正文 “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第二目标题完全背离,很显然,此处的插图设计很容易造成学生理解上的偏差.建议再版修订时上图两漫画人物左右对换并配 以“增加义务观念”作为文字注解,这样就会给学生 呈现出另一种视角了。
        2.4关注热点,拓展学生视野
        对于学习来说,不仅仅应该局限于当前教材中的内容,还应该拓展到生活中,这主要是由于教材中的内容是存在一定的滞后性的,社会的热点问题是不断发生的,因而教师可以在教学中融入一些社会热点问题,带领学生更加关注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不断拓展学生的视野。
        情境一:下了飞机,你拿着很多行李进地铁站,只想赶着去酒店,但是当时排队安检的人很多。说出你的选择和理由。情境二:第二天,你到了当地的少数民族地区古村落。当地有一些民族禁忌,你会遵守当地的风俗习惯吗?请说明理由。情境三:村民带你参观当地的一个军事基地。作为军事迷的你,很想拍照留念.这样可以吗?理由是什么?情境四:在当地,你认识了一个同龄人小伍,本该读八年级的他打算下个月到镇上的加工厂打工。你会如何劝说他呢?四个情境都是学生身边的实例,教学中以角色代入的方式,架设生活与教材的桥梁,让学生知道公民应该遵守的基本义务。学生通过分析理由,明白道德是心中的法律,法律是外在的道德.遵守基本义务,既是公民的自我道德要求,也是外在的法律规范。让学生对生活实例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既提升了其道德认知水平,也增强了其法治意识。
        结束语
        中学开展道德与法治课程教育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学生在吸取文化内涵的同时还能更好地遵守社会秩序,树立法治意识,养成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和学校纪律的良好习惯。结合新课改的要求,树立良好的生活化教育思想,借助生活中的教学素材丰富教育教学内容,用不同的方式传递学生道德与法治的知识,让学生了解德育的真正含义。让学生通过实践,由浅入深地了解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的深刻意义。
参考文献:
[1]王明亮.生活化教学法引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理论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8(46):50.
[2]丁珊.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生活化法治教学的应用[J].基础教育论坛,2018(32):38-3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