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数学游戏化教学活动开展策略

发表时间:2020/10/20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10月上   作者:张丽云
[导读] 数学学科作为理工类的一个分支学科,很多幼儿接受起来会感觉有些困难,在心理上固化了对数学学科的认知。

广东省梅州市丰顺县实验幼儿园   张丽云   514300

摘要:数学学科作为理工类的一个分支学科,很多幼儿接受起来会感觉有些困难,在心理上固化了对数学学科的认知。但是其实幼儿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在进行幼儿园数学教学的活动中,应该尝试将数学教学与游戏紧密联系起来,引导幼儿从身边的游戏观察、发现入手,激发幼儿对数学学科的学习兴趣,掌握扎实的数学基础知识,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数学。
关键词:幼儿数学;绘本;游戏化教学
        引言:幼儿阶段是个人在接受教育的启蒙阶段更是基础阶段,在这一阶段的教学活动中,不仅要求幼儿教师要将教育和生活联系起来使教学游戏化,而且还要让幼儿感受到学习与游戏之间所存在的联系,让幼儿从游戏中体会学习知识的真谛。本篇文章着重分析幼儿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如何让数学教学与游戏建立联系,体现数学教学的游戏化。
        一、将数学教学与幼儿游戏合理联系起来
         新课程教育改革与幼儿园指导发展规划纲要都明确规定幼儿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采取寓教于乐的教学模式。将游戏教学渗透在数学教学的活动中,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这样使学习不再枯燥乏味,使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不仅可以锻炼幼儿的思维模式,而且使他们的学习能力强化提高,也可以使幼儿的思维变得更加敏捷,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得出问题的答案。例如:幼儿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安排幼儿进行“抢凳子”的游戏。将幼儿适当的分成不同的小组,每个小组中都放小凳子。幼儿教师在讲完游戏规则时放音乐,当音乐停止时,让幼儿们坐在小凳子上。但是凳子的数量要比幼儿的数量少一个,这样会有一个幼儿没有坐到凳子。那么教师要提出问题:“为什么有一个小朋友没有坐到凳子上”,这时,幼儿们就会积极的思考,聪明的孩子会发现凳子的数量要比幼儿的数量少一个。最终经过游戏得出了问题的正确结论.而相比于传统教师在黑板上进行讲解的教学模式看来。两种教学模式下,势必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
        二、巧妙利用游戏中所存在的数学材料
        游戏与数学学科的联系十分紧密,游戏中的很多物体和材料都是天然的数学教学辅助工具。而且,幼儿的兴趣爱好十分广泛,天真好奇,对于一些新奇的事物和材料,能够最大限度的激发幼儿的关注点和注意力,进而产生积极的情感和浓厚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鼓励幼儿搜集一些日常游戏的废旧材料和实物。在进行物品匹配的数学教学中,收集来一些饮料瓶、塑料泡沫、吸管、火柴棒等等。幼儿看到这些实物,不仅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数学学习兴趣,而且还能准确顺利地完成学习任务。
        三、将绘本游戏引入幼儿数学教学中
        将绘本作为活动的引子,即在开展活动前,教师先描述绘本故事情节,并在推进情节的过程中,与幼儿进行讨论,积极引导幼儿主动发现与数学相关的内容,并在故事结束后拓展相关活动,帮助幼儿理解其中的数学概念。这使数学活动得以高效开展,更适合故事性较强的绘本。以绘本贯穿活动,活动随着故事情节发展,即教师需要在绘本与活动环节中找到连接点,利用绘本故事将各个活动环节串联起来,同时在叙述故事的过程中,让幼儿进行操作,同故事人物经历、情节发展相联系,增强对绘本的理解;再用故事情节验证幼儿的操作,延伸活动可将故事中的情节以游戏形式呈现.这一教学策略适用于数学概念明显但故事性较弱的绘本。
        教师采用问答方式引导幼儿,能确保幼儿对数学概念有一定的认识,并将思路集中在分类概念上,减少思维的分散性。例如,在提出“咕咚先生为什么会肚子疼”时,许多幼儿都会按照自身经验给出答案,如“东西比较大”“咕咚先生吃得太多”等。


当一些幼儿说“种类太多,搅在一起分不开”时,教师应及时发现这一亮点,引导幼儿认识和了解分类的概念,通过归纳总结,帮助幼儿掌握数学概念。在组织幼儿开展各类活动时,教师可以强调分类的标准,同时为没有掌握这一概念的幼儿提供指导。
        四、引导幼儿合理应用数学知识
        教师要引导幼儿比较不同方法在解決同一数学问题上的实效性,及时渗透合理应用数学的意识,让幼儿不仅能用数学,而且善用数学.案例描述:折纸活动中,教师要求各组长按组人数分发纸张.第一小组组长丽丽从一堆手工纸中随意取3张,分给3个幼儿后发现还有幼儿没拿到,就又取2张去分,发现还有幼儿没拿到,再取4张,分好后还剩1张。老师问她拿了几张纸,她一一点了点小组人数后说8张。第二小组组长君君先随意取了3张,分时发现不够就数了数没有分到的幼儿,再取了5张分给大家。老师同样问她拿了几张纸分给大家,她也点了点小组人数后说8张。第三小组组长明明则先数了数小组的人数有8,然后一张一张数出8张纸,再一一分给大家,问他拿了几张纸后,他马上说:“有8张,因为有8个人,1人一张,所以拿8张。”之后,教师引导三组组长交流如何分纸,并组织幼儿讨论,“哪种分纸方法又好又快?”经过讨论,幼儿一致认为明明的方法最好,因为他先数人数再数纸张,一次就可以无误地把纸张分给大家。后来,他们在分水果、分碗筷时都会优先采用这一方法,分得又快又好。
        结论:幼儿教师在教学中采取寓教于乐的教学模式,让幼儿们在游戏中感知数学学科的乐趣,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最后,幼儿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还应该巧妙的利用生活中所存在的数学材料,把这些新奇的数学材料与幼儿的教学结合起来,让幼儿自己尝试操作活动,开拓幼儿思路,让他们体会数学学科的学习乐趣。但是,从数学的学习与游戏的联系范围方面来看,教学内容还十分的广泛,需要各位教师积极的探索和发现,及时的调整教学策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刘逸菲.基于区域活动启蒙幼儿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03):89.
[2]陈思曼,王春燕.幼儿数学能力发展现状与影响因素研究[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9,35(01):99-106.
[3]张舒舒. 数学活动在玩中学——发展中班幼儿数学核心经验[C].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论文集卷三--热点讨论.: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2018:22-2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