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培养小学生对美术欣赏课的兴趣

发表时间:2020/10/20   来源:《现代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9期   作者:谭艳
[导读] 按新课标的要求,在美术教学时应注重美术欣赏、审美情趣发展,同时在课堂上也要对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采取一些新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学习中能够开放、创造、锻炼独创思维能力,增加美术欣赏兴趣。

德阳市庐山路小学 谭艳

【摘要】:按新课标的要求,在美术教学时应注重美术欣赏、审美情趣发展,同时在课堂上也要对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采取一些新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学习中能够开放、创造、锻炼独创思维能力,增加美术欣赏兴趣。
关键词:激发兴趣  情感 民间艺术 创新 发散性思维
        美术欣赏是美术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但是教师们每当谈起欣赏教学,总有很多无奈,不论教师的讲解有多么认真,欣赏课总是让人觉得缺少生机与活力,教师总是在不知不觉中讲得过多,学生的学习就显得比较被动,学习兴趣与积极性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这说明教师在欣赏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发挥得太过,把成人的审美方式强加给学生。然而鉴于美术欣赏本身的意义,和儿童审美心理所具有的可塑性等特点,小学美术欣赏教学必须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并积极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
        下面就将如何培养小学生对美术欣赏课的兴趣做以下浅谈:
        一、利用传统的民间艺术激发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的心灵是一处未经开发的圣地,审美感受力极具可塑性,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在感受活动中容易渗进个人的直觉和想象,他们的许多行为没有像成人那样的理性思考,往往爱加上自己的主观想象,喜欢夸张、新奇的事物,而民间美术是人类最早的审美想象,它原始的质朴美非常符合对少年儿童审美的启蒙。它易动手,有装饰味、有情趣,符合当今小学生讲求个性的心理,也符合他们活泼跳跃的欣赏角度,符合他们由单纯到复杂的认识过程。
        在进行美术欣赏教育时,也要选取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易接受理解、具有典型的民间美术作品,如比较生活化的或能够体现名族传统特色的民间工艺品,如泥人、皮影、风筝、剪纸、面具、京剧脸谱、花灯、面塑等等。在教学中,还应该及时肯定和鼓励每一种感受的合理性,爱护他们对周围生活的认知兴趣和情感,训练其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并在实践中培养小学生感受美、鉴赏美的能力。
        二、灵活引导,有序欣赏
        美术作品的欣赏包括内容与形式两个方面。欣赏美术作品,即向小学生传授了审美知识,又给小学生做出了审美示范。所以对美术作品的欣赏应具体到内容和形式上。在此基础上,培养小学生欣赏的有序性,提高欣赏力。



        在美术欣赏活动中,若老师提出的问题过于具体,不仅容易限制儿童的观察思路,使他们无法按照自己已有的知识和兴趣点,以不同角度和不同视点对作品进行独立自由的观察,还会助长学生的依赖性。先从内容欣赏来看,教师并不能直接提出:“画面上有什么形状,还看到什么颜色“之类的问题,而应以”你看到什么,还看到什么“这样的问题引入,放手让学生自己认真观察,自由讨论。在小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自由描述后,教师及时给予归纳总结,使学生了解到观察可以有一定顺序(如先说形状,后说色彩,先近后远,先大后小等),自己所谈到的只是整个顺序中的一点,这样学生今后在欣赏作品时就渐渐能够意识到观察应该是有序的,尽管这个“序”可以有更多方向。可见,在学生对作品的欣赏活动中,教师一方面是活动的组织者,这体现在教师能够有效地调动和组织起自己与学生及作品之间的积极对话,另一方面又是学生发展的指导者,这体现在教师能够帮助学生在现有的知识、认识和领悟水平上有所提升。
        另外,绘画的形式感有很多应该适当给学生讲解(如空间感、色彩感、节奏感等等),教师要有目的训练学生这些感觉,然后让学生学会这些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感情,促进审美感受力的提高。
        三、师生互动,感受艺术文化的美 
        一位外国艺术家说过:“艺术只能诱导,不能命令。”也就是说,美术欣赏最终还是要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美。只有自己发现的美,才会更有趣,更有意义,更能深刻理解,才会获得更美的享受。艺术作为文本是无限开放的,艺术作品的意义不是固定不变的,因此对美术作品的欣赏不像是数学试题,只有一个固定的答案,一定程度上讲,对美术作品的欣赏是对作品的再创造,是建立在欣赏者认识水平上和作品的信息交流,而这种交流的发生只有在欣赏者的对话中得以体现。老师要创设一个宽松的、可以令学生自由感受和表现的环境,鼓励学生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表达自己的感情理解和想象。学生面对同一件美术作品,有的喜欢作品的材质,有的欣赏作品的色彩,有的关注具体的物象,有的关心画中的内容,有的甚至注意到了构图的线条、图形、结构等绘画的基本要素。他们从各自不同的角度感知和想象。教师应根据不同的学生观察的视角和判断力,因势利导,引导学生充分发表内心的观点与感受。
        学校美术教育,是在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思想指导下学校教育体系中通过美术活动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学科,其目的不是培养专业美术家,而是通过美术教育让学生掌握美术方面的知识,去培养学生的种种美术方面的兴趣与品质。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在今后的美术欣赏教学中,我将继续努力探索适合学生审美认知规律的教学方法,努力培养学生对艺术美、自然美和社会生活没的感受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参考文献:
1.《教孩子画画》  
2.《美术新课程标准》
3.《中国美术教育》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