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算理教学探究

发表时间:2020/10/20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10月上   作者:王曼利
[导读] 在我们数学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每一位教师都知道计算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基础,了解其地位的重要性。

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洛阳分校   王曼利 471000

摘要:在我们数学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每一位教师都知道计算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基础,了解其地位的重要性。计算能力的提高,计算准确率的增加也能培养小学生的自信心与学习欲望,所以,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在培养学生的算理、综合运算能力上下功夫。因而,本文主要探讨提高小学生数学算理思维能力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算理培养;情景构建;算理思维
        一、引言
        小学阶段是学习数的计算知识的重要阶段。它对学生今后学习数学知识具有决定性作用。在小学一年级学习10以内整数的认识和计算时,学会分成法和合成法是相当重要的。学生如果把分成法和合成法理解透彻了,在接下来学习进位加法时就会轻松一些。因为进位加法是两个数相加,学生若能把其中一个数加上几而凑成整10,再从另一个数里分出几,就能得到准确的答案。同样,学习两位数加一位数或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基础是一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学习减法也可用到一位数加一位数的分成法与合成法。由此可见,数与计算的学习难度是逐渐提升的。分数是在学生具有一定的整数概念的基础上才学习的内容。随着知识的不断增长和视野的不断开阔,学生慢慢发现了一些用整数解决不了的问题。这时,教材中就相应出现了一种新的数——分数。小数也是同样的情况。计算的基础是整数。出现这三种数后,数学教学就涉及四则混合运算了,将一步、一步地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并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牢固的计算基础。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会用到数与计算,在学习中会用到数与计算,在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中更离不开数与计算。
         二、提高小学生数学算理思维能力的有效策略探析
        (一)利用多媒体教学,注重对学生基本算理的培养
        在实际的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基本算理的培养。因为良好的基本算理是学生开展运算活动的基础。但在传统教学理念束缚下,许多小学数学教师忽略了学生的接受能力,一味地机械解读知识点,导致学生在学习基本算理的过程中只能保持10~15分钟的注意力,基本算理的基础不够牢固,影响了学生基础运算能力的发展。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充分依托现代信息技术的便利条件,开展多媒体教学,利用声情并茂、色彩鲜明的教学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多媒体教学内容的吸引下,学生的注意力可以延长到20~25分钟,形成数学学习沉浸体验,有效提高其对基础算理的掌握水平,提升数学运算能力。在为学生设计多媒体教学内容时,教师要注意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选取有针对性的内容,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例如,在开展“表内乘法”这节课的知识点学习活动时,为了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乘法运算能力,使学生在富有趣味的教学内容中自觉获得简单乘法的基本算理知识,笔者在课前下载了学生喜欢的动漫作品,并截取其中能吸引学生注意力的片段进行剪辑。在剪辑过程中,笔者将原来的声音抹除,用“声道调节器”等语音软件添加了新的数学知识,作为主人公的台词。在课堂活动中,笔者为学生播放了这些剪辑过的动漫视频,结合学生的实际反应,对内容做了一些讲解。


比如,“为什么小羊肖恩要走16米的距离才能走出牧场?”学生纷纷举手回答:“老师,我知道。因为每一块草坪的地皮为4米,而加菲猫在四块地皮以外,所以,小羊肖恩要走过4×4的距离,也就是16米,才能见到加菲猫。”这样富有趣味性且符合学生兴趣、爱好的教学内容设计,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基本算理以及自主运算能力,推动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提高。
        (二)通过情景构建,提高学生算理思维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一旦提及运算,很多学生就会觉得十分痛苦。因为理论化的数学知识是许多小学生难以消化的。而教师在讲解运算知识的过程中,往往又忽略了学生的教育主体地位,单纯地进行理论知识的灌输式讲解,使学生在课堂上一直只能被动学习,对运算活动产生厌倦感。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培养学生借助生活实际经验进行数学运算的算理思维能力,为学生降低数学理论知识的难度。通过情境构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算理知识的主动性,使学生在形象化的教学环境中养成良好的数学算理思维,从而促进学生综合运算能力的有效提升,推动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全面发展。
        比如,笔者引导学生学习“表内除法”这节课的相关知识,在学生完成学习活动后,进行随堂检测,帮助他们巩固所学知识。设计随堂检测的目的是让学生明白简单的除法运算法则。当然,想要提高学生的算理思维能力,这还远远不够,笔者改变了题目的内容,使题目更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以激起学生主动计算的兴趣。首先,笔者询问学生:“现在是夏天,大家热不热呀?”学生回答:“热.”笔者继续引导学生;“老师想请大家喝汽水,咱们班有多少同学想喝?请举手,让我看一下。”学生纷纷举手回应。笔者在此基础上继续引导学生:“咱们班有40位同学想喝。这么多汽水,我一个人肯定拿不回来。下课后,我带上我们的班长和其他三位班干部为大家购买汽水。那么,大家想一下,我们平均一人要带几瓶呢?算不对的同学没有汽水喝哦。”学生在自身“利益”的影响下,会主动展开计算,结合实际情况,形成“40除以8等于多少”的数学算理概念.构建“买汽水”的生活化教学情境,使学生在自身需求的推动下主动参与计算活动,完成计算思路的转换,有效培养了学生的算理思维能力,有助于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掌握这节课的内容。
        三、结束语
        小学数学计算是一个长期性的、复杂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想在短期内较快地提高学生的算理思维能力,是比较困难的。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坚持不懈地努力,做到计算训练有计划、常规化、详细化,在规定的时间内有条不紊地训练,从基础算理知识入手逐渐提高学生的算理思维能力。在此基础上,教会学生正确的计算方法及良好的计算习惯,从而使其具有较好的算理思维能力和综合运算能力,为其以后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周万伟 .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的热点问题及其对策探析[J]. 考试周刊 ,2018(91):96.
[2]代玲 . 谈提升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效率的策略 [J]. 知识文库,2018(16).
[3]朱笑晨.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理解算理的现状调查[D].上海师范大学,2018.
[4]宫玮婷. 新课标小学数学教科书中的算理知识及其掌握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