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策略探究

发表时间:2020/10/20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10月上   作者:岳莉
[导读]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为了促使学生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不断发展核心素养,教师需要从实际出发,制定教育教学活动,并面向全体,帮助他们感受语文学习的乐趣,调动积极性,开展相关问题的探究,增强核心素养。

宁夏隆湖扶贫经济开发区四站小学 岳莉 753000

摘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为了促使学生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不断发展核心素养,教师需要从实际出发,制定教育教学活动,并面向全体,帮助他们感受语文学习的乐趣,调动积极性,开展相关问题的探究,增强核心素养。在小学阶段,语文教学应注意对学生语文基本素养、能力和人文素养的培养,让学生真正内化知识、能力、情感等目标,使之上升到语文审美情趣与良好个性、健全人格构建的高度。那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该如何落实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呢?本文以部编教材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为例进行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核心素养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注重给学生传授知识,也要保持创新教育理念,不断创新教学策略,促使学生的核心素养得到发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从“落实语文素养、用好课后习题、构建阅读体系”三个方面落实小学语文核心素养。
        一、落实语文要素,提升阅读能力
        部编版教材与以往教材相比,有一点很不一样,就是每个单元都提出了“语文要素”。语文要素就是语文素养发展的目标要素,包括基本的语文知识、必需的语文能力、适当的学习策略和学习习惯等。语文要素要解决的是“教什么”和“学什么”的问题,是单元教学的抓手。笔者认为,在教学中落实了语文要素,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就能得到落实。从部编教材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每个单元的语文要素来看,单元的语文要素包含很多内容,如语文基础知识、学习方法、核心能力、学习习惯等,除此之外,还有写作和口语的针对性训练。这些内容会被分至每篇课文中或课后的练习题内,训练层次由浅入深、由易至难,潜移默化地发展学生能力。每个阅读单元的语文要素对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了着重训练。
        第六单元以“舐犊情深”为主题,编排了《慈母情深》《父爱之舟》《“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等三篇文章。所选文章情感细腻、含蓄,需要读者细细品读,才能感受其中的情感。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包括引导学生感受文章作者对具体场景和细节的描写,体会作者情感。这与阅读主题较为吻合。根据这一语文要素,在课堂中落实核心素养的训练要先确定教学目标,如“目标一,能用一定的速度默读课文,体会课文中的场景、细节的描写所表达的情感;目标二,抓住关键词句,体会对话和词语反复对情感表达的效果;目标三,通过抓住重点词句的描写,感受语言的表达,并联系生活进行模仿和迁移”。从目标来看,体现了感悟、表达、运用的核心素养的训练就是在课堂上为达成目标而设计的环节。
        如《慈母情深》这一课,教师可设计对比细节环节,让学生关注文本的表达方式。如对“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的眼睛”这一细节,教师可以设计以下环节:1.调换顺序,把“我的母亲”放在开头,意思不变,读一读;2.去掉两个“我的母亲”,意思也不变,读一读;3.说一说作者这样写的好处。通过对比,学生知道了这样的表达强调了母亲的疲惫和艰辛,再联系下文母亲毫不犹豫地拿钱给我买书,更突出了“慈母情深”。这样就能更好地训练学生的“表达”这一素养。



        二、用好课后习题,探究语言文字应用方法
        (一)抓重点词,读中悟情
        文字赏析既是对文本进行剖析、品味的过程,也是促使学生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审美能力、文化意识得到发展的过程。因此,抓重点词来感悟文章的情感是最基本的方法.如语文园地七“词句段运用”中的第二组句子——“院子的中央,有一棵桂树。院子的中央处,是那棵粗粗的桂树,疏疏的枝、疏疏的叶,桂花还没有开,却有了累累的花骨朵儿”,学生通过朗读,可发现“粗粗”“疏疏”“累累的花骨朵儿”是第二句话中的关键词。通过朗读、对比、想象等,学生会体会到第二个句子显得具体、生动的原因是多维度描写。
        (二)想象画面,感悟动、静
        想象的画面就是学生依照文字描述,对相关内容进行思维加工,在脑海中呈现出的画面内容。教师可以“自由想象”“情境想象”“朗读想象”等方式引导学生想象画面,帮助他们感受文字的魅力,如《古诗词三首》中设计了读诗句想象画面的环节。学生在品读“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时,就可通过语言描述、音乐、朗读等方式,入情入境,想象画面。
        (三)仿写练笔,描写动、静
        教师在本单元教学中,应用各种方法带领学生体会课文中的动、静描写,引导学生找到文字表达的规律,让他们尝试运用动、静描写的方法描写景色,为习作做好铺垫。比如,在教学《四季之美》时,教师可设计小练笔:作者笔下的四季如此之美,仿照课文,用几句话写一写自己最喜欢的某个季节的景致。
        三、构建阅读体系,强化阅读意识
        课本远远满足不了学生的阅读量。新课程标准要求五、六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读量要不少于100万字。部编版教材增添了“快乐读书吧”,为教材内容注入了新的活力与生机。它能帮助学生提高读书意识,促使学生感受读书的乐趣。然而,“快乐读书吧”推荐的阅读书目远远不够。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要为学生构建阅读体系。
        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节课就能达成的,而需要教师长时间地关注、引导。强化学生的阅读意识,培养阅读习惯,关键在于教师的有效引导,在教学中的渗透。从表1可发现,教师在每篇课文的教学中都应适当补充、拓展阅读内容。教师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与课文主题相关的,可对比阅读;与课文同一个作者的,如《落花生》;课文的原文,如《少年中国说》;也可以引入电影,与文本对照阅读,如《圆明园的毁灭》。为学生构建阅读体系,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关注课内外阅读内容,调动他们的阅读积极性,最终使学 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在培养和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过程中,教师要保持与时俱进的心态,不断创新教学策略,还要树立生活教育理念,把教学内容和生活相结合。只有从实际出发,慢慢累积教育经验,才能促使学生不断感受语文学习的乐趣,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发展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胡晓燕.聚焦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课堂实践[J].语文知识,2019(20):17-19.
[2]李作芳.浅谈阅读教学对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14):60-6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