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语文课堂活而不乱的实施策略

发表时间:2020/10/20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10月上   作者:李映丽
[导读] 语文教学不只要让学生掌握语文基础知识,更要发展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和创造潜能,使学生从小养成科学的态度和思维方法。让学生自觉、积极地投入语文学习的关键是语文教学要“活”。

云南省弥渡县新街镇海坝庄完全小学   李映丽  675602

摘要:语文教学不只要让学生掌握语文基础知识,更要发展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和创造潜能,使学生从小养成科学的态度和思维方法.让学生自觉、积极地投入语文学习的关键是语文教学要“活”.教师的主导引领要“活”,学生的主体学习要“活”,语文资源的运用要灵活,课堂的氛围要生动活泼。本文就语文课堂如何活而不乱提出自己的浅见,供广大教师参考。
关键词:语文课堂 活而不乱 实施策略
        引言:传统的课堂氛围一般比较沉闷、严肃、甚至有点压抑,学生处在这种学习氛围下思维的活跃性受到严重的限制,也不利于学习兴趣的培养,进而影响了课堂的教学效率和质量。现阶段,人们逐步认识到了课堂氛围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并积极探索营造良好课堂活而不乱的有效策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语文的教学质量。
        一.引导学习主体要“活”
        学生现已不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着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及“为什么要学”。怎样引导学生“活学”呢?
        首先,教师要有新的“学生观”,激活学生的学习信心。自信是成功的基础。有了自信,主观态度才会改变。其次,教师要设计可行的,既能完成教学内容,又能活跃学生思维的教学活动。语文教学要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教学活动的设计就要切合学生的生活,让学生觉得语文不再遥远。例如,在教学五年级的《落花生》一课时,笔者就让学生找自己周围的那种“死要面子”的人或事,通过对比,理解花生所代表的那种默默奉献的人。这种源于生活的理解会给学生留下更深刻的印象。又如,在教《卖火柴的小女孩》这课时,笔者让学生找生活中跟“小女孩”一样的小孩,加深他们对课文的理解,体会“小女孩”的悲惨,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再次,学生“活学”要有积累的习惯。正所谓“成竹在胸”,只有“胸”中有,才会“成竹”。怎样才能“胸”中有呢?关键是要教给学生方法。方法是钥匙。有了钥匙,锁自然就开了。最后,学生“活学”还要有求异精神。求异不是钻牛角尖,但学生有时就需要钻牛角尖的精神。比如,在笔者教《科利亚的木匣》时,有的学生问:“长大了的科利亚刚好走五步就挖到了。我要是走大步点,只走四步,不走五步呢?”再如,教《落花生》时,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提出自己就是要做那种张扬的、敢于表现自己和推销自己的人。从现实来看,这是合理的,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必要的。
        二.教师教育主导要“活”
        要想学生有想象力、创造力,教师本身就要有这种意识,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否则,就谈不上引领学生发展了。


教师的教育思想“活”了,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才会“活”.多元智力理论的提出使笔者明白了新的“学生观、智力观和教育观”。教师应积极改变原来以讲授为主的教育主导方式,倡导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应该多花时间让他们练习表达,一定要舍得牺牲讲授知识的时间,一定要给学生表达和展示的机会。知识是死的,是浩如烟海的,是永远也学不完的,没有哪个教师能把所有的知识教给学生。但意志、品质、胆量、习惯是“活”的,是可以磨练、塑造、开发、提升和培养的。而这些正是个体生命成长所必需的,是影响个体生命优劣的重要因素。因此,教师要解放思想,主导要“活”。
        三.运用教学资料要“活”
        现在的语文教学要用到很多资料。这些资料包括教师准备的和学生收集的.它们对教育教学活动有很大帮助。虽然资料丰富,但如果生搬硬套,教学还是达不到良好的效果。因此,教师要灵活运用这些资料。
有些资料可引起学生的童年回忆,如成长袋、照片等;有些资料可引起学生对未来的无限遐想,如“神舟五号成功发射”“2030年的一天”等。特别是有关未来遐想的资料,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利用这些资料,挖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在新教材的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敢说、敢想,且要大胆想,还可以写成富有想象力的作文,如童话、“小红军长大以后”“未来的……”等。有些科学发现就是源于假想.随着学校“互联网+”教学的普及,学生收集的资料更多了。这就要求教师要对学生收集的资料给予分类指导,放手让学生交流。交流既拓宽了学生的眼界,又为学生思维能力和创造潜能的开发打下了基础。
        四.营造课堂氛围要“活”
        课堂教学氛围要“活”并不意味着全“放羊式”的教学,而是要收放自如,给学生的思维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空间。在新教学理念的引领下,教师对学生的要求发生了变化:我能提什么问题?我有哪些不懂的?我觉得哪些可以讨论?这些训练学生思维等方面能力的要求比比皆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要怕学生讲,而要鼓励学生多讲、大胆讲,让学生在讲中明了道理和知识。比如,教学《落花生》一课时,教师可以在教完课文内容后设计一个辩论环节,以“你愿意做爱张扬的苹果,还是做默默奉献的花生?”为题进行辩论。在辩论中,有的学生说默默奉献是传统美德;有的学生说在生活中要像苹果,积极展示自己,特别是现在的人才竞争压力大,不推销自己,连工作都找不到。另外,教师应加强课堂常规教育,让学生养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所谓“习惯成自然”,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既能活跃课堂氛围,又能让教师的教学收放自如。
        结语:在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要求下,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引下,以新教材为线索,把握“学”才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主旋律。以学“活”教,才能灵活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唯有如此,学生今后才不会是理论的高手、行动的矮子。这样活而不乱的语文课堂才能提高语文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杨桂齐.小学语文教学中良好课堂氛围的营造策略[J].中华辞赋,2019(6).
[2]顾英英.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J].考试周刊,2017(9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