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教研助力全体教师的专业成长

发表时间:2020/10/20   来源:《现代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9期   作者:宋淑英
[导读] 教师的专业水平是一所学校的软实力,学校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摇篮,校本培训和教学研讨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

福建省福州第十九中学   (福建  福州) 宋淑英

        教师的专业水平是一所学校的软实力,学校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摇篮,校本培训和教学研讨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近年,学校对校本教研逐渐重视,在常态的专题教研基础上,我们不断创新,逐渐从“关注形式”走向“发展内涵”,从“感觉研究”走向“专业研究”。
        一、加强学习,理念提升
        1.日常学习,深化教育教学理念
        组织教师学习新课程和教育教学理论,更新教学观点,探索教学法则。让教师通过学习,真正确立教育新理念,实现课程标准和教学方法由旧到新的转变。改进评价内容和评价方法,即努力做到在关注学生学业成就的同时,还要关注学生情感、态度、行为方式的发展,把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和其他社会成员评价结合起来,实现评价的多元化,并重视培养学生综合实践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2.专家引领,提升教师理论素养
        没有先进理念的引领,实践只能是低层次上的徘徊。要实现实践的超越必须依赖理念的引领。除了各级常规的培训外,学校还采取“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办法培训教师。学校每年都请一些市知名专家到校为教师讲授科研理论,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如,余文森教授为的《学科核心素养与课堂学习变革》、潘国添主任的《深度融合理念下的优质课赏析》等多场精彩而又实用的讲座。
        二、骨干示范,以点带面
        1.校内示范
        以市级骨干教师考核为标准,抓骨干教师的示范辐射。每学期,均以上级考核要求严格要求骨干教师。骨干教师在开学初均上一节示范课,每学年至少与一名青年教师结对子,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在学校的示范及辐射作用。
        2.来校研讨
        近年来,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逐步提升,很多国家级、省级等培训班常安排在我校观摩.“国培计划”、‘壮腰’工程、骨干跟岗、骨干培训等高端研讨活动多次在校内开展此类活动的开展,不仅展示了教师的风采,也为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搭建了更为广阔的平台。
        3.校际交流
        (1)送教下乡
        为促进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共享优质教育资源,由福州市教育局牵头,学校和多所薄弱校开展手拉手帮扶共建,采用教学观摩、教学诊断、研讨交流等方式开展送教送培活动。送教下乡活动让老师们更加关注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和先进的教学方法,对教师业务能力的提升起到了很好的帮扶作用,不仅加强了区域教师之间的经验交流,更是实现了教师间的教学互助、共同成长。
        (2)备考交流
        校际之间的研讨活动既有效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又展示了我校毕业班骨干教师的优秀素养,充分发挥了学校的引领辐射作用。



        三、青年先行,储蓄后备
        1.青蓝工程,为新教师成长提供合力
        学校非常关注青年教师的培养和发展,为每一位入职三年以内的青年教师指定两名骨干教师分别担任学科和班主任指导教师,并对师徒提出各自的具体要求,制定好实施方案,每学期结束由教科室组织考核。为新教师搭建成长的平台。每学期开一次青年教师座谈会,邀请所有校领导和处室中层与会,了解青年教师发展中的瓶颈,分享青年教师从教以来的心得体会,加强青年教师之间的交流,及时解决青年教师在学习、生活、工作中的问题。
        2.以“赛”促研,为青年教师提供擂台
        教研室每学年组织一次45周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基本功,内容涉及面广,包含板书、说课、片段教学、微课、课例等。立足岗位,以赛促研,以赛“练”人,以“赛”育人,是青年教师展示教学风采、交流教学方法、切磋教学技艺、积累教学经验的重要平台。
        四、课堂阵地,全员成长
        践行在课堂,收获也在课堂。期待课堂教学的高效、完美,成了学校教研的方向与目标。我们组织了不拘一格的活动形式,让老师们能在“课堂拼搏”中“学会教学”,在鲜活的案例剖析里提升研究的智慧。
        1.推门听课,把脉课堂
        研究应该从问题开始。数学教学的问题在哪里?为了准确了解课堂教学现状和困惑,学校组织了“听课调研”,不定期听推门课,把脉课堂。分管教学的副校长、教务处主任、教研室主任携同教研组长,深入每个年级的每个班推门听课,梳理出问题,然后把问题反馈给相应的集备组,由集备组组织老师一起交流和讨论,引导大家围绕这些问题进行课例研究。
        2.集备磨课,共同提高
        常规备课由备课组长负责,具体分三步走:各自备课→集体研讨→二度设计。集体备课前,先由每位老师独立备课,集备主备人提前准备好单元的教材分析、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设计以及每节课的练习设计。其他老师补充,可说自己对教材的理解,也可以提出备课过程的一些困惑。根据集体备课形成的意见,每位教师再依据本班学生的学情,进行二度设计,适当修正、调整和完善,形成符合本班学生学情实际的教案。
        公开课磨课是指上公开课前的反复推敲试讲过程,一般需要经过这样的几个环节:独自钻研教材,设计教学方案→试教,集备组成员听课、点评→集备组内的一位名师示范上课→再试教,再改进→公开展示。一节公开课,对上课老师来说,是一次锻炼也是一次亮相,对备课组来说,也是组内实力的一次展示。因此,老师们都会群策群力,同时达到全组老师共同提高的目的。拟改进公开课听课记录方式。要求上课的老师把教案在活动前发给每一位老师,听课老师只需在教案上做记录。能让听课老师更好地关注开课老师的课堂行为以及学生的课堂表现。
        五、研究升华,专业成长
        走一条“教学、科研一体化”的道路,向科研要质量,以科研求生存、求发展。以课题研究为中心,教研科研有机融合,通过课堂教学实践形成一些典型性、普遍性、现实性的问题加以探索和研究。日常教学紧扣学校课题开展各项教学研究。通过开展课题研究,既极大地锻炼教师的组织调控与随机应变能力,又从根本上解决了学生的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无法施展的问题。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