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蔡正娟

发表时间:2020/10/20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10月上   作者:蔡正娟
[导读] 在小学的语文教学当中,情感教育是一种不可或缺的教育手段和方式,有着坚实的现实基础。

重庆涪陵义和中心校  蔡正娟

摘要:在小学的语文教学当中,情感教育是一种不可或缺的教育手段和方式,有着坚实的现实基础。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之中,情感教学的作用没用完全发挥出来,存在着很多的缺陷的,在这种状况之下需要我们积极加强小学语文教学之中情感教育。
关键词:小学;语文;情感教育
        引言:在小学的语文教学当中,情感教育是一种不可或缺的教育手段和方式,其基本的作用就是可以帮助小学生激发身上潜藏的学习热情,可以帮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语文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和运用能力,并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接受深刻的思想教育。所以掌握情感教育是每一位语文老师必须要做的工作,在语文教学中强化兴趣情感教育,并积极的开拓各种情感教育的方式,从而更好地实现语文教学的目标。
        一、语文情感教育的特征、意义
        情感是客观事物和人的主观欲求以及愿望之间的关系,人总是能够对外在的刺激产生各种的体验和心理反应,因而情感也就是一种对于客观事物的一种特殊反映形式。人类生存在社会之中,总要和这样那样的现实世界的各种事物发生关系,因为现实世界的差异性和人的感受的多样性,人们有着不同的态度,也就很容易以某种特殊的体验形式表现出来。比如最基本的因失败而感到悲痛,因成功而感到愉快,因美好的事物而感到爱慕之情,因突然事件而感到震惊等等,各种不同的喜、努、哀、乐的体验,都是一种主观体验。列宁就曾经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小学语文中的情感教学就是立足于这个理论的基础之上,小学中语文情感教学是一种在师生双方共同参与下的活动,要想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就必须让师生双方都彼此紧密配合,建立一种和谐优良与情感交融的教学合作,只有这样才能够提高语文的教学质量。在教学中,效果的衡量并不是查看老师付出了多少,而是学生为主体的,要以学生对语文的掌握限度为衡量标准,教师在教学中只是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引导他们进入语文学习的乐园,激发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才是最终目的所在,所以情感教学对于语文教学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的。
情感教学对于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形成也具有促进作用。良好的情感教学会带来一种良好的情感体验和积极的态度,从而让学生能够产生良好的动机和兴趣,具备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让学生的学习具有明确的目标,促进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形成,最终落实到行动上来。从根本上看小学语文的情感教学有利于体现我国素质教育的主旨,是符合新课改中的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核心理念,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学的情感教育可以确保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积极丰富学生的人文情操,打破那些空洞的教条,着眼于学生的实际。
        二、小学语文情感教育的现状
        目前的小学教学之中,很多语文老师对于自己的教学并没有多少反思性,他们认为自己的能力能够适应小学和初中等阶段的教学,老师的教学观念相对较为刻板,往往存在着对于情感教学的忽视。他们认为老师就是主体,学生就是客体,老师的意见必须引导学生,学生并不能反对,先确定了这个地位之后,采不采用情感教学都是其次的事。这些都是教学观念上的偏差,延伸到教学之中,他们也就无法对于情感教学的目的和潜在意义进行开掘,对于情感教学的各种功能也难以发挥出来,这种认识上的偏差在很大程度上是造成当前情感教学不佳的原因。
        我们都知道,在目前的语文教学中应试的目的性是非常强的,很多情况下都是以试题的内容为主要的教学目标,这种方针的指导下,语文的课堂教学只能是由老师说了算,学生只能是被迫的接受老师的教学方式。而且在小学的语文教学之中,很多老师都认为学生还是处在幼儿和少年阶段,他们就必须担负一个严肃的教学者形象,不然就是对他们的不负责任。



        在这种认识下,教师的权威性是很高的,教师说什么就是什么。一般的教师也都是注重考试,因为这和评职称和奖金都有关系,这也就造成了单方面的忽视情感教学的价值和学生的情感接受。在很多的课程中都是单纯的讲字词,讲句子,灌输中心思想,很难让知识转化成情感体验,大部分的小学生都是被动接受,根据一份《小学生语文学习情况调查问卷》显示:“67%的小学生反映,语文老师的布置的作业就是‘抄抄写写、读读背背的作业’,而那些‘需要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需要动手查找的作业’仅占11%左右,小学生认为最好的学习方法就是‘把老师说的重点记下来’的多达78%之多。”⑴所以小学语文教学中接受效果不佳,很多学生在课堂上并不积极,打瞌睡,开小差的比比皆是。师生关系也开始出现了被动,很多老师都是不注意学生情感变化,学生对老师讲的不感兴趣,双方的互动性和互融性就很差了,师生关系开始隔膜起来。
        真正的语文课堂应该是师生你我情感互通,时时的进行交流,形成一种较为融洽的学习氛围,语文本质上是一种情感的体验养成,所以我们有必要对语文教学中建构良好的情感关系进行充足的思考。因为良好的情感关系可以激活整个课堂,在那种多变鲜活的教学形势下,在那种轻松地对话之中,学生的潜能也能被充分的开发出来,如果教师对学生较为刻板,就会给学生造成紧张感和压力感,是不利于交流和学习的。而且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有助于学生的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在先前的那种机械刻板的教学课堂里,老师和学生交流甚少,学生即使有一些自己的独到的见解也难以表现出来,久而久之也就会扼杀学生思考的潜质,甚至一些学生会因此产生逆反的心理,连老师的课堂都会排斥,语文接受的更是无从谈起,这就需要优化情感教学。
        三、加强小学语文情感教育的策略
       (一)转变观念,学会融入情感。
         因为在情感教学之中,会让师生体会到一种心灵相通的别样滋味,所达成的效果也是非语言所能达到的。我们不妨举个例子,《莫泊桑拜师》中很多老师都是喜欢照本宣科念教材,然后生硬的解释一番。因为课本也在那里,学生自己也会看,这样的课堂就无法形成一种情感交流的氛围。而一个情感相对丰富的教师则是会有其他的煽情方式来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会把自己对于教师自身的理解和体验融入到教学之中,这样就能直抵学生的内心进行分享,也就实现了与学生进行情感的沟通。再加上良好的体态语,像满意的微笑,变换的手势,富有韵味的情调都会让学生心领神会,让学生充分的享受情感,整个课堂在互动之中达到教学的真正目的。再比如我们在课堂《卢沟桥烽火》,这是关于九一八事变的故事,由于学生本身视野的狭窄,对于课文的理解有难度,教师必须负责理清一些背景知识等,通过加入自己的的心灵感悟和精神体验,真正的理解那种民族的热血豪情,理解生命的重要性等,通过让学生接通那个时代的人文环境来寻找到真正的人文美感等,这也是语文教学要达到的最终目的所在。通过教师自身的影响也会调动迫切地学习一些与历史有关的知识,学生查阅资料的兴趣、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试验探究的愿望都会有所提升。而且学生在潜意识里也会让学习变得更加愉快,师生有和谐的人际关系和合作精神,从而热爱科学,积极参与科学事业。即使学生在知识、技能稍有欠缺,有着情感作为内驱动力可以弥补知识和能力的不足,向更广阔的领域迈进。
注释:
⑴黄萍.小学语文教学的审美构建[D].福建师范大学学位论文.2003年.
参考文献:
1.李吉林:《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2.李吉林:《小学语文情境教学一李吉林与青年教师的谈话》,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3.李明新:《追求实与活的语文教学》,方志出版社,2004年版。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