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实现初中历史高效课堂

发表时间:2020/10/20   来源:《现代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9期   作者:邹今伟
[导读] 在教学活动中,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这就是高效课堂。

湖南省新化县上渡街道中心学校  邹今伟

在教学活动中,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这就是高效课堂。换句话说就是课堂上的每一分钟,都得尽其所用,教学的效果不是看你教多少,有没有教完内容,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讲得很多,讲得天花乱坠,讲得很辛苦,也是无效学习。历史学科内容多(既有中国历史,也有世界历史)、跨度大、任务重、时间紧的特点,那么在有限的课堂四十分钟或四十五分钟的时间内,到底如何有效地实现历史课堂高效高果呢?这一直是我们这些历史教师不停地琢磨、探讨的。
        一、预习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基础
        预习这一教学环节虽然不是教学中最主要的环节,但它是一次新的学习的开始。如何让学生真正的自主预习,这是老师们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问题。
        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预习环节的学习,引导学生预习时要因人因内容而异,预习知识要指点到位。不同性格的学生有不同的兴趣爱好,在引导学生搜集资料时也要从不同的角度引入;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选取不同的预习方法。
        二、用新颖多样的导入激趣
        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导入对一堂课的成功起着重要的作用。导入新课,我常常采用如下方式:(1)用故事导入。例如,教授《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可讲塞尔维亚青年刺杀斐迪南夫妇的故事导入。(2)用诗歌导入。例如,教《美国南北战争》时,可以用惠特曼歌颂林肯的诗歌《啊,船长,我的船长!》导入。(3)用歌曲导入。如,教《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时,可以演唱《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导入。(4)创设情境导入。比如,教《全国大动乱》(即文化大革命)时,老师可以描述红卫兵批斗所谓的反革命分子、学生给老师写大字报的场景导入。此外还有用谜语导入、用图示导入、用典故导入、用湖南地方文化常识导入等等,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创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我们要开发历史高效课堂的源动力,使学生愿学、乐学、勤学,改变他们被动学习的局面,最好的办法就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求知的欲望,培养学习历史的兴趣。俄国伟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曾十分肯定地说:“成功地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兴趣。”这给我们历史教学活动提供良好的启示。可以说,我们一旦激发了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学生就会对历史产生一种热爱之情,就会不由自主地去学习、去钻研、去体验、去创造,而这些又必然会反过来促进历史教学的进一步开展和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这种相互促进,将会形成一种教学相长的良性循环,只有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才能发挥他们的巨大的潜能,才能提高我们的教学效率,学生的学习的主体地位才能得到充分体现。
        四、创设教学情境,用生动的语言引入
        很多学生认为历史课很枯燥,在这种心理作用下,他们无形中觉得很累,不愿意开动脑筋,这时,生动通俗的语言就显得极为重要。


例如讲到“夏、商、周”这一单元时,我说:“商纣王创制的‘炮烙之刑’是一种酷刑,他先叫人将铜柱子放在熊熊燃烧的炭火上,等铜柱烧得通红通红时,就强迫‘犯人’在铜柱上行走,‘犯人’刚踏在铜柱上,只听到‘哧’的一声,‘犯人’的脚板立即冒起缕缕青烟,‘犯人’摇晃两下,站立不住,就‘扑通’一声掉到炭火中被活活地烧死了。”这样,学生仿佛“亲眼看到了”和“亲耳听到了”,产生一种犹如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加深了对商纣王残暴统治的认识。
        五、处处留意,在过渡处设置“悬念”
        每节课的教学内容,都是由一些相关内容有机结合的整体,如何使学生顺畅地由一个教学环节过渡到另一个教学环节,悬念的设置就起到承上启下,理顺教学结构的作用。如在讲《抗日战争的爆发和国共联合抗日》这一节时,在讲授“七七事变”后,讲到国民政府的正面战场时,可设置这样的悬念:①淞沪会战最终失败了,原因何在?②平型关大捷打败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胜利的原因何在?③台儿庄战役胜利的原因又何在?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并思考,这样使学生注意力能牢牢集中在教学中来,并积极思考,努力探索,寻找适当的答案。不仅如此,悬念还可以设置在知识的重点、难点之处。45分钟的教学,要使学生注意力始终保持饱满的热情,确实不易。“研究表明,经过10-20分钟的注意起伏,便会导致注意不随意地离开客体,教师讲课时每隔10-15分钟使学生转换一下不同种类的活动,这样有助于学生注意的稳定。”因此,悬念设置在重点、难点处,既可使学生引起重视,又可消除由于被动思维带来的疲劳感觉。如在学习“红军长征,遵义会议的召开”时,我讲到: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迫使红军战略大转移,损失惨重,那么途中召开的遵义会议具有什么样的意义呢?这样就自然而然的过渡到下一环节的内容,也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
        六、进行学法指导,构建高效课堂
        有的学生非常勤奋,每天见他忙忙碌碌,可学业成就却不太好;而有些同学没见他怎么努力,却能名列前茅,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想这最主要的原因是后者掌握了很好的学习方法,所以学习方法很重要,平时在课堂上老师一定要经常进行学法指导。历史的学法指导又分为两类,一类是记忆方法的指导,另一类是解题方法的指导。先说记忆方法的指导,我觉得下列几种方法行之有效。
        1、顺口溜法
        顺口溜有简洁、形象的特点,读起来琅琅上口,便于记忆。那么我们不妨把一历史知识编成顺口溜。如:“夏商西周尽,春秋战国秦。西汉连东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辽宋金,元明清。”短短的几句话,就把中国的朝代串连了起来,学生就会明了朝代的更替顺序。又如:“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蒋介石、汪精卫,都在1927年叛变,四一二、七一五政变,引起人民来起义,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1928年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2、联系法
        学历史,不能只单一地、静止地识记,而应该加强纵向和横向联系。学世界历史,要善于联系中国历史,学中国近代、现代史,要善于联系中国古代史。只有经常进行知识的联系、综合,才能整体地把握知识。例如,学习1919年召开的巴黎和会,就要马上联系到中国的五四爱国运动,因为五四运动的导火线就是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的失败;又如,学习完日本的明治维新,马上联系中国的戊戌变法来进行比较,看它们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还能探究事件的本质,对历史问题理解得更透彻,更便于记忆。
        总之,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在于学生主体的调动。作为一名初中历史教师,我们要认真学习新课标,转变并形成新的教育教学理念,踏踏实实做好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追求每一节课的高效,才能帮助学生更轻松地学习历史,才可能走向高效课堂的彼岸。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