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探究

发表时间:2020/10/20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10月上   作者:张燕
[导读] 我国高中语文课内阅读还存在一定的问题,表现为阅读教学没有合适的切入口、缺乏有效的教学手段和资源、学生没有感受到更多阅读乐趣等。

山西省吕梁市高级实验中学   张燕   033000

摘要:我国高中语文课内阅读还存在一定的问题,表现为阅读教学没有合适的切入口、缺乏有效的教学手段和资源、学生没有感受到更多阅读乐趣等。因此,应该根据各地高中学校的实际情况,实施多样化的教学手段,采取探究式的阅读方法,针对性的进行相关阅读活动,从而真正提高我国高中阅读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
        阅读是学生感受文学魅力和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各地高中学生中普遍存在重视语文知识、轻视语言阅读的问题。因此,高中语文教师需要认真了解高中学生的阅读水平,根据学校的阅读资源制定可行的阅读教学计划,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推动课内外阅读活动的有效开展,有效培养我国高中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和综合素养
        1.立足教材,拓展延伸,帮助学生吃透文本
        “指定阅读的作品,应语言典范,内涵丰富,具有较高的思想水平和文化价值,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发展需要,注意选择反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作品。”毋庸置疑,教材内容经过专家层层把关、严格筛选,应该是最符合以上要求的。在任何时候,教材都是师生共同生成课堂教学的根本,若丢了这个根本,课堂教学就失去了生命力,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教师在抓住教材的同时,可适当补充一些课内外的相关材料作为辅助,这对我们有效开展阅读教学大有裨益。相对于传统的单篇文章教学,群文阅读教学要求学生有更快的阅读速度。正如蒋军晶所言:“群文阅读就是在较短的单位时间内,针对一个议题,进行多文本的阅读教学。”课堂教学时间并没有延长,而阅读量却成倍增加,学生的阅读压力也随之增大。这就意味着教师在材料选择时务必要严格把关,做到主题统一,内容精选,要紧贴阅读教学实际和学生接受实际,充分了解学生的阅读基础、阅读能力、阅读需求和阅读心理,正确把握教学目标、要求、重点和难点。在阅读方法上,做到精读和泛读相结合,教材内容必须精读,补充材料泛读即可。叶圣陶说:“像这样把精读文字作为出发点,向四面八方发展开来,那么,精读了一篇文章,就可以带读许多书。”比如教师在开展苏洵《六国论》的教学时,作为补充,就可以同时将苏辙的《六国论》和李桢的《六国论》提供给学生,开展一次群文阅读教学,帮助学生更加充分全面地解读文本内涵。苏洵、苏辙、李桢都以自己的视角对六国灭亡这一历史事实展开了深入剖析,得出了相应结论。这三篇文章,虽然题目完全一样,但观点却各不相同。苏洵在文中提出了六国灭亡“弊在赂秦”的精辟论点,而苏辙却认为症结在于秦国“不知天下之势,不用韩魏之利”,李桢则主张“六国皆欲为秦所为而不施仁义”。但教师的教学并不应到此为止,因为找到这三个观点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并非难事。通过群文阅读,了解他们三人尤其是苏洵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观点应该是更重要的学习任务。通过适当的背景知识补充和对文本的深度解读,苏洵在此文中表现出来的历史批判的严肃性和现实批判的针对性,学生应该可以领会。


而以苏辙和李桢的文章作为补充,则可以深化学生对相关问题的认识,加深对苏洵笔力背后暗含的对当时社会忍辱求和、苟且偷安的社会现实的体悟。通过这组群文阅读,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感受中国古代文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忧患意识,从而进一步加深对中国古代优秀知识分子的认知。像这种以教材为圆心,将其他材料围绕这一圆心加以裁剪和展开,对课堂教学内容加以拓展延伸的教法,不但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而且能够使之触类旁通,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文本解读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2.实施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高中学生压力不小,导致他们往往容易轻视语言阅读,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更是无从谈起。例如:在《家》的阅读教学中,由于我国高中学生对于封建宗法制度缺乏足够的了解,对于作品所歌颂的民主主义的觉醒缺乏思想上的认知,教师可以借助情境式教学法来营造直观生动的阅读氛围,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借助表演式教学法来加深学生对于封建大家庭腐朽生活的理解,达到事半功倍的阅读效果;借助学生讲课式教学法来集中体会作品朴实而包含真情的语言特点,有效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了学生对于名著作品的阅读兴趣
        3.采用探究式的阅读方法,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探究式阅读可以强化教师的阅读引导作用,帮助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解决阅读中遇到的问题,真正体现学生为教学主体、教师为教学主导的阅读教学新秩序,从而能够真正提高我国高中学生的阅读效率。例如:在《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的阅读教学中,语文教师可以将杜甫的《蜀相》、《登岳阳楼》、《旅夜书怀》、《阁夜》四首诗整合成一个阅读专题,引导学生集中思考:每首诗抒发了作者怎么的思想情怀?杜甫不同的人生阶段对于他的诗歌创作有哪些帮助?通过这种探究式的情境教学,可以帮助学生自主开展阅读体验活动,也可以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式的阅读活动.语文教师也可以将鲍照的《拟行路难》、陆游的《书愤》、杜甫的《蜀相》等同类诗歌整合成一个阅读主题,引导学生思考这类诗的创作背景是什么?它们体现了哪些诗歌创作的主题思想?通过布置这些带有问题导向的阅读环节,能够培养学生语言建构、审美鉴赏、文化传承等语文阅读思维。
        结束语
        总而言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应是极为灵活的,我们要对“课内”及“课外”进行合理兼顾,用一定的方法来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而又不必完全被约束于方法的采用之中。通过不断进行的教学实践,我们将会更为深入地思考、探究、摸索、总结,逐渐知道如何才能更好地提高高中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并付诸实际行动,最终我国整体教育质量和人口素质将会得以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马红梅.浅谈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提升[J].新阅读,2020(08):67-68.
[2]张幼良,杜艳红.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刍议[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20,34(04):105-110.
[3]甘秉洪.落地生根的语文教育实践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20(S1):44-4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