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金县中山实验学校 罗海英 517400
摘要:问题是数学的心脏,也是数学研究的落脚点和出发点。好的问题不仅是启动学生数学思维的触发点,也是激励学生更加主动持久地开展深度学习的关键抓手。“问题驱动深度学习”已经成为当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共同关注的热点。
关键词:问题;小学数学;思维培养;深度学习
引言: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是:什么样的问题是“好问题”?即如何从教学内容中提炼出能引起全体学生关注且值得研究的核心问题?如何提问题,即如何通过恰当的方式用问题引领学生的思维走向深入?以及谁来提问题,即如何通过提问主体的灵活转换使问题驱动的课堂真正成为师生教学相长的反应场?
一、深度追问:“好问题”的内涵与价值
教师在进行设计问题的过程中,首先要考虑到所提出的问题要能够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热情,并且还要结合学生的学情进行设计.问题应当是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探索,而不是将学生拒于真理的门外。
例如,在教学“分数的意义”时,在学生基本理解了分数意义的时候,笔者设计了“创造一个分数 ”的练习活动.先让小组长随机发给组员一张正方形或长方形纸片,让他们利用手中的纸片创造出一个自己喜欢的分数,并说一说这个分数表示的意义。在学生折一折、涂一涂、说一说的过程中,一个个分数被学生“创造"出来了,而且许多学生能够说出把正方形或长方形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涂色的部分占其中的几份。随后,笔者出示-道具有挑战性的半开放型练习。
仔细观察下面的数轴,回答问题。
(1)如果A点表示1/2,那么“?”用分数表示为 ___; (2)如果A点表示1/8,那么“?”用分数表示为___,B点用分数表示为____。
这样的问题立马让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涨、思维活跃起来,学生回答出: A点表示1/2时,每一格表示的是把数轴的单位“1”平均分成了8.....A点表示1/8时,每一格表示的是把数轴中的单位“1”平均分成了32份,“?”和B点分别表示这样的两份和七份。可以看出,此类练习设计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深化,不仅准确答出了问题,还有效地发展了他们的抽象性思维。
二、理性思考:“好问题”由谁来提、如何提
关于提问,我校教师曾有过深入的研究,发现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是需要逐步培养才能缓慢进阶的,必须经历教师指导、同伴互助、自我学习等过程才能达到学会提问的要求。
最初阶段,学生会应付提问,提套路化的问题。例如学习分数,学生提出:“学分数有什么用?”“分数的意义是什么?”“分数的性质是什么?”等等。此类问题是几乎无需思考张口就来,但其实并不是经过深思熟虑和反复斟酌后提出的个性化问题。因此,面对学生所提的各种问题,教师更需要教会学生对问题进行分类、比较、辨析、思考。
例如,“哪些问题其实问的是同一件事儿?”“哪些问题可以归为一类?”“我提的问题属其中哪一类?”“哪些问题更值得我们去深入研究?”等。
中间阶段,通过教师的指导,学生逐渐学会能根据自己的学习困惑提出真实的问题。如认识圆时,学生提出“怎样找到圆心角?”“什么是圆的周长?”“怎样求圆的周长?”等等。教师需要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对所提的问题展开交流,进一步区别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
最后阶段,通过合作交流汇总、梳理问题,达成对“好问题”的共同认识,并在学习过程中予以关注和解决。
三、拓展研究:“好问题”引领学生质疑
当学生提出与教学主题不一致的问题时,教师首先要给予学生肯定,增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再利用语言逐步将学生引领到探究主题上,启发学生探究新问题,利用已有的知识去解决存疑的问题。
一个充满探究性的问题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不断推动学生去汲取更丰富的知识,运用知识去解决问题。例如:在学习解决问题一——“同一种商品不同售价”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创设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实践活动,邀请学生一同去货比三家,选择合适的货物,并了解需要考虑的因素,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第一步,要求学生自由讨论“从什么角度进行思考”,给学生一个明确的解疑思路,要求他们自由发挥,选择不一样的解决方法;第二步,给予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与空间,记录自己的想法,并进行及时的合作交流。最后,学生总结出需要以单价、总价、数量等来进行全面的比较。
四、加强生活与知识联系
小学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教师要深入挖掘数学在生活中的内涵,将生活事例与数学教学相结合,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加强对数学知识的认知。这将有助于增强数学教学的实效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生活中的场景,增强生活实际与数学知识的关联性,培养他们的自主探究能力与数学思维。
结论:随着思考的不断深入,关于“问题驱动深度学习’的困惑也随之出现。例如,如何解决深度学习与课时教学时间不足、教学任务难以完成之间的矛盾?如何通过问题驱动,帮助学困生摆脱学习困境,远离“虚假学习”?在大班额的情况下,如何把握问题的适宜难度,真实、有价值的问题驱动不同层面学生的深度学习?不过,我们坚信,问题并非阻碍,也不是壁垒,更不是终点。相反,问题是内驱力,不仅是研究的起点,也是研究的方向。对“好问题”的持续思考、创新实践终将引领我们走进更加美好的数学课堂。
参考文献:
[1]郑绍玉.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J].课程教育研究,2020(24):13-14.
[2]马渊.谈小学数学教学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J].才智,2020(16):31.
[3]杨发勇,张龙梅.巧问,妙答——小学数学思维能力培养探讨[J].华夏教师,2020(10):48-49.
[4]张建芳,严旭峰.把思维的空间还给学生[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2(07):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