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美育与融合式教学初探

发表时间:2020/10/20   来源:《现代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9期   作者:孙凤琴
[导读] 美育是教育的一种境界,是“教育现代化的关键”。

陕西省彬州市范公小学   孙凤琴

        美育是教育的一种境界,是“教育现代化的关键”。它不仅自身能充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而且还能有效地使那种妨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教育观念、教育模式得以更新与改进。
        语文教学中充斥着无数庞杂而琐碎的知识内容,如何将这些内容系统化,条理化地教授给学生是让诸多教师苦闷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融合式教学应运而生。
        一、美育的内涵
        长期以来,我们将艺术教育代替美育,事实上,美育不仅仅存在于艺术领域,它同样存在于自然、社会生活、技术工艺和科学文化中。在当代小学语文教材中,我们随处可见一些写得相当优美的文章.这些文章无论在语言、意境、形象,还是在结构方面都充分表现着美。
        1.美育的主体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和教师一样,都是教育的主体,一方面,教师要用美的形式再现出对象固有的内在联系(真),即“以美启真”;另一方面,他要用美的形式“移交”自己的主体地位,把活动的目的性(善)赋予学生,即“以美导善”。学生作为活动的主体,在教师提供的美的引导下,使自己的目的性活动合乎于规律,通过活动使对对象的改造和自身的发展都具有了美的形式。
        2.美育的内容与形式                                                                                                                                                                    现实生活的美、美的现实生活,都必须经过教育形式的规范,即须经过精心的筛选,提炼、加工和组织,最终纳入师生和谐、有序而富于创造性的艺术机制,即一种充满美的劳动旋律的教、学形式的轨道。相对于美育内容,美育形式是一个教学论问题,是大多数教师更关注的。教育本身不美,任何美育都无从谈起。
        二、语文美育的要素
        语文美育需要感知、理解、想象,情感。感知语言文字是学生接受书本知识的开端,学生在对教材的阅读过程中,发现美,在大脑中描摹作品的形象,体味文中美的章节,产生一定的审美价值。由于小学生的学习心理更侧重于形象思维,教师应注重引导,帮助学生把理性因素溶入直觉之中进行形象思维,即教师对教材中美的形象作出相应的理性判断,让学生融和理性的判断,细细去体会,这样学生的感受才会更深。如古诗《江雪》,学生往往只看到表面——雪景的壮观,教师应点拨,让学生理解寒冷寂静的环境里那位渔翁竟然不怕寒冷,专心钓鱼,而产生对渔夫的敬意,达到审美的目的。



        三、语文美育的方法
        1.教学结构美
        教学结构的有机统一、完整是美的。教学设计、教学目的要和课程的总目标有机统一,教师应对学年、学期的语文教学作一个预先规划,每一单元要突出重点,每一课时都要设计完整严密。教学结构的系统化还应体现在教师要注重知识之间的联系。加强知识的横向、纵向联系,可拓宽学生的思路,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从而达到美的教育。
        2.教学方式美
        长期沿用一种教学方式容易使学生厌倦而产生疲劳影响美感,使学生永远保持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非常重要。对教学内容的充分理解,可以在课堂上作到“庖丁解牛”式的优雅.借用外在的艺术手段是教育活动方式美的选择之一。如《十里长街送总理》可采用渲染情境的方法,教师用低沉的语调再现1976.1.11日首都人民扶老携幼送别总理灵车的情景,让学生感受“悲”的美。
        3.教学节奏美
         强烈的节奏感是美的一个重要因素,课堂教学是一种有规律的传达和感受活动,应有高低起伏,强弱快慢,急缓张驰的变化,也只有这样才能扣住学生的心弦,引人入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体现:(1)语言节奏感,富有音乐感的节奏性语言能给人以愉悦感,而单调的声音刺激会使大脑皮层很快进入抑制状态。(2)教学内容要主次分明、注意疏密,这样就会造成一种疏密相间、错落有致的变化,这种变化使学生产生精神的愉悦。(3)动静,教学活动中存在安静的聆听或思索,也存在热烈的讨论或真情的表演。一味地静会使课堂气氛沉闷;一味地动,往往会造成课堂秩序混乱。将两者和谐而有机的统一才能保持课堂的朝气,创造美的空间,实现美的教学。
       4.教学手段美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文章能激发学生对美好事物的遐想,产生愉悦的心情,如《春》、《万里长城》、《黄山奇石》等。对这些有声有色的描写可以引导学生入境欣赏,观其色,闻其声,从听和视的感观上获得美的享受,受到美的教育。运用现代化手段进行美的教育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声音、图像把课文中所描绘的形象生动、直观地再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可以直接用感官去感知,能加深情感的体验。如《海底世界》一文,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让学生亲眼看到海底美妙,亲耳听到海底奇妙,他们一定兴趣高涨,更好地感受海底世界的美。
        四、融合式教育
        20世纪全球教育改革的浪潮经历了“灌输式→园丁式→融合式”三种不同的境界,灌输式教育导致教育整体的分裂。园丁式教育则带有强烈的艺术和美学色彩。真正的美育是一种创造性教育,是一种兼顾知识和发展,旨在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融合式教育。
        1.学习与生活的融合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让学生主动学好语文,就得让学生对语文产生兴趣。所有知识都可以体现为三种存在方式:语言表达、大脑思维、生活实践。学生主要是学习书本知识,如果不与生活实践相联系,就有可能导致死记硬背,难以掌握真知识、真本领。只有将语文学习与真实具体的生活融合,才能通过美的教育创造美的生活。
        2.美育与教学的融合                                       
        语文美育大致可分为自然美、社会美、科学美和艺术美。语文课文中所展示出的使人身临其境的风景,或有血有肉的具有鲜明性格的人物形象,如甲天下的桂林山水,严守纪律的邱少云,聪明可爱、机智勇敢的雨来等。面对优美的文章学生自然会产生一种愉快,舒适的感受,为美好的事物所感动,产生精神上的愉悦;对丑陋的现象产生痛恨,愤怒与不满的情绪反应。有人说“融合是语文教学的编织机”,融合既是教和学的方法,也是教和学的能力。就学生学习而言,融合学习的能力说到底就是一种融会贯通的能力,举一反三的能力,是一种学习的快速迁移能力。
        以审美活动为中心,而不是以知识灌输为中心的融合式教学,教学本身已经成为一门艺术。一个专题的学习需要融合,相关知识的学习需要融合,相关学科间的内容学习也需要融合。没有融合,知识永远都是孤立存在的,互不联系的。应用融合式教学进行语文美育,可以大大提高学习效率,可以让旧的知识酿造出新的知识,可以培养美的品质,创造美的教育。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