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族民俗活动在幼儿园户外体育游戏中的运用研究

发表时间:2020/10/20   来源:《现代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9期   作者:洪淑青
[导读] 高山族民俗文化活动结合户外体育游戏深入开展,本着传承高山族文化的宗旨,开展系列户外体育活动,发展幼儿运动技能,提高幼儿运动能力。

福建省漳州市华安县华丰中心幼儿园   洪淑青

【摘要】高山族民俗文化活动结合户外体育游戏深入开展,本着传承高山族文化的宗旨,开展系列户外体育活动,发展幼儿运动技能,提高幼儿运动能力。游戏取材来自高山族传统体育运动,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
【关键词】高山族活动  户外体育游戏   运用研究
        【引言】《指南》中指出:幼儿园可通过开展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体育游戏,来实现幼儿身体素质的发展。家乡是高山族同胞在大陆聚居最多的县份,浓厚的高山族文化氛围吸引了幼儿园的小朋友,我园把高山族民俗文化结合户外体育活动,本着传承高山族文化的宗旨,开展系列户外体育活动,不仅可以丰富幼儿体育活动内容,也加深幼儿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了解。
        一、大力搜集素材,精心筛选过滤,优化适用特色课程。
        教师深入挖掘收集丰富的民族体育竞技游戏,并进行梳理、筛选,最终定下适合在幼儿园开展的特色活动,如《背篓球》、《跳竹竿》、《杵乐》、《簸箕舞》、《竿球》、《打陀螺》等。
        1.从幼儿动作发展需求出发选择内容。教师们先梳理出各个民族竞技活动的动作发展要求,再根据大班幼儿的发展目标进行匹配和梳理,摒弃重复的,查找所欠缺的内容。
        2.从幼儿性别差异需求角度选择内容。如男孩子比较喜欢玩“杵”、女孩喜欢“玩簸箕”,男孩喜欢抛背篓球,女孩则更喜欢跳竹竿等,男孩体能好,喜欢大动作练习,运动量较大;而女孩子比较喜欢小运动量、合作性强、更精细些的游戏,经常自发进行的游戏,所以游戏的选择要适合性别特点。 
        3.从教育途径不同角度选择内容。
        集体活动中,我们会选择参与人数比较多、需要教师指导成分比较大的游戏,如“跳竹竿”、“簸箕舞”等;在区角活动和自由活动中,幼儿可以进行根据自己的需求召集伙伴,玩小范围合作的游戏,如“打陀螺”,孩子们经常利用午睡前时间,三五成群的互相指导,互相竞赛等;有些游戏由于难度大,更多的是适合亲子进行的,我们就通过家园合作,让家长和孩子一同参与。
        二、营造民俗文化氛围,创建经典活动,打造特色软环境。
        1.提供特色民俗服饰和道具,引发幼儿前来尝试、体验。
        少数民族特有的民俗文化,需要通过氛围的营造、材料的体验来感知,幼儿园为了让幼儿身临高山族“部落”,体验高山族人民的劳作与欢庆场景,设置了大量的民俗文化墙和各式道具:大厅内大篇幅的高山族墙饰,带着幼儿感受竹竿舞的魅力;高山族图腾文化,神秘而灵动,吸引着孩子探秘的决心;特色的民族服饰,花色繁多,样式新奇,紧紧抓住幼儿的眼球;木刀、簸箕、杵、木臼、竹鼓、花轿、竿球、竹背篓、竹竿、竹棒、陀螺等高山族特色道具,孩子们想每样都试试。
        2.营造轻松愉悦的软环境,吸引幼儿主动参与。



        教师给予幼儿最大的自由、最少的干预、最多的观察、最贴心的关怀,应让幼儿在感兴趣的民间游戏中自己去探索、去发现、去体验。
        3.动手变废为宝,制作道具服务活动。
        收集大量的废旧材料和半成品,鼓励和激发幼儿自由发挥其想像力和创造力,制造出新的玩具。如竿球的制作,充分利用废旧打包带制作大小、硬度适宜活动的竿球;高山族幼儿服饰的制作,用到羽毛、毛线、绢花、绒球等等,教师们发挥心灵手巧的特质,制作出了男孩的帽子,女孩的头饰等。
        三、多途径多举措,潜心研究磨砺,成就园本特色文化。
        1.依托园级教研,体育活动快乐健康。
        《竿球》游戏,大胆采用旧课题新尝试,面对不一样经验水平的幼儿,精心设计环节,从活动道具上做文章,引导幼儿自主探索、感知竿球的玩法,并通过“小故事”将高山族竿球游戏文化带给幼儿;《跳竹竿》也把高山族传统民俗文化带进了课堂,孩子们感受到了异域的民俗风情,体验了活动带来的的快乐。
        2.以早操活动为抓手,呈现经典、豪放场面。
        早操编排上,以高山族为背景,选用经典高山族民族歌曲;动作编排上设计跳竹竿、互动游戏、队列变化、操节练习;早操器械运用竹棒操、簸箕操,画上高山族特色图腾,美观又好玩,可滚动、转圈,也可造型供幼儿跳、跨、走曲线等。
        四、多方携手并进,合力实施调整,实现师幼共同发展。
        1.幼儿的收获。幼儿在活动发现问题,并进行主动的探究,解决问题,促进了幼儿的形象化思维的发展,开阔了幼儿的眼界,促进了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和优秀品质的形成,增强了体质,增进了幼儿间的交往与合作,传承了家乡的特色文化,激发了幼儿爱家乡的情感。
        2.教师的成长。教师参与了课程改革的实践探索,教科研能力、教育教学能力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通过年段例会、业务学习、课外教研、课后教研、随机教研等多种形式的相互学习和探索,活跃了每位教师的思维,大家不断从同伴的研究中获得信息并相互借鉴和吸收。每学期课题阶段小结、课题教育随笔、课题案例研究就是很好的平台,让教师们把实践中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用文字的形式进行记录,积累了第一手研究素材,也提升自自我理论水平,教师们已有大量论文、案例在省市级获奖、汇编。
        充分挖掘本土高山族民族竞技游戏资源,精心设置体育运动器械、体育运动项目,开发了各有民族特色的户外体育游戏,让幼儿在孜孜不倦的运动中,培养其不怕困难、勇于挑战的精神品质,探索促进幼儿心理素质提高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提高了教师的课程开发意识与能力,积累科学开展体育运动的经验,构建适合幼儿发展的特色体育运动课程,实现“打造幸福乐园,成就快乐童年”的办园理念和目标。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2.《生活化的幼儿园课程》虞永平
3.《幼儿园课程的理论与实践》朱家雄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