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刘海粟小学 徐君伟 213161
摘要:数学计算能力包括准确的计算结果、良好的计算方法、快捷的计算速度,数学教学中培养和提高学生计算能力和计算速度是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在小学低年级的数学教学中,由于学生年龄较小,知识储备和生活经验不足,表现为活泼好动和注意力不集中的特点,马虎等问题常常出现,对于抽象的数学计算不感兴趣。因此教师可以结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数学基础和学习能力等,激发学生计算学习的兴趣、指导学生学习算理、开展计算训练等,培养学生验算等习惯,进而提高学生计算能力和计算速度。
关键词:小学数学;低年级教学;计算能力;计算方法;计算速度
计算能力是数学学科中的基本能力,是分析和解答数学问题、深入学习数学知识的基础,只有具有良好的计算能力才能提高解题效果和学习效果。计算速度是主要是指在计算过程中用最短的时间计算出更多题目,只有提高了计算速度才能提高解题效率和数学学习效率,才能为今后的数学学习与解题打下坚实的基础。小学低年级数学中,一般包括100以内的数的加法和减法、表内乘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两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等知识,是为中高年级打基础的课程,是训练学生计算速度和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关键时期,教师应该根据小学低年级数学的基础内容,运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开展计算教学活动。
一、创设生动情境,激发学生计算学习兴趣
“兴趣是做好的老师”,这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说的俗语,这句话对于教育教学非常地适用,不同学生的性格品格不同、家庭环境不同、认知能力和兴趣爱好各有不同,只有激发与培养学生的兴趣,才能更好地引导与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基础知识学习中,参与到相关方面的训练中,从而有所收获。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计算能力与计算速度,首先需要激发学生计算学习的兴趣,可以根据计算课程创设生动的情境,通过情境的引导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之后再进行教学,教学效果将会更为明显[1]。
例如,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的“元、角、分”课程,主要教学任务是让学生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纸币和硬币,理解不同面值间的换算关系,以及能够运用之前学过的“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知识进行整十相加、整十相减的计算。教材中是通过展示各种面值的数据进行教学,如果照此教学则不利于调动学生,无法有效激发学生计算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可以结合低年级小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先应用多媒体创设生动的生活情境,以此吸引学生注意力,之后再让学生进行表演,通过情境导入教学。比如生动的情境可以是:一年级的李乐拿着100元去超市购物,买了三瓶果汁饮料,已知一瓶的价格是10元,收银员应该找给李乐几元?结合类似的生动情境,可以有效激发学生计算学习的兴趣。
二、指导学生合作,小组共同探究计算算理
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计算能力和计算速度,激发学生计算学习的兴趣是基础,要让学生学会计算和明确如何更好地计算,还需要教授学生计算算理,即计算的依据和法则。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数学课程主题创设一些简单的任务,引导小组合作,共同地一步步探究计算算理,经历计算法则形成的全过程,使得学生“知其然”的同时又“知其所以然”,在让学生明晰计算算理之后,可以出示一些对应练习的任务,让学生运用算理计算,以此有效提高学生计算能力,为提高计算速度做好充分准备[2]。
例如,在数学计算中,“10进制”是重要的基础内容,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数手指、数算盘,在让学生数数的过程中认识到数学计算中“满十进一”的规则是如何来的,从而加深学生的印象,避免之后的计算出错。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出示一些对应的算式,比如“8+6=14,8+7=15,9+6=15”等,让学生观察这些算式有哪些共同特点,并根据教材内容说说这些式子是怎样计算出来的,在此过程中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共同探究计算算理。在各组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究之后,教师可以进行讲解,结合“8+3”这个算式和“满十进一”的知识,指导学生学习“看大数、拆小数、凑上十、再加几”的理念,通过运用这类“凑十法”展开教学,可以让学生根据简单的算式明白算理,为后面计算更大的数打好基础。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出示“8+4,8+5,8+6,9+3”等式子让学生运用这类算理进行计算,写出演算过程,从而让学生更好掌握算理。
三、开展计算训练,共同归纳总结计算方法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计算能力和计算速度,还需要开展一定量的计算训练,培养学生学习计算方法,这样才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计算能力,在定期训练中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教师可以先出示具有针对性的计算题,先让学生进行解答,之后根据学生计算情况进行讲解,并归纳和总结计算方法,之后再出示与之类型相关的习题让学生进行训练[3]。
例如,苏教版二年级上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课程,在主要的内容结束之后,教师可以结合"凑整法"的理念出示一些对应的练习题,先让学生自主解答,之后根据学生解答情况进行讲解.比如教师出示的题目可是:24+44+56,53+36+47,学生在计算这些题目时一般会按照顺序逐一地进行计算.教师可以根据班级学生的计算情况进行讲解:“24+44+56”的式子可以调换一下计算顺序,通过加括号变成“24+(44+56)”,通过观察可以很快地口算出是“24+100=124”;“53+36+47”的式子也可以调换顺序,变成“53+47+36”,从而得出“100+36=136”。在此之后,教师可以出示一些训练题目,比如“55+28+45,49+35+51,96+15”,对于前面两道算式学生可以很容易地解答出来,对于“96+15”的算式,很多学生依然运用传统的计算方法,不能进行简便计算,教师可以予以点拨,比如“15可以拆分成哪两个数字”,以此让学生将原式子转为“96+(4+11)”,从而快速口算出得数为111。在学生训练之后,教师可以结合以上的两种简便计算形式归纳总结“凑整法”,从而让学生掌握更好的方法;此外,教师还应该重视口算的训练,通过定期开展口算的测试不断提升学的口算水平,为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计算速度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加强验算指导,培养学生良好计算习惯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具有注意力不集中、活泼好动的个性特点,在计算时常常会因为看错题、看错数字、抄错数字、列竖式时数位没有对其等原因出错,有的学生还在计算时不打草稿,直接进行口算,因为口算出错。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性,提高学生计算能力,教师除了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教导学生,还应该加强验算指导,要求学生在做完题目后进行验算,以此在循序渐进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更好提高计算正确率,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例如,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的“两、三位数的加法与减法”的课程教学完成之后,对于“88+95,68+87,69+105,124-45,156-43”等算式,教师应该要求学生按照计算方法计算完成之后,利用减法验算加法,利用加法验算减法,从而确保这些算式的计算正确,逐步培养学生形成良好计算习惯。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探究提高低年级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计算速度的策略,教师可以根据小学低年级数学的主要内容,根据低年级小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通过创设生动的情境激发学生计算学习兴趣,在此基础上引导小组合作探究计算算理,并结合针对性的习题总结计算方法,以及定期加强训练和培养学生验算习惯,从而更好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计算速度。
参考文献
[1]杨琼蓉. 浅谈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有效途径[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17(08):230.
[2]林少娜. 提升低年级学生计算能力的几点体会[J].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8, 000(003):71.
[3]宋连国.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J]. 吉林教育, 2016, 000(018):P.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